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打工心得:中国人的'慢慢来'都是骗人的,可都长点心吧"

发呆看趣事 2024-03-28 03:14:13

作为一个来自印度的打工者,我在中国工作已有5年之久。在这期间,我见识到了中国人工作的方方面面,也对"中国速度"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我的名字叫阿布,今年32岁。5年前,我怀着对中国充满好奇和憧憬的心情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在这5年里,我有幸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亲身体验了中国人独特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态度。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就是中国人所谓的"慢慢来"的工作作风并不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平缓有序。相反,在我看来,中国人的工作速度和效率其实是非常快的,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是"脚踩油门"。

我记得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我对"慢慢来"这个概念还是抱有很高期望的。在印度,我们普遍会更注重工作的quality和细致程度,而不会过于追求速度。我们更喜欢慢慢来,细细品味每一个环节,确保做到最好。

但是,当我踏入中国的工厂和公司后,我发现情况并非如此。中国人不仅对工作速度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且似乎还都有着一股"速度至上"的狂热劲头。他们好像永远都在赶时间,永远都在慌慌张张地忙来忙去。

在中国的这些年里,我亲眼目睹了许多中国同事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焦急感"。他们总是不停地催促我"快一点","赶紧的",生怕工作进度慢了半点。有时候,我忍不住会说一句"好好来,慢慢来",但他们通常会立刻反驳:"慢慢来?那样做不行啊,我们必须要赶紧完成任务!"

这让我感到非常纳闷。难道中国人真的就不会"慢慢来"了吗?他们为什么总是这么着急,仿佛时间永远都不够用一样?

我观察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较强的"追求速度"的文化导向。在中国,不管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集团,都普遍存在着"速度就是竞争力"的观念。他们认为,只有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和目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这种观念就在中国的职场上蔓延开来,成为了一种普遍的价值观。中国老板和管理者们都非常重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并且会用各种方式来不断推动员工提高工作速度。比如实行严格的工作进度考核、打造高压作业氛围等等。

其次,中国人普遍具有"务实"和"开拓"的特质,这也是造就"中国速度"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我们印度人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和情感,往往更多地沉浸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之中。但中国人则更擅长把握机遇,勇于突破和创新,并且总是希望能够尽快地实现目标。

我曾经有机会参与过一个中国企业的新项目立项,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在项目开始阶段,中国同事们就迫不及待地要开始着手执行,生怕耽误了一分一秒。他们总是反复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相比之下,我常常会建议"先慢慢来,我们要先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但他们往往都会不耐烦地打断我,"不急不急,慢慢来反而会浪费时间!"

最后,中国人的这种快节奏的工作作风,也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效率第一"的观念是相呼应的。在中国,人们普遍都非常注重时间管理和效率,生怕一分一秒都被浪费掉。我曾经有一次跟一个中国同事约好一起吃午饭,结果对方临时提出"要不改天吧,我今天有点事情要处理"。

而在我看来,一顿简单的午餐何必要如此着急?难道不应该好好享受一下食物的美味,和朋友聊聊天吗?但中国人似乎更重视时间的利用,生怕耽误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速度"之所以会成为一种普遍的工作态度,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文化的偏好、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以及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高效观念等多重因素造成的。

作为一个来自印度的外来者,我必须承认,这种"速度至上"的工作方式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挑战和困扰。在刚来中国的时候,我经常会因为完不成任务而受到上级的批评和责骂。我也曾试图向同事们解释我们印度人更喜欢"慢慢来"的方式,但他们却总是一脸不解,认为我的做事方式太过松散和拖沓。

久而久之,我不得不逐步适应中国人的这种高速工作节奏。我开始学会不断加快自己的手速和思维,尽量缩短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慢慢地,我也感受到了这种方式的好处 - 确实能够更快地完成任务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不过,我依然认为中国人的"慢慢来"只是一句空话。在我看来,他们总是在嘴上说"慢慢来",但实际行动中却完全相反。他们对时间的紧迫感和效率极度重视,好像生怕一分一秒都被浪费掉一样。

0 阅读:1

发呆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