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的一场交锋,让英法等国精心策划的乌克兰维和方案彻底落空。当欧洲媒体热炒“中国可能加入欧洲主导的维和行动”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在3月24日的安理会高级别会议上亮明立场,直指维和行动必须遵循三项铁律,当事国同意、中立原则、非自卫或未授权不得动武。
俄罗斯随即表态支持,中俄联手将欧洲单边行动方案推入死胡同。这场博弈始于欧洲媒体释放的“试探气球”。3月下旬,多家欧洲媒体宣称中国可能加入由英法推动的欧洲“自愿联盟”,参与乌克兰维和行动。然而傅聪大使的发言直接粉碎了这种揣测:“任何维和行动必须遵守联合国框架,决不能由个别国家私相授受。”
傅聪特别强调的三项原则暗藏深意:欧洲提出的维和方案既未获得俄罗斯同意,更违背中立立场,北约国家主导的行动本质上带有阵营对抗色彩。数据显示,中国作为联合国维和第二大出资国,已累计派出5万余名维和人员,但所有行动均严格遵循联合国授权,这与欧洲试图绕开安理会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安娜·叶夫斯季格涅耶娃紧随中方表态发声,明确指出维和议题“只能在联合国框架内讨论”。这种默契呼应揭示了欧洲方案的致命伤:若按欧洲设想在乌部署维和部队,等同于北约势力东扩至俄乌接触线,俄军三年苦战成果将化为乌有。
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伊万·萨夫罗诺夫分析称,欧洲试图借维和名义实现军事存在合法化,但中俄联手堵死了这条路。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乌克兰维和持开放态度,但前提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俄乌正式停火、双方共同申请、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这与欧洲当前“未停火先驻军”的激进主张存在本质区别。
当前俄乌战场出现微妙转机,双方接触线已连续三周未发生大规模交火。中国在此时强化维和原则,既为潜在的和后安全安排划定红线,也避免欧洲搅局破坏停火势头。傅聪特别指出,中国维和部队在中东、非洲的成功经验证明,只有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才能实现持久和平。
观察人士指出,欧洲近期频繁操弄维和议题,实质是想填补美国战略收缩留下的权力真空。但英法主导的“自愿联盟”因内部分歧举步维艰,德国、意大利等国担忧直接卷入军事对抗,而美国明确拒绝派兵更令计划雪上加霜。
中国此次在安理会定调,既捍卫了多边主义,也迫使欧洲认清现实:在乌克兰问题上搞小圈子注定徒劳无功。这场外交较量的结局清晰表明:任何企图架空联合国安理会的单边行动,在21世纪的地缘政治棋盘上已越来越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