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小麦灌浆期遇干旱,不浇水的地块麦粒更大?5点危害,别误导了

农民说农 2025-05-01 18:41:21

时间来到5月份,多地小麦进入灌浆期,产量的高低以及品质的好坏,在最后20-30天的时间内,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小麦灌浆期间,灌溉浇水、防治病虫害、补充叶面肥等等,都是促进小麦籽粒饱满的关键管理措施。

小帮手近日看到有人说了这样一个观点:小麦遇到干旱时,不浇水的小麦,麦粒更大,相反,浇过水的地块,小麦籽粒长势较小,这是真的吗?

先说说小麦灌浆期的需水规律

小麦千粒重的高低,主要就是小麦灌浆期生长所致,在小麦灌浆期间,需水量占了整个生育期四分之一左右。

只有小麦植株吸收到了充足的水分,才能够更好的维持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转运,籽粒更大,提高千粒重。

如果小麦灌浆期时,田间处于长时间的干旱,小麦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光合产物合成受阻,籽粒淀粉积累减少,导致麦粒较小,千粒重下降。

因此,不浇水的小麦,相比浇水的小麦,籽粒不会更大,反而可能因干旱导致粒重下降、粒型萎缩,会更小一些。

干旱对于小麦灌浆期的影响

1、如果当地长时间无降雨,田间墒情差,小麦长时间处于干旱的状态下生长,会加快小麦叶片的衰老速度,降低灌浆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影响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千粒重下降。

2、长时间的干旱会让叶片细胞失水,叶片上的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减弱,叶片过早衰老。

3、小麦生长在干旱条件下,抗病虫害的能力也会下降,在小麦灌浆期时,更容易受到蚜虫、吸浆虫、锈病等病虫害的侵袭。

如果此时去喷施杀虫剂、杀菌剂,由于叶片上的气孔关闭,喷施以后,能被植株吸收到的药液也有限,降低杀虫防病的效果。

4、长时间的干旱,还使根系吸收活力减弱,叶片蒸腾作用下降,营养物质的消耗多于积累的量,小麦穗部出现营养不良,空壳秕粒的概率增加。

5、由于长时间的干旱,会导致小麦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分生长瘦弱,茎秆的韧性较差,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下降。一旦遇到风雨等恶劣天气时,更容易发生倒伏现象,造成小麦减产。

小麦灌浆期遇到干旱浇水的好处

其一,浇水后土壤含水量增加,叶片气孔的导度也会增加2-3倍左右,光合速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为小麦籽粒灌浆提供充足碳水化合物。

其二,浇水会让小麦植株生长健壮,体内水分平衡得以维持,也有利于自身免疫物质的合成和运输,增强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如果病虫害发生轻微的地块,进入灌浆期后,就不用再喷施农药了。

其三,浇水以后,促进小麦根系在土壤中更好地生长,增加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同时,也能使茎秆细胞保持充足的水分,增强茎秆的韧性和强度,从而提高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其四,浇水以后,也有助于小麦籽粒中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合成,有利于提高小麦的品质,农户们售卖时,价格也会高一些。

综合上述内容,相信大家对于开头的问题,心中有了答案。

当小麦灌浆期遇干旱时,不浇水的小麦粒更大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可能只是有些人,为了吸引流量,而摆拍的“假象”。一旦遇到长时间的干旱,小帮手还是建议农户们,有条件的话,及时进行灌溉浇水。

问问大家,对此,你怎么看呢?你会去浇水吗?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