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遗憾的5种动物!灭绝前没有好好保护,现在已经来不及!

科学多一点 2024-05-12 06:52:45

不是所有的离别都能迎来相逢,中国不仅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华夏大地,还有着数不尽的珍奇动物。这些动物原本可以在天空下自由地呼吸、自在地生活,却因为人类的一时疏忽和滥杀,彻底挥别。

今天早班机就和大家盘点一下中国5种已经遗憾灭绝的动物,其中甚至还包括犀牛。

NO.1 优雅捕手之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是云豹在宝岛台湾的特有亚种,因其身上分布的大块云朵状斑纹闻名。

台湾云豹的体型在猫科家族中属于中型物种,身长约为0.6米至1米,体重在16公斤至23公斤之间,台湾云豹还拥有纤长、用于维持平衡的尾巴,尾长能达0.5 米至0.9米之间。

虽然体型不算最大,但是台湾云豹却有着优雅典丽的皮囊,它们的体色主要为茶色、灰黄色,身型纤瘦精干,优雅体色之上还恰到好处地分布着墨黑的条纹和斑点,搭配上圆润小巧的脸盘以及硕大明亮的眼睛,美丽飘逸的形象十分深入人心。

台湾云豹不愧是猫科家族的成员,捕起猎来丝毫不逊色,堪称稳狠准的“优雅捕手”。云豹对长臂猿类、猕猴类,中小型有蹄类、雉类等物种手到擒来。除此之外,云豹在面对野猪、猪獾等猎物的时候,也彰显着凶猛猫科成员本色,三下五除二将其纳为盘中餐。

台湾云豹是一种十分敏锐的物种,在面对人类的时候也略显羞涩,常会避开人类活动。就算人类深入密林之中,也很难察觉云豹的身影。

台湾云豹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同时它们还是夜行侠,白天养精蓄锐,到了晚上施展“猎食大法”。台湾云豹身姿轻盈,感官敏锐,它们时常潜伏在树上细细地听取树下猎物的声响,只要台湾云豹看准了时机,便会果断迅速地出手,一招锁喉。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云豹还有着“小剑齿虎”的称号,这是因为它们的犬齿结构十分独特,又长又尖,是猎食的有力武器,此外还带有两道标志性的血槽,大有史前剑齿虎的风采。宝岛台湾的鲁凯族人十分崇尚云豹,据说其祖上曾受到云豹的恩惠,遂自认为是“云豹的民族”。

但是这份热爱与追捧犹如杯水车薪,在利益的诱惑下,人们大量捕杀台湾云豹,将其厚软的皮毛占为己有,制作成高级衣物在市场上售卖。

其他不法商人看到有利可图,便也纷纷向无辜的台湾云豹举起了屠刀。时间来到1972 年,宝岛台湾的密林中,再无台湾云豹优雅敏捷的身影。

NO.2 “昙花一现”的新疆虎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深处内陆的新疆,曾经活跃着新疆虎这种凶猛强悍的物种。

彼时,新疆还有大片的草地与绿洲,不失为一处动物天堂,在这些动物中新疆虎就是食物链最顶层的掌控者。

1900年3月28日,瑞典博物学家斯文赫定深入我国边陲地区新疆考察,在大漠戈壁中,他不仅发现了传说中的楼兰古迹,还意外地发现了密林与绿洲,在这片吃喝不愁的安居之地,新疆虎便活跃在其中。

起初,人们并不相信老虎能够在干旱炎热的戈壁滩中生存,但绿洲和密林的存在,让新疆虎有了繁衍之所,食草动物的存在也为新疆虎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第一个记载新疆虎的人并不是斯文赫,而是来自俄国的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1876年,普尔热瓦尔斯基深入我国新疆,并在阿克塔玛村参与了当地居民的猎虎队伍,狩猎的对象正是大名鼎鼎的新疆虎。此时的新疆虎并非神龙见首不见尾,反而是当地人眼中比较常见的野生物种。

除了野生动物之外,绿洲和密林还持续不断地吸引人类。由于商贸交通以及自然资源掠夺等原因,森林被肆无忌惮地砍伐,随之而来的是水土流失以及生态失衡。边陲地区的生态发展原本就不易,长时间的冲突之下,不仅森林、水源消失了,就连许多新疆虎也消失了,还有一直存活在人们幻想中的楼兰古国,也像骆驼压垮最后一根稻草一样,被一场场风沙吞噬殆尽,永远沉沦于沙地之下。

从1916年起,新疆虎跟随被根根拔起的树木一起,消了声响。在1979年这个沉痛的历史性时刻,新疆虎被公认灭绝。

NO.3 消失的它:白鱀豚

白鱀豚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可在现实生活已经没有了它们的身影,在学界,白鱀豚已经被判定为功能性灭绝。白鱀豚的历史要追溯到4000万年,它们见证的地球沧桑变化比大熊猫还要长。

与鲸类一样,白鱀豚的祖先并不是一开始就生活在水中的,它们原本也在陆地上生活,可后来由于环境变迁,才再度选择回到水中。

白鱀豚和现在的长江江豚是好邻居,它们主要栖息在长江中下游。白鱀豚的外形极有特点,身体为纺锤形,吻部狭长,眼睛犹如黑豆一般圆小,鼻孔为单个,它们的尾鳍是标志性的新月型。

跟现在动不动就朝路人“吐口水”的长江江豚不同,白鱀豚的性情十分温顺,虽然喜欢集体出行、觅食,但是它们却是一个十分“安分守己”的族群,从不轻易主动靠近人类和船只。

除此之外,有科学家认为白鱀豚拥有较高的智商。并且,它们的大脑也较为特殊,成体白鱀豚的大脑可以保持一边休息一边工作的状态。

性情温顺,又有着极高科研与生态价值的白鱀豚,最终也没有躲过人类直接或间接的残害。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水域的白鱀豚,被越来越频繁的经济贸易以及人类活动打扰,不仅破坏其栖息地,还影响白鱀豚族群正常的繁衍生息,大型船只频繁往来甚至严重威胁了白鱀豚的生命安全。白鱀豚就这样在人类盲目的经济开发下,走上了覆灭之路。

NO.4 跟时间赛跑的长江白鲟

恐龙曾是地球霸主,威风凛凛地统治着整个生物界。而长江白鲟曾与地球霸主处于同一时代,在地球上活了1.5亿年之久。

作为长江特有物种以及“历史活化石”,长江白鲟曾风光无两。长江白鲟的气势同样威猛无比,它们的体长约为2至3米,体重在200公斤至300公斤之间。

跟“以和为贵”的白鱀豚不同,长江白鲟就像水中霸王一样,有着凶猛强悍的性情,以及壮硕健游的身体。长江白鲟到底是存活了上亿年的物种,拥有不可思议的身体素质和生长速度,曾有数据记录长江白鲟的体长最长可为7米,如果将其完全暴露在陆地上,那该是多么震撼的体型。

可如此强悍的物种在面对人类的时候,仍旧像“胳膊拧不过大腿”一般消失在茫茫历史之中。根据中国青年报披露,长江白鲟最后一次露面是在2003年1月,该长江白鲟个体有着约为3米的体长,身型也十分庞大肥硕。

只不过,这条长江白鲟并不是偶然闯入人类的视线,真实情况是它在水中游动的过程中,误闯了人类设置的“天罗地网”,被搅入大型渔网中。

由于长江白鲟性情凶猛,身型健硕的原因,它在渔网中不停地挣扎、抵抗,直到差点将渔民的船只顶翻,人们才发现长江白鲟被困住的身影。当保护部门赶到时,长江白鲟已经奄奄一息,身上8厘米长的伤口直见血肉,让在场的人都感到触目惊心。

经过了整整一夜的紧急救援,在专家、工作人员、渔民等多方合力救助下,终于将这头野生长江白鲟从鬼门关救回来。彼时,人们兴高采烈地将其放归野外,希望日后能够看到更活跃的长江白鲟族群。却没曾想,这一送别,便是后会无期。

2022年7月21日,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披露的权威文件中,长江里的“土霸王”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NO.5 惨被“灭门”的中国犀牛

中国犀牛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典型的巨无霸,它们有着约为1吨的体重,2.1米至2.8米的体长。在广阔的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中国犀牛种群分布十分密集,数量也十分多。在靠近水源的林区,人们总可以看到硕大无两、一身青灰的中国犀牛。

但如此与世无争的物种,却因为人类的贪欲惨遭“灭门”。从古代起,人们就打起了中国犀牛的主意。这是为何?在医疗条件匮乏的古代,人们信奉珍贵独特的犀牛角,有着清热凉血的作用。

除了犀牛角之外,它们身上厚实的皮肤以及浓稠的血液,也成为人们贪图之物。在私欲与经济利益的助推下,人们开始大肆捕杀中国犀牛。这条“灭门血路”一直从古代杀到近现代。

可情况还在恶化着,进入近现代之后,中国犀牛的栖息地被人为破坏,失去家园和生存资源的中国犀牛,在野生的生存举步维艰,繁衍生息受到严重挫伤。

进入20世纪初,中国犀牛这种硕大无两的生物,在野外几乎没有踪迹,在我国境内的野生种群告危。时间来到1922年,中国犀牛彻底在中华大地上消失,中国犀牛的灭绝犹如一记警钟,惊醒了世人,但已经无法力挽狂澜了。

这些珍稀物种,曾经如此鲜活地存在于中国大地上,跟中国人一样见证祖国的繁荣昌盛。只因人类被贪欲蒙住了双眼,才让这些珍稀物种接二连三地消失。如今,它们再也回不来了,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不该只是说说而已,感谢您的阅读。

1 阅读:318

科学多一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