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本土的“天然护盾”】
说起“全球战争”这四个字,心里头就咯噔一下,跟电影里演的世界末日似的,让人挺不是滋味。但要是真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去琢磨,这事儿可就复杂多了。就拿美国来说吧,这国家在世界上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强大,他们历来都习惯把战场搁在别国地盘上,自个儿家门前倒是清净得很,压根儿不愁战火会烧到自己头上。
说起来,美国这地理位置可真不错。它东边靠着大西洋,西边连着太平洋,北边是友好的加拿大邻居,南边则是墨西哥。这样的环境,就像天然的保护罩,给它形成了一个“战略安全区”。回顾历史,也就1941年那次珍珠港事件,让美国本土吃了点亏,其他时候,它基本都没怎么被外敌大规模动过。
迈进21世纪这个全新的战略时期,“本土安全神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今的战争,早已告别了登陆舰和坦克横冲直撞的年代,导弹、潜艇、无人机,甚至网络攻击等各种手段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美国也并非无懈可击,坚不可摧。
2023年的时候,有个四星上将,他以前管过北美防空司令部,这人叫马克·施瓦茨。他在参议院的一个听证会上,很直白地说了一个事儿:要是真打起全球大战来,能动手打美国本土的,也就俄罗斯这一个国家了。这话一说出来,可把整个国家安全圈子里的人都给惊着了。
【二、施瓦茨的忧虑】
1965年,施瓦茨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呱呱坠地,这地方可是美国海军的大本营,你可以说它是在战舰的轰鸣声中成长起来的。
他老爹是个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受老爸的影响,他18岁那年就考进了西点军校。到了1987年,他一毕业就赶上了“沙漠风暴”行动,直接跑到伊拉克战场上指挥装甲部队。后来,他又跑到阿富汗和巴尔干地区,实战经验是一天天积累起来的。施瓦茨可不是那种光会动动笔杆子写报告的将军,他的经历那可都是真刀真枪在战场上拼出来的。
到了2010年快结束的时候,他接掌了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帅印。这可是个至关重要的活儿,主要是守护美国老家不被侵犯。他得好好琢磨琢磨,全球哪儿的势力可能会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
施瓦茨在收集了大量的情报资料,并且亲自参与了许多实战模拟演练后,心里渐渐有了底:像中国、伊朗、朝鲜这些国家,虽然军事实力都还不错,但说实话,它们暂时还没办法远渡重洋去攻击美国本土。唯独俄罗斯,它有一整套成熟、隐蔽又强大的“三位一体”核打击系统,能够真正让美国感到威胁,是美国得小心应对的对手。
施瓦茨发出的那个提醒啊,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那是他深思熟虑后的真心话。他特意点出了两样厉害家伙——萨尔马特洲际导弹,还有那个波瑞级核潜艇。对于咱们这些门外汉来说,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不带感情的高科技术语,但要是换到军队专家的眼里,那可就是打开恐怖深渊的两把钥匙。
【三、俄罗斯的底牌】
说起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很多人总觉得他们“家大业大,但技术有点过时”。不过,施瓦茨却觉得,咱们可能都小看俄罗斯了。想当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接手了好多冷战时候留下来的核武器和发射设备。普京总统上台后,那是下大力气整顿军队,还砸了不少钱去研发新型战略核武器。他们的目的可不是去抢占地盘,而是要确保自己有个底牌,能起到震慑作用。
萨尔马特洲际导弹,那可是导弹界里的一个大手笔。2022年的时候,它首次试射就大获成功,到了2023年,就已经正式装备部队了。这家伙的射程可不是盖的,足足有1.8万公里远,而且啊,它还能带上10吨重的东西,里头能分装好多个核弹头,每个弹头都像是个小队长,各自能去打不同的目标。最让人头疼的是,它特别狡猾,能躲过美国军队的导弹防御网,这可真是让人头疼不已。
这家伙轨道灵活,速度快得惊人,阿拉斯加的GBI系统、加州的拦截装置,就连F-35战机都拿它没办法。施瓦茨之前提醒过大家,就这么一枚萨尔马特导弹,就足以把美国西海岸的几个大城市炸得面目全非。
要说美国最怕啥,导弹从天而降倒还算不上最让人头疼的,他们更担心的是来自深海的那些家伙。俄罗斯的那个波瑞级核潜艇,简直就是他们新一代的核动力大杀器。这家伙有170米长呢,悄没声息的,潜得又深,想找它?难啊!
到了2023年,俄罗斯手头已经有了8艘超厉害的潜艇。这些潜艇,每一艘都能一口气射出16枚布拉瓦导弹,加起来的核弹头数量那可真是多了去了,上百个都不止。施瓦茨这个人啊,他特地说过,要是哪天全世界打起来了,这些潜艇悄悄摸到美国东海岸边上,稍微冒个头就把导弹给射出去了,那时候,美国的预警系统可能连10分钟都来不及反应。就算美国有再牛的反导技术,面对这种铺天盖地的攻击,也是拦不住的。
另外,俄罗斯还有亚森级这种厉害的攻击核潜艇,以及被称为“波塞冬”的超级核鱼雷等非常规武器。这些可不是为了在普通的战场上打败对手,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跟敌人同归于尽。这就是俄罗斯战略考虑的核心思路:一旦国家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就会采取极端措施来摧毁敌人,哪怕这意味着要付出自己也毁灭的代价。
打从2023年开始啊,这世界的局势就变得跟“新冷战时代”似的,味道越来越浓。特别是俄乌那边,冲突是一个接一个,越来越激烈。乌克兰试着反攻,但没能成功,结果战场上的主动权又回到了俄军手里。
到了2024年,俄罗斯在北冰洋那块地方搞起了真枪实弹的演练。在那次演习里,波瑞级的潜艇头一回试射了布拉瓦导弹,结果准确无误地击中了远在太平洋的靶场,这事儿把美国五角大楼吓得赶紧采取行动。还没完呢,那年秋天,俄罗斯又让萨尔马特导弹完成了远程测试,显示它具备全方位核打击的能力,那真是威力无边啊。根据得到的消息,俄罗斯现在的战略核力量,已经恢复到冷战快结束时那种最强大的状态了。
如今这世界变得特别快,和平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是得下大力气去维护和经营才能得到的。施瓦茨将军在他一辈子的战略研究和军事演讲里头,经常强调这么一句话:“美国不是坚不可摧的。”他可不是在故意吓唬人,而是非常理智地给大家提个醒。他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能盲目自信,得认清现实。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啥事儿都可能发生,美国也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得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总的来说,施瓦茨将军就是想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得好好珍惜和维护。而美国也不是万能的,我们得有自知之明,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站稳脚跟。
他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呢,虽然在北美洲这块大地上,四面都是大海,从上个世纪开始,本土就没怎么经历过大战的洗礼。但现在的战争方式一直在变,技术进步得太快了,这种地理位置上的好处正在一点点消失。说不定哪天,这种地理上的安全还会让人放松警惕,变成一种隐患呢。
冷战过后这几十年,美国就好像觉得“战争都是别人家的事儿”一样。你看,从科索沃、伊拉克,再到阿富汗、乌克兰,战火在欧亚大陆上烧来烧去,可就是没烧到美国自己家里。这种感觉让不少做决定的大佬们,在安排国家大事时有了种危险的固定思维:他们觉得战争可以找人代打、威胁能够挡在门外、危机嘛,反正总能在外国摆平。
21世纪,战争的方式正在彻底改变我们过去理解的地缘政治版图。不对称战斗、远距精准袭击、超音速武器、网络黑客行动和太空系统的复杂交织,让一个国家的心脏地带不再像过去那样坚不可摧,反而有可能变成敌人瞄准的“软肚子”。
美国那些可能的对手,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快了。拿俄罗斯来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战略收缩了好一阵子,那时候确实有点乱。但普京上台后,情况就慢慢好转了,尤其是在核潜艇、高超音速导弹、反卫星系统这些方面,俄罗斯建起了让人不敢小瞧的“第二波打击力量”。虽说现在看,俄罗斯可能暂时没有直接攻打美国本土的想法,但在军事较量里,“有没有能力”和“想不想做”这两件事儿,得分开来看。施瓦茨盯紧的就是能力这块儿:只要对手有了打到你家门口的实力,不管他现在想不想这么干,美国都得提前准备好。这是一种从最坏处打算的安全思路。
和平这东西,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它是靠战略上的坚持、制度的灵活,还有科技的领先一起努力得来的。施瓦茨留给我们的,不光是那些硬邦邦的战争预测数字,更重要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战略思维:就算现在过得安稳,也得时刻想着可能遇到的危险,这样,不管多大的风浪来了,咱们都不怕。只有在日子最平静、最安稳的时候,还能保持着对可能发生的冲突的警觉,对敌人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这样的强国,才能真正做到不用动手,就能让敌人服服帖帖。
说起未来的战争会不会真的烧到美国自家门口,这事儿谁心里也没个准儿。但有一点挺清楚的:要是美国还一直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光顾着看热闹,不赶紧加强自家的防线,也不想想自己外交上是不是伸得太长了,更不看清中俄这些对手的真实实力,那战争早晚得找上门来。到时候,这事儿就不再是别人家的事儿了,而是美国自家锅里要煮的粥了。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