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月,同事心急如焚地找到我,说她妈妈病重,手术迫在眉睫,急需用钱。那慌乱的眼神、颤抖的声音,满是无助与焦急。同为在外漂泊、为生活打拼的打工人,我感同身受,毫不犹豫就掏出手机,给她转了一万块。彼时心里只想着,救命的事耽搁不得,能帮一把是一把,压根没往利息上寻思。
谁成想,昨天工资刚到账,她便麻溜地把钱还了回来。可瞧见转账金额仅一万时,我心里“咯噔”一下,鬼使神差就冒出句要利息的话,还煞有介事地强调是基本的礼尚往来,关乎人与人相处的尊重。话出口的刹那,我瞧见她眼里闪过一丝错愕。
转瞬反思,我这要求实在不妥。她妈妈这场大病,家底怕是掏了个精光,刚领工资就还钱,手头想必依旧拮据。这 200 元利息,对我来说不过是闲暇时一杯奶茶、一份甜品的花销;对她,却可能是精打细算下,维持家庭几日生计的关键费用。
当初借钱,图的是帮衬解困,是纯粹的同事情、人心暖。收下利息,这份情谊便被明码标价,大打折扣。往后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生分尴尬。真正的人情往来,是将心比心,是危难中仗义援手,铭记恩情。所以,这利息,决然不能要。(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有AI生成”.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