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物定格在邮票之间,尽展华夏民族文明!

诗诗说珍藏 2022-09-02 10:42:18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也是各个时期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佐证。它们从来都不是尘封的古董,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记录过去,昭示未来。

然而,很多文物在时代的变迁中,被窝藏、偷运或私纳。这些传世珍宝经过百转千回,有的终于回归祖国怀抱,有的却至今仍流失海外,未曾回家。今天,小咚就和大家盘点邮票上的文物,一起瞅瞅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曾出现的文明。

01

我国文物中有不少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巨作,它们是大唐盛世的历史见证,展示着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缤纷与雍容,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记忆与文化基因, 是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1984年发行的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

1984年发行的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小型张)

1995年发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特种邮票

2006年发行的《神骏图》特种邮票

《神骏图》画面以精湛的技巧,生动地描绘了晋代名僧支遁爱马的故事。支遁坐在岸边石榻上,另一榻上坐一士人。二人相对斜坐,身体均倾向水面,在全神贯注地观看由水面奔腾而来的白色骏马。骑在马上的童子,披长发,一手握缰,一手持鞭。支遁身后站一仆人,深目高鼻,手上立一雄鹰。水面碧波浩渺,石岸曲曲弯弯,线条劲利,赋色鲜艳。

2012年发行的《宋词》特种邮票

《宋词》特种邮票1套6枚,此套邮票采用缩微工艺将宋词三百首文字印制在邮票周边,边纸所用图案为宋徽宗赵佶所作《瑞鹤图》。

宋徽宗赵佶能书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邮票中的《瑞鹤图》绘彩云缭绕的汴梁宣德门,十八只飞鹤盘旋在宫殿的上空,各尽其态,栩栩如生,殿脊又有二鹤立于左右“鸱尾”上,右边的引颈高鸣,左边的曲颈相望,刻画入微,逼真动人,上下左右之间互相呼应,若有节奏。整件作品笔致精美,从形入神,透露出清俊有神、细致潇洒的情调。

02

1954年8月25日,我国邮政发行第五组《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特种邮票(特9),全套四枚。四枚邮票分别展示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商代的“石馨”、西周时期的“虢季子白盘”和战国时期的“漆奁、漆羽觞”。四枚邮票面值均为旧币800元。

1954年发行的《伟大的祖国--古代文物》特种邮票

邮票4枚图案采用白描勾线的画法,在不加任何背景的画面上勾画出四件古代文物形象,并于左边缘统一缀饰着风格一致而形式有变的纹样,既具有民族风格,又突出了主题,使邮票显得更加美丽。

1961年11月10日发行了《唐三彩》特种邮票(特46),全套8枚。全套8枚邮票展现了8件唐三彩。

1961年11月10日发行的《唐三彩》特种邮票

这8件唐三彩分别出土于4座唐墓:第一枚上的《三彩陶驴》,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东郊十里铺第337号唐墓。第二枚上的《三彩陶驴》,1956年出土于西安小土门村一唐墓。第三枚至第六枚上的《三彩陶马》和第八枚上的《载乐队驼俑》共5件唐三彩,是1957年在西安西部南何村唐代鲜于庭诲墓出土的。邮票第七枚上的《载乐队驼俑》,则是1954年出土于西安西部中堡村一座唐墓的。唐三彩是一种多彩陶器,始于唐代高宗时,全盛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天宝时渐衰。

1971年11月8日,为了对外宣传我国对历史文物是非常重视的,同时对内提高全民保护文物的意识,邮政系统发行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出土文物》邮票(编66--77),全套12枚。这套邮票设计之精美,规格之庞大,是不少藏友心中发行过的中国文物邮票中的最佳。

1971年11月8日发行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出土文物》邮票

03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部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距今约6500~5000年。红山文化玉器种类多样,以玉龙、玉凤和玉人等为代表。

2017-8《红山文化玉器》

凤是中国先民的古老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凭借华美的外表和刚健的品质,凤成为传说中的神祇祥瑞,现身世间寓意天下安宁。

2017-17《凤(文物)》

殷墟是中国古代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两岸。从隋唐以来,就不断有珍贵文物出土流传。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与1928年殷墟开始科学发掘至今,出土了大批珍贵的商代文物,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

2016-17《殷墟》

我国古代对青铜的冶炼和器具的制造,自夏始,历经商、周各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纹饰精丽细密,图案以重叠交缠的龙蛇为主,铭文多为诸侯、大夫自用或通婚的记录。这一时期不同地域出现的不同风格、不同形制的青铜礼器,呈现了新的繁荣,形成了青铜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2003-26《东周青铜器》

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域诸国沟通往来之路——丝绸之路,史称“凿空西域”。

丝绸之路就像一条纽带,将中国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方商贸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在开放和包容中创造了不朽的文明成果。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文物可谓是东西长期交流与融合的最好见证。《丝绸之路文物(一)》邮票展现了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起点陕西省出土的四件代表性丝路文物。

2018-11《丝路上的文物(一)》

佛像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努力,使得佛像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14《金铜佛造像》

景泰蓝,即铜胎掐丝珐琅,相传元代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明代宣德年间兴起,景泰年间以图案精美、色泽浑厚著称于世,因以深青色和浅天蓝色(略带绿)两种釉料最盛行,故名景泰蓝。

2013-9《景泰蓝》

04

还有很多文物也见证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彩陶瓶和粉彩壶均产于中国,现存于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这些制品至今受到比利时等西方国家的珍视,反映了中国与比利时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交往的悠久历史。

2001-9《陶瓷(中国与比利时联合发行)》

金瓯永固杯,为中国清朝乾隆时期的工艺品。巴洛克杯为手工银器,部分镀金,凸雕。杯子的制作者为波兰著名的金匠家族的彼得·罗德。两件文物分别展现了各自国家当时手工金银器艺术的最高水平。

2006-18《金银器(中国与波兰联合发行)》

邮票被誉为微型博物馆,中国邮票以弘扬中华文明为己任,当文物被定格在方寸之中,重新点燃了修复历史记忆的火种,扛起延续中华文明的旌旗。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