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五句至理名言,句句皆是人生道理!

玄门论道 2024-05-19 10:52:46

一、要想交到知己,就需要真心待人

《增广贤文》说: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一个人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了解别人的想法,要做到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酒要与知心朋友一起喝,诗要向能理解的人咏唱。

认识的人可能遍布天下,称得上知心朋友的又能有几人呢?朋友相处能一直保持初次见面时的状态,即使到老也不会有怨恨之心。

这几句讲的是交友之道。朋友之间应该做到“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知己知彼”并不是要我们去刻意地揣摩或防备别人,而是“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理解别人。

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将心比心”。相识不如相知,交友之道贵在相知。

二、识人,要会观察,更要深入了解

《增广贤文》曰: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住在水边的人知道鱼的习性,住在山林附近的人懂得鸟的鸣叫声。山溪中的水容易涨起来,也容易退去,这就像小人的心思,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反复无常。

古人说话常常喜欢用“比兴”的方式,在说某一物时,不直接说出来,先说别物,引出自己想说的。《增广贤文》中也常用这种“比兴”的方法。

《增广贤文》中也常用这种“比兴”的方法。在这里,借鱼性、鸟音阐释一个深刻的道理:对人或其他事物的认识,必须建立在深入了解和观察的基础之上。

要区分君子和小人,就必须了解小人的心思。小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复无常,言而无信。这就像山中的溪水一样,下雨时就快速上涨,湍急而下,雨一停,水位就迅速下降,甚至断流。这句话告诉我们,为人一定不要像溪水那样涨落无常,要言而有信。

三、读书,不可囫囵吞枣,而是要一字一句用心理解

《增广贤文》道: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一字值千金是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与其门客编写完《吕氏春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意思是说将书放在咸阳市集的大门口,同时在上面悬赏千金,邀请各国的游士宾客们来看,凡是能增减书中一个字的人,就将千金送给他。后常常用来形容一部书价值极高或文章精美。

此处的用意便是:读书应当用心思考,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

这里借用吕不韦编著《吕氏春秋》的典故说明我们在读书时要用心思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本优秀的书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我们在阅读时要发扬“一字千金”的精神,认真思考每一个细微之处,汲取书中的智慧,获得进步。

四、人心隔肚皮,时间是见证人心好坏的良药

《增广贤文》中讲道: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白云出岫本无心“是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白云从山洞中自然而然地飘出,鸟儿倦了就回巢。

意思是说水从滩头流下并不是有意为之,白云从山洞飘出也不是有心之举。如果不是登高而望,谁会相信东流之水都将汇入深深的海洋呢?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气力大小,经历了许多事情后才能知道人心的好坏。

深入了解和认识一个人是很难得,常常需要经历过许多事情才能做到。相处久了,同甘苦,共患难,自然而然就能了解一个人。

乡情的可贵就在于它的真挚。

《增广贤文》有一句话: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是亲人却不像亲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不论甜美不甜美,都是家乡的水;不管是不是亲人,都是故乡的人。

人们之间的亲疏远近,并不完全依靠血缘关系。相亲相爱,不是亲人可以胜似亲人。反过来,如果不能和睦相处、相互关爱,即使亲人也可能形同路人。这个世界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美好情感,让我们流连难忘,乡情就是其中之一。

5 阅读:168

玄门论道

简介: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