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迷雾后的真相:中山舰事件是老蒋的阴谋吗?(上)

喝酸奶的旺仔 2023-11-27 09:28:10

Hi, 我是旺仔,一个喜欢历史的普通小记者。点击右上角关注,和您分享热点话题讨论+历史趣闻。

1926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甚至对中国近代史都有深远的的影响。那就是「中山舰」事件。对这一事件,主流说法是,这是蒋介石制造的反革命阴谋事件。

但是,这一定义过于简单粗暴,历史从来都不是这样非黑即白。「中山舰」事件的背景非常复杂,各方力量都纠缠其中。

旺仔写此文不是要给老蒋洗白,实际上,第二年的「四一二」事变就已经让老蒋洗无可洗了。

旺仔只是想跟读者分享,历史书上没有介绍过的,「中山舰」事件前后错综复杂的历史真相。

中山舰

那时老蒋还是“小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蒋自从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之后,就一飞冲天了。

实际上,黄埔军校的建立可以算是老蒋崛起的开始,但在国民党内,他还只能算「小蒋」。即便是在军队内,还有许崇智、程潜等人稳压他一头。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选出了24个中央执行委员、17个候补委员,就连当时年轻的毛委员都入选了候补委员,可老蒋还在靠边站。

1924年国民党一大

1925年孙文去世之后,国民党内的大佬,是号称「三杰」的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胡汉民是个大右派,一直反对孙文联俄联共政策。廖仲恺跟他相反,铁杆左派。汪精卫是个和稀泥的中间派。

这三人都有资格坐孙文的位子,但到底谁能坐上,还得看苏联人的脸色。很多介绍这段时期历史的文章,都有意无意的把苏联忽略了。

孙文确立了联俄联共政策后,收到了大笔的卢布和军火,但这些支援不是白拿的。跟着援助一起来的,还有苏联顾问。

共产国际派驻中国政治顾问鲍罗廷

比如负责政治的鲍罗廷,负责军事的加仑。还有一批进入各个部队的参谋,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上千人。

这个时期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掌控能力很强,想接孙文的班,必须赢得老毛子的支持。

这样一来,右派胡汉民就被pass掉了,老毛子又不傻,怎么可能选个跟自己作对的。廖仲恺虽然亲苏,但这人一脑门子革命,对权力并不热衷。老毛子选来选去,最后选了汪精卫。

这时候的老蒋,当然是谁的大腿粗我抱谁啊。

知名汉奸汪精卫

廖仲恺遇刺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和夫人何香凝去中央党部参加会议。刚走到门口,党部墙边冲出四个人,对着廖仲恺就是一阵乱枪。廖仲恺没到医院就咽了气。

廖仲恺遇刺可以和宋教仁遇刺并列,堪称改变民国命运的两大刺杀事件。

和宋教仁案的扑朔迷离不同,廖仲恺这件案子很快就被查清了,凶手是粤军旅长朱卓文收买的,朱卓文背后是胡毅生、邹鲁等右派分子。

廖仲恺没到医院就咽气了

问题来了,胡毅生是胡汉民的堂弟,朱卓文是许崇智的亲信部下。

舆论一片哗然:胡汉民、许崇智你们这俩反动派,竟然对自己党内的同志下黑手,叔可忍婶不能忍!

胡汉民、许崇智: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实话实说,确实也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事是胡汉民、许崇智指使的。但是呢,有些锅不是你想不背就不背的。

就像袁世凯背了宋教仁案的锅一样,这俩哥们就背了廖仲恺案的锅。

最终,胡汉民被送去了苏联「考察」,许崇智被送去了上海「度假」。

顺便说一句,许崇智还是老蒋的拜把子大哥,但在撵许崇智滚蛋这事上,老蒋可出了大力。可见,在权力面前什么都靠不住。

许崇智(左)和胡汉民(右)

老蒋上位

廖仲恺案的最大受益人有两人,一个是日后名满天下的大汉奸汪精卫,另一个就是老蒋。三位大佬一下没了俩,剩下的汪精卫成了名副其实的国民党最高领袖。

而老蒋踩着大哥的头上位,接收了许崇智的军队,当了广州卫戍司令。1926年初,国民党二大召开,老蒋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革命军总监。

老蒋这才真正的一飞冲天,一跃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二把手。

汪精卫与蒋介石

老蒋能顺利上位,一个是得益于廖仲恺遇刺,再一个,也离不开老毛子的大力支持。

这时候的老蒋,还不是日后的那个反共头子。孙文决定联俄联共时,老蒋是十分拥护的。

而且,老蒋一直就对俄国革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从1918年底开始,他就自学俄语,打算有机会的话就去俄国留学。

1923年,蒋介石率团去苏联考察,这期间他对苏联开始心生警惕,具体原因我们后面再说。

孙文(坐者)与蒋介石(后中)

但是,这也不妨碍老蒋继续支持联俄联共,毕竟他是受益者,黄埔军校就是苏联帮助建立的。后来鲍罗廷、加仑到了中国以后,老蒋跟这俩人关系处得特别铁。

总之,老蒋抓住了历史机遇,在苏联的支持下异军突起,从一个军校校长变成了党内大佬。这时候的老蒋是什么心情呢?

老蒋抑郁了,吃不下睡不着,日子非常难过。到底怎么回事,欢迎关注旺仔,旺仔在下一篇接着跟大家分享。

1 阅读:74

喝酸奶的旺仔

简介:回望历史,是为了站得更高。关注当下,是为了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