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多年未曾回到的老家,在邻居家吃了一碗饭,临走时我改变主意

幻翠情情 2024-05-16 10:02:40
母亲去世10年后,我回到农村老家,才知道母亲说的话没必要全听!

不知不觉母亲已经去世十年了。

十年前的某天,我把母亲从北京带到农村老家,那个时候母亲已经到了人生中最后的阶段。她说她想回农村老家生活,不想在外面过日子,我陪母亲在家生活了两个月后她走了。

按照母亲的遗嘱,不办葬礼,不办三周年。她走了之后这个家也就不要了,让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都在外地好好生活就行了。

不知不觉,就过去十年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十年里,不管是我还是大哥或者是大姐,她们都有回过农村老家,只不过老家的门是关着的,老家的院墙是坍塌的,就连父母的坟也很少有人去。

不知道为何,年纪越大越是想念老家,想念母亲。

我便自己一个人回到了农村老家,也只是刚到家,我的泪如雨下。便给大哥大姐她们打了电话,说我后悔听母亲的话了。

我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也违背了母亲的遗嘱。

1.

我始终觉得,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这不是自夸,而是从内心深处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都是母亲养大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才五岁多。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很一般,都是靠着家里面的男人出去挣吃的。日子过得艰难。

当父亲去世后,家里面所有的压力都在母亲和大哥身上。

其实当时母亲也算是年轻吧,她如果说要改嫁的话,也算是情理之中,也算是合乎情理,并不会有太多人说难听的话。

可是母亲没有选择改嫁。

当年确实有个男人见了母亲,说改嫁可以,但不能把女儿带过去。

大姐,二姐那个时候已经懂事了。说实话,如果说母亲选择放手,倒也不是不可以,但也就是从那次之后,母亲就下定决心,不管日子有多苦,她一定会把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抚养长大,绝对不会再说改嫁的事情。

大哥,二哥几乎是没有怎么上过学,好像也就是上到小学三年级便跟着家里的人出去打工,说是打工。其实就是一个学徒工,没有什么工资,只管吃管住就行,只是到了年底的时候,那老板心善,给大家一点路费,给了一点过年的钱。

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就挤在两张床上,我们兄弟三个人一张,大姐,二姐她们两个人一张。

有时候,因为谁把谁挤下床,我们几个人都会吵闹起来,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发脾气,她不管是谁的对,谁的错,只要动手她就统一罚站我们。

寒冬腊月,寒风刺骨,可以想象一下,站在院子里是多么的寒冷。

我们家里面吃的东西不多,舅舅偶尔会来接济我们一下。

慢慢的,大哥,大姐,二哥她们都出去打工了,家里面就剩下我一个人,其实我也想着等我读完小学五年级也出去打工,但是却被母亲拦住了,她说我们家最高的现在只是读到小学三年级,一家六口人,不能只有这样的文化水平,还是要往上面读一读,万一将来有用呢。

其实那个时候,读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大家觉得能认字,会写自己的名字也就够了,但母亲不这么觉得,她一直让我上学,后来家里面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生活的压力也就小了很多,母亲便一心一意陪着我读书,甚至在我小学毕业之后,没有让我去上镇上读书,直接把我拉到了县城里,给我租了房子。

母亲陪读,给我洗衣服,给我做饭。

对我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好读书。

只是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子。

2.

当年中招考试的时候,只考了一个普通的高中,母亲不死心,非要让我复读一年,第二年,我还没有考好,只考了比去年好一点的一个学校,不过母亲也安心了不少。

后来,高中三年更是如此,大哥大姐更没有让我对钱有所担心,大哥大姐总是说,以后考上大学,不管考到哪个城市,不管在哪个城市落根,她们都会鼎力支持的。我前面说过了,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料子,高考第一年,我勉强考了一个二本。

母亲觉得我肯定是没有发挥好,但其实母亲不知道,我已经是发挥超常了。

果不其然,母亲让我复读了。

农村的孩子,本身上学就晚,再加上我小学留过级,初三复读过,如今高三再复读,我已经21岁的人了,说实话,在班里面,读高三,已经算是一个大龄考生了。

但母亲才不在乎这些,她说既然要考大学,那就努努力,考一个好一点大学,争取走出去,走出去之后不要再回到农村老家。

就这样,我又复读了一年,复读的这一年可,以说是很艰辛。每天两点一线,每天只干一件事情,那就是读书。

吃饭是母亲做好之后给我端到屋里面的,也从来不让我刷锅,刷碗。

衣服也是母亲给我洗。

就这样,第二年果然考了一个普通的一本。

可哪怕是普通的一本,母亲也很高兴回到了农村老家摆了三桌。

这三桌,都是我们的至亲,有大伯也有一些邻居,还有舅舅。

这些至亲的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也给我们这个家很大的帮助。

尤其是舅舅,在我很小的时候,给我们家送吃的,送大白菜。母亲在家一个人收割庄稼的时候,也是舅舅和大伯她们两个人过来帮我们家收麦子。

大伯其实对我们家也挺好的。

家里面的院墙,曾经坍塌过两次,都是大伯找的村里面的泥瓦匠给修缮好的。修缮的钱也都是大伯出的,因为他知道我们家压根就没有钱。

农村的房子,夏天的时候经常漏雨,外面下大雨,屋里面下小雨。

有时候我们都会被雨水淋醒,东躲西藏的。

母亲有时候就抱着我们哭,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

没有办法。

那个时候我头顶着盆,大姐头上套个塑料袋儿,我们东躲西藏着,在半夜里冻得瑟瑟发抖。

后来也是大伯,从家里面拿了一些瓦片,爬到房顶上给我们换了瓦。

房子修修补补,那些年大伯和舅舅她们都没少处理。

只是考上大学之后,我就去了外地,老家就母亲一个人生活。

不过母亲也没有闲着,因为那个时候大哥,二哥都有了孩子。

因为我们都在北京,母亲也就跟着我们在北京生活,她去大哥家照顾一段时间,去二哥家生活一段时间,也会来我这里,当然了,更多的时候。是母亲跟着我生活。

过年的时候,大哥,二哥,大姐她们几乎是不回农村的,也就我和母亲两个人回到农村老家过年。

说是过年,其实就是回来看看老家。

3.

我们办年货的东西很少,割二斤肉,买点果子和鞭炮,其他的就没有了,连春联都不买,母亲说过年,就是过个年味儿,就是跟家里面的人走动走动,其它的也就不太重要了。

过年的时候,我们会买很多礼品去送给大伯或者送给舅舅,也给周边邻居走动一下。

虽然说我们不怎么生活在农村老家,但每次回到家的时候,邻居们对我们都挺热情的,还给我们送饺子,给我们送菜。

那种热情是在外地体会不到的,也是很久违的。

母亲才五十多岁,身体还算可以,她经常从北京回到农村老家,从农村老家干完农活之后再返回北京。

来来回回从来都是她一个人。

只是这么年轻的母亲,忽然间就住进了医院。

在医院两个月之后,她就执意要回到农村老家,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就知道母亲时日无多了。

大哥曾跪在床前,求母亲一定要留下来看病,还说所有的医药费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是能够承担得起。

但母亲很平静,也很冷静,她说富贵在天,生死有命,人都是有定数的,不必强求。

她还说,只是想老家了,想回家看看。

劝不动。

没人能够说的了母亲,她脾气倔了一辈子,从父亲走了之后就这样。

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人,陪着母亲回到了农村老家。

说实话,这么多年了,这个家第一次聚的这么齐,我们都回来了,邻居们没有问为什么,但似乎也能够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毕竟一家人在外地生活那么多年,忽然间都回来了。

不用问,大家都知道。

这是最后的时候,回到老家,算是落叶归根。

那几天,村里面很多邻居都来了。

有时候一下午,家里面全都是人,我们家已经几十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母亲倒没有悲伤,相反她很冷静,劝大家不要再来看她了,还说大家想开一点,该走的总会要走的。

母亲说,她看到孩子们结婚生子,看到孩子考上大学,有事业,她已经无憾了。

4.

后来大哥,大姐,二哥,二姐她们都返程了,就我一个人留在农村老家。因为我没有成家,辞了职,在家可以专心伺候母亲,母亲最后的两个月,一直是我陪着她。

其实那两个月,母亲很少给我说家长里短的,很少说闲话,只是偶尔在村口走走,偶尔去舅舅家一趟,跟舅舅说说话而已。

那几天,母亲忽然间有了兴致,精神也好了很多,她就跟我讲了她小时候的事情,也讲了我和大哥我们小时候的事情,我们回忆了很多很多。

最后,母亲画风一转,她就跟我说,如果说她走了,不必举行葬礼,也不必举行三周年仪式,就那么把自己埋了就行,不管是火化还是土葬,她都无所谓。

母亲还说,这个家,是当年她和父亲结婚时候盖的,已经好多年了,修修补补了好多次,早就破败不堪。

她跟我说,让我在外地安家落户,老家也不必回来,逢年过节的时候,想回来上坟就回来,不想回来也无所谓,她从来不在乎这些。

母亲说的平静。像是没事一样、

只是我不敢相信,也不能接受,然而不接受又能如何呢?

母亲在给我谈完这样的话之后没几天就走了。

我们遵从了母亲的遗嘱,没有举办葬礼,甚至三周年也没有举办。

只是,头两年清明的时候,我们回来给母亲上坟,过年的时候只有我和大哥回来,给母亲上完坟,大年初二便走了,因为我们家几乎也没有什么亲戚。顶多就是跟大伯和舅舅他们走动一下。

往后的几年,大伯一家也都搬到外地去。舅舅跟着孩子去外地享福了,这下好了,老家彻底没人了。

5.

慢慢的我也很少回家了,只是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母亲去世已经十周年了。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特别想念母亲,特别想回到农村老家看一看。

说走就走,我自己一个人开着车回到了农村老家,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村子里面很安静,路灯都亮了起来,一两声狗叫,像是在欢迎我回来一样。

我打开多年未曾打开的大门,走进院子里,打开手机电筒,看到院子里面杂草丛生,有的树木已经很高大了,高过了房顶,厨房的门早就掉了,三间房屋都关着,和十年前一模一样。

我早就有预想,十年了,这个房子没怎么住人,破败不堪,情有可原,只是,我依然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破败,毕竟,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过的。

看了一会,夜深了,我也该休息了。

现在也没有地方住,不过我早有准备。

我把后车座放平,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躺了下去。

只是我没想到。第二天五点多,我的车就被人给敲响了。

我没想到农村老家的人会醒的这么早。

车窗外,她探着头看着我喊了一声“是小军吗?小军你回来了吗?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提前说一声啊?”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我家斜对面的张大娘。

张大娘一连串的问候,让我有点懵,毕竟是刚刚起床,精神还没有恢复过来,我就跟张大娘说是夜里面到的,想回来看看。

张大娘像是很心疼我的样子,非要拉着我到她们家吃早饭。

盛情难却,我终究还是去了张大娘家。

张大娘也是有三个儿子,只不过三个儿子天南海北的跑,老家很少回来。张大娘的老伴儿去世的也早,目前一个人生活着。

她做了稀饭,热了两个包子。

还别说,农村老家的稀饭真的很好喝,黏黏糊糊的,喝一碗浑身都暖和起来。

张大娘问我干嘛回来,回来要住几天?有什么打算?

其实说实话,我就是脑子一热,忽然间想回家了,想回来看看,但是我知道我不能给张大娘这么说。

我说,想回来给母亲上坟,顺便回来看看邻居们。

张大娘很高兴,还说晚上如果说没有地方睡觉,就去她们家睡,她们家有被子,我摆摆手说自己带了被子,也带了一个折叠床,我稍微把家里面收拾一下就能住了。

吃过早饭,我就回到老家里面,十多年了,第一次这么深切的感受农村的老家。

6.

昨晚,家里面杂草丛生,看的不是很清,今天再看,看的更清朗。

草很多很杂乱,厨房的门也到了,厨房里面还有一个大缸,缸口布满了蜘蛛网。往北面走,是三间房子,一间是堂屋,一间是母亲住的,一间就是我住的。

我打开门,一股霉味儿直接冲刺着鼻子,让我连连后腿,蜘蛛网真的是到处都有,我随手捡起来一根棍儿,在空中随意划拉,就是想把蜘蛛网给弄破。

床,还是当年的床,只不过床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我去张大娘家借了扫帚,又打了一桶水,把家里面收拾一下,撒点水,那尘土的味道,算是少了很多。

我搬了一个凳子,坐在家门口,看着院子里的杂草,扭过头又看着桌子上父亲和母亲的遗像,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孤儿,无依无靠,飘零半生。

我顺手找了一把旧的镰刀,在院子里面开始搁起了草,虽然说我不住在老家,但是看在院子里都是杂草,心里面还是万般不舒服的。

应该是张大娘给邻居们说了,也应该是邻居们看到我的车停在家门口,在我割草的这段时间里,家里面断断续续来了五六拨人。

她们有的人给我送来了菜,有的人给我送来了包子,还有的人要拉着我到她们家吃午饭。

我连忙摆手说还不到饭点,等到饭点了,我请大家吃饭,毕竟这么多年没有回来了,请大家吃饭也是应该的。

只是大家连忙摆手说我回来一趟不容易,不能让我请吃饭。

然而到了中午,我还是喊上了六七户人家,到我们村南头儿的饭店里点了十几个菜,我们坐下来,吃着饭聊着天,她们聊的最多的就是关于我、关于我的母亲、关于我的这个家。

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毕竟母亲去世十年了,我们回来的次数不多。其实村里面很多人我都不记得该喊她们什么。远远的看着似乎认识,似乎也不认识,陌生了许多。

这种陌生感让我很恐惧,让我有一种赤裸裸的感觉,就像没有穿衣服走在大街小巷里。

7.

我家里面收拾好了,也在家里面过夜,只是这一夜我彻夜难眠,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我回忆着吃饭的时候邻居们说的话。

她们都是无心之举,都是有感而发。

她们说老家还是要有个房子的,在外过的再好老家才是根儿。

她们还说母亲为什么最后两个月一定要回到农村老家?

为什么不在外地生活呢?

这不就是在老家生活,心情能够放松吧!

老家是根。

我翻来覆去,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打开手机一看,原来是夜里面2点多了。

既然睡不着,我就起身,披了衣服走到院子里面。

看着满天星空,看着这破就不看到老家,我顿时产生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违背母亲的遗愿,把老家给翻新一下。

翻新,不是重盖。

我想这样也不算是违背母亲的意思吧。

翻新好了之后,我和大哥对老家也就有了念想,回家的时候也能有个地方住,回家次数多了,也可以多给母亲上坟。

我把这个想法跟大哥说了,大哥沉默了一会儿说支持我,还说如果需要钱的话,他和二哥都会支持我的,还说既然有这个想法。那就不要翻新,而是重盖,盖五间房子,到时候我们兄弟三个都回到农村老家来,大家住在一起还像小时候一样。

很多在外地打工一辈子的人,在犹豫要不要回家。

其实过了这一晚,我想对很多打工的人说,树高千尺,落叶归根,老家还是要有个房子的,老家还是要回来的,不然你会后悔的。

所以这样看,有时候,也不能一直听母亲的话啊!

老家,是要回来的!

0 阅读:0

幻翠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