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专家: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外国之分,因中国人的信仰我们做不到

小旭阅览趣事 2025-05-01 18:12:33

文|四月

编辑|四月

前言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习惯以“有无宗教信仰”来划分文明等级,在他们眼中,没有一个上帝的国家,就是“精神荒漠”。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类国家,一类是中国,一类是“其他国家”。

而支撑起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是一种他们无法理解、也复制不了的一种深植于人心、世代相传、不靠教义却牢不可破的“文化信仰”。

是的,中国人信的不是神,是“人本身”,不是彼岸世界,而是脚下大地。一个缺乏所谓“正统宗教”的国家,为何能延续五千年文明,屹立不倒?

一个“不信上帝”的民族,为何能凝聚出如此巨大的民族意志?

中国信仰是看不见的力量

在西方语境下,所谓“信仰”往往被等同于“宗教”,而“宗教”则深深植根于一神论传统之中。

这种传统强调“唯一真神”的绝对性,其逻辑本质是一种统治逻辑:只有一个神是真理的象征,其它的都是异端,必须排斥甚至消灭。

信仰在这样的文化中,变成了一种必须遵从的命令、一种不可置疑的服从。

你要听从神的旨意,遵守神的戒律,否则就要被逐出群体、钉在道德的十字架上,最终被打入地狱。

这种信仰体系更像是对个体的控制,而非对心灵的解放。

但在中国,这一套从来行不通。我们自古就不是一个单神论的社会,而是一个多元包容的文明体。

我们的“信仰”,并不是一种排他性的“必须信”,而是一种融合性的“可以信”。

我们有的是道教、佛教、儒学融合的万象信仰体系。

你可以拜玉皇大帝,也可以拜观音菩萨;可以敬太上老君,也可以奉孔子圣人;你可以祭祖烧香,也可以闭门读书修身;可以朝山进香,也可以下厨煮饭、敬天爱人。

更重要的是你信什么,都不会被人说“你错了”。

在这片土地上,神不是绝对权威的审判者,而是生活中的陪伴者、守护者。

祂们不以惩罚为威慑,而以感化为归宿。我们的神,是给人带来福报与希望的,是服务于人心秩序与社会伦理的。

中国的信仰,不是无神论的空洞,也不是宗教狂热的奴役,而是一种内化于道德、落实于日常、贯穿于人生的实用主义智慧。

这才是真正属于中国人的信仰,不在高高在上的神殿,而在人间烟火的每一处;不是压迫灵魂的镣铐,而是滋养心灵的源泉。

你愿意敬天,就敬天;你愿意爱人,就爱人,因为在中国,信仰的终点,不是神的荣耀,而是人的圆满。

以人为本是中国信仰的原则

与其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不如说我们从不需要“宗教权威”。

西方文明依赖“原罪”与“救赎”维系社会秩序,靠“神说不可杀人”来维持人伦底线。

而中国社会讲的是“仁义礼智信”,靠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靠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道教的世界观中,人可以修炼成仙,只要你行得正、修得苦,谁都可以“飞升”。

而那些“犯了天条”的神,也会被贬下凡尘,这种人与神之间的流动性,直接颠覆了西方“上帝至上”的神权概念。

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就是中国文化根本不信什么“神定命”,我们信“人定胜天”。

《礼记》早就写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我们敬天,但不屈服;我们知命,但不认命。真正的信仰,不是膜拜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尊重脚踏实地的自己。

当西方人因为“信仰危机”陷入精神焦虑时,中国人却依靠“家国情怀”“修身齐家”的伦理信仰,活出了坚韧、平和、自信。

不灵不拜国人对信仰的表达

如果说西方信仰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题,那么中国信仰就是一道“开放题”。

中国人信仰的核心,是“实用主义”。

香火越旺,神明越灵,庙里供奉谁,得看谁“显灵”多,你不灵验,就没人供你,你灵验了,哪怕是刺猬也能当“大仙”。

我们甚至将狐狸、蛇、黄鼠狼、乌龟都神化为“四大仙”,在农村广泛祭拜。

我们信的是“神帮人,人敬神”的互惠逻辑,而不是“你必须相信我”的一厢情愿。

这就解释了为何中国人可以信百神而不冲突,可以同时拜佛又拜祖先,可以在婚礼时请和尚念经,也可以在清明扫墓烧纸钱。

中国的信仰,实则更接近于生活方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它不是写在圣经上的戒律,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论语》中孔子曾说:“敬鬼神而远之”,这不是无神论,而是一种更高级的信仰境界。

你可以敬它,但不迷信它;你可以依赖它,但不会被它主宰,更何况,真正支撑中华文明不断前行的,不是“信仰一个神”,而是“信仰一个集体”,那就是家国、族群和历史共同体。

结语

当西方学者终于意识到“中国人与众不同”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所谓的“宗教信仰”只是文明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

真正的中国信仰,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宽容精神,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底蕴,是“不灵不拜”的实用智慧,更是那份对家庭、祖先、国家的情感归属。

我们不靠神来塑造命运,我们靠自己去改写命运,我们不信神创造了人,而是相信人本身就能成神。

这份信仰,没有固定的教义,但比任何宗教更强大;它没有教主的命令,却凝聚着十四亿人民的意志。

马丁·雅克说得没错:“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形态。”

而支撑中国这种独特文明的,正是那种“他们永远无法模仿的信仰力量”。

信息来源:

《儒道互补:塑造中国人传统信仰世界的基石》——发表于《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日期为2022年6月30日,探讨了儒道思想融合如何构建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体系。

衢州日报于2023年8月14日报道,探讨了“家国情怀”作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信仰,如何根植于民族文化,成为连接个人与国家的精神纽带。

0 阅读:298
评论列表
  • 在中国人的眼中,只有中国人和外国人之分!

  • 2025-05-01 21:40

    中国人的信仰来源于人。

  • 2025-05-02 09:20

    还有印度,还有非洲,还有俄罗斯,剩下的就是欧美啦

猜你喜欢

小旭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