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太原从不孤寂

良浩lh 2024-01-07 00:16:08

北魏、东魏、北齐,人员流动、商贸往来、胡风华

彩,随着时间冲刷印迹,唯有地下的世界延续往日

的精彩。

在太原及周边地区的广阔地下空间里,无数古人用

壁画模拟着生者世界,稀疏平常的生活定格在了墙

壁上。而今,壁画重见天日,将过去娓娓道来。

在王家峰村东1公里处有一片100多亩的梨园,每当

春天到来,梨花盛开,馨香四溢。徐显秀墓(现北

齐壁画博物馆)就坐落于这片梨园内。

2000年,北齐武安王徐显秀壁画墓横空出世。各类

器物500余件,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从道到室分布着保

存完好、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壁画。

壁画总面积约300余平方米,以简练的线条准确描

绘了各类人物,以及马匹、牛车、神兽、仪仗、兵

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这里是目前已发

现北朝保存完整的大型墓葬壁画,为研究当时的制

度、融合、壁画艺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徐显秀壁画,是继娄睿壁画后又一重大发现,是南

北朝美术考古史上的一大盛事,可谓惊世骇俗,意

义深远。

根据古代画史文献记述,六朝时,中国画家开始传

习古印度画技“凹凸法”,一般认为真正的晕染技

法到唐吴道子时才成熟,而且传世作品极为罕见。

徐显秀墓壁画中对方相氏的描绘表现出成熟的晕染

技法,身体各关节部位的凸起凹下,肌肉的质感,

表现得非常完美。这是中国绘画晕染技法发展的典

型例证。

北齐壁画博物馆人物头像,大多为当时流行的半侧

面姿态,表情极为生动,人物整体形态则是异常简

略,线条少之又少,没有多少细节的描绘,动感十

足,有如现代速写,符合古人对“疏体”画的评

价:“精而造疏,简而意足”。

其传神灵动的人物形象,简易流畅的线条,完全符

合古代文献中描述的“点划离披”“简易标美”的

疏体风格。通过徐显秀壁画的神韵与风格,可以追

寻疏体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巨大影响。

0 阅读:36

良浩lh

简介:关注社会动态,丰富身边生活质量,爱护国家,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