漳州泉州与厦门的郑成功雕像:谁更接近史实真相?足让受众品鉴!

公孙小陈 2024-04-18 22:24:42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雕像

众所周知,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年仅38岁仙逝,原籍福建南安人。因南明隆武帝赐姓朱,世人又称“国姓爷”,明郑政权延平王。其主要成就是驱荷复台,立下不朽功勋。郑成功幼年成长于日本,七岁时回家乡福建南安读书。1638年,补为南安县学生员,1642年,参加乡试未中。1644年,郑成功在南京国子监求学。顺治二年(1645年),郑成功朝见隆武帝, 被赐国姓,改名“成功”。

郑成功泉州塑像

建于2004年

次年,郑成功于广东南澳募兵,誓师抗清。郑成功最初以厦门鼓浪屿为驻地,主要活动于泉州、潮州一带。1650年,攻取潮州失利后,郑成功夺回金门、厦门二岛,以此为根据地。因大败清闽浙总督陈锦、漳州提督杨名高,1653年,郑成功获封漳国公。同年,清廷封郑成功为海澄公,意图对其招抚,双方亦战亦和,1654年末,和谈彻底破灭。1655年,郑成功进行军政改革,设六官诸司,分水路各镇。1656年,郑成功打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围剿,于来年末,获封延平王。

郑成功厦门塑像

建于1985年

1658年,郑成功率师北伐,于羊山,今属浙江绍兴遇大风雨。修整至1659年重新北上,一路攻取瓜州,今江苏扬州瓜洲镇、镇江,兵围南京,但最终未能进展。1661年,郑成功出兵东征,并于十二月收复台湾。次年五月,郑成功病逝台湾,享年三十八。郑成功一生事迹主要为抗清复明、驱荷复台。其驱荷复台,实现了祖国的统一,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发展。同时郑成功的海上贸易活动,对华侨群体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

郑成功漳州古县巧山塑像

建于2024年

由此可见,郑成功文武双全,壮年仙逝,如日中天。泉州大坪山山顶郑成功雕像,高为38米。其中,骏马高度达20多米,是国内最高的铜马雕像。郑成功戴盔披甲、着袍佩剑骑马之威武神圣的形象,充分显示英雄精神,与其年龄高度吻合,堪称经典之作品。厦门郑成功巨型花岗岩雕像,屹立在鼓浪屿东南端的覆鼎岩。高15.7米,宽9.2米,重1400多吨,由625块白花岗雕凿嵌接而成。郑成功像面朝波澜壮阔的大海,身披盔甲,手按宝剑,壮年形象挺拔刚劲,气势雄伟,堪称完美作品!相形之下,漳州巧山村新立的郑成功雕像,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在郑成功的年龄表现上,此雕像设计似乎恐有所疏忽。

泉州南安郑成功雕像

漳州古县巧山郑成功雕像

2 阅读:928
评论列表

公孙小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