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中校直言:中国打仗才是真流氓,法国外籍佣兵团一夜失踪400人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4-05-22 21:09:16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如今,欧洲战场即将展开新一轮大战。

美国方面证实,法国已经在五月初正式派遣外籍军团支援乌克兰第54独立机械化旅。

要知道,这支部队战史丰富悠久,是法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被法国人视为“神圣”。

不过,朝鲜战争恐怕就是最令他们难忘的一战。

在与志愿军的交手中,该军团一夜便损失了400精英。

法军指挥不禁感慨:“中国人着实难以对付,他们打起仗来是真的流氓!”

这是怎么一回事?

法国外籍军团的真正实力又如何呢?

法国外籍军团

提起雇佣兵,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美国黑水,以色列IZO或者北极狐。

法国外籍军团可能不及他们名气大,却是一支实力非常强劲的部队,甚至胜过美国海军陆战队。

其性质也比较特殊。

虽然这是一支由上百个不同国籍的志愿兵组成的雇佣军组织,但却归属于法军序列,同正规军拥有一样的管理与配置。

士兵穿的是标准法国陆军制服,拥有凸显特殊地位的白色高顶军帽,地位不是嫡出,胜似嫡出。

比起法国三军,外籍军团更加声名赫赫,每年都有众多外籍人士要求加入该部队,除了丰厚的待遇,主要是冲着它丰富的战史去的。

时间回到190多年前。

那时的法国新政权不稳,国内难民问题严峻,同时还深陷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

内忧外患下,外籍军团在1831年应时而生。

最开始该部队就是普通雇佣兵,直到1938年凭借卓著功绩(尤其是西班牙内战的胜利)才成为法国陆军的一部分。

此后,法国外籍军团长期充当对外征服的先锋,转战克里米亚、意大利、墨西哥等多个战场。

1863年4月30在卡梅伦战役中,法国外籍军团与墨西哥部队打了一场留名青史的战斗,65人硬是抵挡住2千多敌人的攻击。

外籍军团宁死不屈,战至最后敌人折损过半,自己只仅剩几人,终于完成了掩护物资车队的任务。

一战成名,法国外籍军团骁勇善战的名声传遍全球。

它在法军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两次世界大战中最艰难的军事任务通常都是由它来完成。

第一次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爆发后,外籍军团都是作为法军主力部队之一被派往该地。

这支军团除了“法军敢死队”的称号,还有一个格言叫“自己搞定”。

意思是说,军团每个成员都是可以独立处理问题的精英。

其伞兵团还以“随到随战”闻名世界,即一天内可以抵达全球任何一个地点作战。

无数年轻人想成为其中一员。

但军团挑选士兵相当之严格,淘汰率高达95%以上,能成功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而外籍军团的军官,必须是军校前3名的高材生。

在多次野外生存训练比赛中,法国外籍军团都远胜于美国陆战队,通过率超过95%。

难怪法国民众会将之视为“神圣”,不过强悍如外籍军团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第一次对上中国军队就栽了大跟头。

战术要地砥平里

抗美援朝,解放军抵挡的是美军,也有另外15个国家的军队。

虽然各国派出的兵力不多,但多是精锐。

法国外籍军团也是其中一员。

他们可是被“联合国军”寄予厚望的对象。

麦克阿瑟曾说,朝鲜战场上的精锐部队除了美军第一骑兵师,就只有法国外籍军团。

评价相当之高,法国外籍军团情理之中也十分自负。

上了战场后,他们多次嫌弃美国的后勤部,尽管不满,美国仍是尽力在满足这支实力不俗的队伍。

然而,法国外籍军团和志愿军主要的一次交手,即砥平里战役,就叫他们吃尽了苦头。

咱们先来回顾一下朝鲜战争的形势起落。

众所周知,战场经历了五次战役,有四个攻防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是仁川登陆,联合国军一路北上打到中朝边境。

第二个转折点是第二次战役,我军大举反击,逐步将“联合国军”打至“三七线”附近。

第三个转折点就是第四次战之初的砥平里战斗。

此战之前,由于麦克阿瑟的轻敌,我军用运动战把“联合国军”打得节节败退。

如果不是有李奇微接手指挥,朝鲜战争恐怕早就提前结束了。

不得不承认,这人比麦克阿瑟谨慎多了,一上任就总结失败教训。

他说志愿军的指挥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进攻灵活勇猛。

但也有一致命弱点,那就是没有制空权、机械化装备,后勤补给困难,随着战线前移,战略进攻会受限会更明显。

每月只能发动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每次战役持续一个星期就必须休整补给。

李奇微抓住这个漏洞,在第三次战役后制定了反攻战略。

即,在志愿军进攻接近尾声时发起猛攻,让他们无法喘息。

当时,志愿军一线部队经过3次战役后,已经严重减员且后勤紧张。

第二批入朝作战的两个兵团与补充的新老兵力都在路上。

敌人突然集中地空力量约23万人,展开全线反攻北进。

我军猝不及防,一下就给打懵了,兵力与物资反复被消耗,十分被动。

在弹粮全无补充的情况下,从军事作战角度来说,自然是从“三七线”后撤为妙。

彭老总都做好撤到“三八线”后方的准备了。

但军事服务于政治。

我军非但不能撤,还得硬着头皮马上发起第四次战役,而此战的关键就在砥平里。

法军与志愿军白刃战

砥平里位于京畿道杨平郡。

这里是美第9、10军重兵集团的交通会合点,而且刚好处在正遭美军进攻的我南汉江桥头阵地左侧。

李奇微认为“砥平里是阻止中国军队前进的关键所在”。

而志愿军若能拿下此地,美军战线就会全线崩溃,从而放弃大规模战略反攻。

总之,砥平里是双方志在必得、关系第四次战役成败的战术要点。

可想而知,此战必然是一场殊死搏斗的厮杀。

战斗于1951年2月13日打响。

在此之前,美军和法军已经提前在砥平里和周边打造了环形防御。

壕沟、地雷、炮弹、坦克、铁刺网、拉雷群、照明弹、冰区,准备十分严密。

当时,敌我兵力相差不多,我军八个团将近6千人,敌方除了一个法军营(约一千人)都是美军部队,6千人左右。

不过同等兵力下,敌我装备却十分悬殊,对方还有铁桶般的坚固阵地。

因此,法军营军官蒙其拉尔中校根本不把志愿军放在眼里。

他说:“如果志愿军能将我们打败,我愿意将红酒全部交给他们当战利品。”

我军一开始的确推进得很艰难。

2月13日这天晚上,战役打响,志愿军从四面机动对砥平里发起了合围。

北面的3次攻击都被坚固工事和优势火力死死顶住,东南面也是如此。

南面很快攻下第一个山头,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搞错了目标,打下的是砥平里外围的马山村。

而同样的错误,还在西北方向上演。

到这里,我军分散兵力,伤亡重大,一个主阵地都没占到,不过士气依然高涨。

与此同时,敌人却已经有所松懈了。

尤其是第一次与我军大规模交手的法军。

当第二天夜幕降临时,我军参战部队全部集齐后,再次发起猛攻。

这一回直接把法军干懵了。

固若金汤的环形防线被志愿军硬生生撕开一个大缺口。

法军重火力排阵地首当其冲,步兵营迅速失守。

混战中,法国营失踪约4百人。

尽管如此,法军依然拼死抵抗,不惜上刺刀与志愿军肉搏,减缓了志愿军前进的步伐。

他们此举为美军组织反击,争取到了宝贵的二十分钟。

我军没能在晚上吃下砥平里,一旦到了白天那可就是美军强大火力的天下了。

当时,美军用凝固汽油弹,火箭炮不断攻击我军阵地。

彼时,我军已经减员严重,阵地也几乎要被炸开。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再打下去敌援就要到了。

哪怕形势尚可,若不想打成消耗战,就必须停止进攻。

就这样,砥平里战斗结束,以志愿军撤出战斗告终。

我军伤亡一千多人,美、法军共伤亡近九百人。

从此我军转攻为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有人说此战两败俱伤,也有人说志愿军惨败。

而法国营指挥官蒙其拉尔中校对此的评价是:“攻守双方都处于危险中,胜者也就比对手多五分钟的虚张声势。”

他还心有余悸地说:“中国人打起仗来是真的流氓!”

虽然志愿军未能达成军事目的,但能在弹粮全无补充的情况下有如此表现,足以震慑敌人。

不仅如此,总结朝鲜战争时,蒙克拉还有这样一句评价:“对中国军队的无知是我在作战中最大的问题。”

朝鲜让全球见识到中国军队的实力,甚至直接改变了许多国家对中国的政策,不愧为立国之战。

法国外籍军团虽然吃了大亏,但实力确实不弱。

据统计,整个朝鲜战争,法国营只有1人投降被俘,可见其实力。

如今这支军队将在欧洲战场大展身手,毫无疑问,它将成为俄军重点打击对象。

参考资料

王洪光.颇具争议的砥平里之战[J].同舟共进,2014,(01):72-76.

陈俊侠.法国外籍军团,比美海军陆战队厉害[N].新华每日电讯,2005/04/16(008).

0 阅读:10

世界名人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