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一季不如一季,你又是啥时候不爱看这个节目了?

狗大人先森 2019-09-07 23:08:18

大家好,我是狗子。

正如大家所知,《中国好声音》已经陪伴大家整整8年了,有的人从初中看到大学,有的人从读书看到工作,还有的人彼时睡在摇篮里的孩子也长大了。这个节目在8个炎热的暑期陪伴了无数的人,或许近些年你淡忘了,也记不大起当时看节目的兴奋,但是那个看着电视喊着“转”的你仍在记忆中。

2019年的《中国好声音》正在热播中,但是确实从热度到观众口碑,都大不如前了,从第1季到第8季(2016-2017年节目改名为中国新歌声)豆瓣评分整体也是呈下降趋势。

节目组确实在做改变,这个或多或少大家都能从每一季的节目里感受到,但带来的影响和反馈也是喜忧参半。从早期邀请刘欢、齐秦等资深歌手作为导师,再到周杰伦、陈奕迅、王力宏、李荣浩等更加流行的年轻歌手导师,一方面是调整导师阵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能算作是给节目带来更多的观众。

同时,由于版权或其他因素的考虑,节目也使用过“开闸冲椅”的方式代替以往的为你转身的桥段。虽然同样能在盲选阶段起到同样的作用,但对观众来说或许不大对胃口。

而最新季中,盲选阶段还加入了“封麦”的玩法,1、2次的使用确实能在关键的节目点上获得好的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那英导师在被封麦的情况下仍然用其他导师的麦说话,这个玩法可是说设计上是比较失败的。或者说并没有让导师很好的把新增的玩法利用好,和节目流程、导师互动显得格格不入。

对于这么一个老节目来说,它的生命力已经很顽强了,每一季的变动,都在说明他们尝试变化,尝试让节目重获生机,但是结果来看效果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归根结底,《中国好声音》的日益衰退,也不是小修小补能马上扭转的局面了。

选手整体质量的相对下降

留心关注的观众或许发现,近一季的选手,越来越多的是在校学生等比较年轻的选手,并不是说他们唱得不好实力不强,但是听起来总会觉得千篇一律,没有前3季的时候听到像周深、金志文、袁娅维的歌声时的那种眼前一亮的歌手,也就是特色不明显了。或许这样正是因为这些年轻选手,拥有的阅历和积累还不够,没有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气质。观众看完了盲选,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节目制作质量的相对下降

节目近些年的赛制调整逐渐显现出其不合理,如最新季中,导师不限制人数,每个导师选完人之后的队伍PK,每个队伍的人数不同,有的选手甚至不需要出场PK就可能淘汰,或者某个战队被淘汰两个人,但是他的人数还是要比赢的队伍多的情况。

另外,节目的表现力从舞台到灯光,似乎8年来的变化都不大,这对于一档节目来说无疑是原地踏步。加之节目内容的剪辑上也大不如前,经常出现导师评论学员某个亮点的时候也并不展示响应的片段,甚至还有直接把某学员的片段完全剪掉的情况。

总的来看,会让观众觉得节目组处处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只希望《中国好声音》可以重新出发,给观众呈现更好的舞台,更好的制作,同时挖掘到更多好的歌手,让这个陪伴了我们8年的节目继续走下去吧!

0 阅读:364
评论列表

狗大人先森

简介:故事、探秘每日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