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运营真的有技巧吗?底层逻辑在于数据思维和推流过程

当潮马电商分享 2024-01-03 20:08:36

自媒体时代内容百花齐放,许多企业团队和个人创作者靠着短视频跨越了阶级,令无数人开始向往这个行业。很多随手发的视频就能收获百万点赞,博主一条商单就能赚几千到几十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你能刷到的成功案例是由无数的失败案例堆积起来的,只有参与其中才知道流量竞争有多么激烈,这也是幸存者偏差的道理。

许多博主用心制作的视频无人问津,而那些缺乏特色的内容却轻易地获得了高流量,哪怕一模一样的内容、甚至你之前发过一次的视频,不同账号不同时间发出来其数据都会天差地别,这并非局限于抖音平台的现象,所有公域流量平台都会有类似的情况,而这些都是由于推送机制的底层逻辑所决定的。当你理解底层逻辑后,对短视频运营乃至直播运营,不说得心应手但起码不会陷入误区,即使失败也能够知道失败的原因。

一、流量源于数据,数据源于行为每个视频平台都有数据分析界面,可以看到创作者的视频数据,各式各样的数据会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只需要理解:所有数据都是围绕着用户的行为来决定的,数据只是对视频获取用户行为的能力的一个指标。

我们可以从平台的角度去思考,平台需要的是让用户沉迷于这个平台,把更多时间花在平台上,也就是不断找到用户喜欢的内容推送给他,哪些用户行为可以代表一个用户对内容的喜欢呢?下面给大家讲解三种最重要的行为。

1、曝光观看率、完播率、平均播放进度

对所有内容来说最重要的行为是用户的观看行为,因为观看是用户接触内容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观看更别提之后的点赞、评论、成交等等行为。曝光观看率代表一个视频被推送到许多用户的界面时,有多少比例的用户选择了点进去观看,观看率越高代表越多人对这个内容感兴趣,自然可以获得算法大量的推流。

完播率代表所有进入这个视频的用户能够完整看完视频的比例,对于很短的视频来说这个数据容易虚高,所以很多平台还会以另一个指标去评判,即所有用户平均观看的时长去除以视频总时长得到一个平均播放进度,两者结合可以更合理地评判用户是否爱看某个视频的内容。

很多短视频平台主要是通过用户下滑时获取到下一个内容的,也就不存在“曝光-点击”的过程,比如抖音短视频更要注重后两个指标,而长视频平台或者小红书、快手为了更高的点击率则需要在标题和封面上多下功夫。

2、点赞率、评论率、转发率、收藏率等等

用户观看之后,更重要的就是点赞、评论、转发收藏等等,任何形式的互动都是一种正面反馈,可以帮助平台更好地理解用户的喜好,让平台把视频推送给有同样喜好的用户,互动数据越高、视频内容自然更有看点、更有价值,自然可以获取平台更多的曝光。

除了上述行为,我们在抖音随心推界面中还能看到其他行为比如点头像、关注、商品点击等等,证明平台对用户都有标记相应的行为标签,尽可能引导用户进行这些互动,就能带来有相似行为标签的流量,但过度引导行为的同时又容易让用户厌恶而降低播放时长,所以数据思维必须合理运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注意即便这条内容让你感到厌恶、你在评论区进行了批评,但平台还是会误判你对这种内容感兴趣,继续给你推送相似的内容,所以有些人会利用算法故意发布一些消极负面的内容或者装作一些有负面消息的人,发布内容后引导用户恶意评论,也能以此获得流量。

还有一些人靠着让用户点击暂停截取目标画面的视频,让用户不小心双击点赞,以此获取大流量进行涨粉,都是平台算法考核行为数据的体现,渐渐地平台为了规避这种算法漏洞,推出“不感兴趣”、“踩”等方法并且优化了举报算法来让用户避免获取错误的内容推荐。

3、商品点击、下单(未付款)、成交率

挂小黄车的视频通常流量只有不挂车的十分之一,因为抖音上面的电商流量占比很少,挂车视频要争夺电商流量不仅要有优秀的观看、互动数据,更要跟其他挂车视频比拼商品点击率、下单率和成交率。

挂车视频的营销味道越浓,则观看、互动数据一定更低,很快就会没有流量,所以挂车视频不仅要吸引人点击和购买产品,更要保障好前面两种行为数据,平台才会推荐更多有相似消费力和购物兴趣的人,增加出单的概率,这也是一条带货视频能盈利成千上万、十几万的原理。

二、视频获取流量的过程

1、内容评判与初始推流

在发布内容时,平台机器会先审核内容是否已经有人发布过、是否有违规内容等等,确定是原创内容、质量也不错时即可让内容发布出去,同时算法会判定视频的标签以及目标人群,将视频推送到用户下滑的内容中,等待用户往下滑看到这个内容,但用户能否滑到你,还要看你的内容排队排在第几号。

新号、数据差、违规过的账号等等这些账号的权重都是很低的,也就是推流的优先级很低,他展现给用户需要排很长的队,有可能还没排到你用户就已经不玩手机睡觉了,你也就错过了这次展现机会;更何况你账号本身没有标签、推流优先级又低的情况下,系统很难探索到你的目标人群。

对于那些质量上乘但流量不佳的视频,问题就出在权重和标签上。视频发布时,虽然视频质量高平台给予了更多的展示机会,但因为没有标签推的人都不是目标人群,由于观众的兴趣不高,视频数据很差,平台便减少了推荐。那些质量不高但流量高的视频,可能推送初始流量时不大,但总有几个人愿意看完甚至点赞评论,平台就会继续推荐,这就是推流的下一个环节。

2、用户行为反馈获取后续推流

平台只负责推送,是一个只会看行为数据的机器,第一波初始流量过后,用户的行为会反馈给平台,如果观看、互动的反馈良好平台就会继续推送,推送给同样喜欢这个话题内容的用户、推送给那些和为你点赞的用户有相似行为和兴趣的用户。

背后逻辑讲解起来有些复杂,创作者只需要明白,一旦算法帮你找到了你的精准人群,点赞、互动率高起来了,平台就会继续帮你找到会点赞互动的人,直到你的流量突破到了下一个层级却没有通过人工审核,或者最后一波流量几乎没人完播、点赞、互动为止。

3、人工审核与破圈推流

播放量是有层级之分的,每达到一个不同的层级,视频都会经历一次人工审核,由人工判断该视频内容是否可以获取更大的播放量,每一层的审核标准越来越严格,有任何负能量、违法违规的东西,哪怕通过了机器审核,在人工审核时也会马上限流甚至下架、禁言,严重者甚至会封号。

一旦通过了人工审核,视频就会获取到下一个量级的流量,让你的播放量翻十倍不止;比如你的视频内容是美食,但因为你数据表现优秀,你的视频会被推送到一个巨大的流量池,让你的内容在各个赛道中都获得靠前的展现排位,让平时刷美妆、搞笑、服装视频的用户也会看到你的优秀内容,这些人平时很少看美食内容,所以很容易被你新奇的内容吸引,让你的播放量和粉丝蹭蹭蹭往上涨,这就是某些博主破圈爆火的过程。

三、万变不离其宗

对于创作者来说,持续创作却得不到反馈很容易失去动力甚至走偏方向,此时要根据上面的逻辑去判断到底是方向不对、数据不够还是运气不好,很多人火的莫名其妙,但其实仔细看一看会发现每个火起来的博主都是符合逻辑的,万变离不开算法、更离不开用户的心理,当然也有很大的运气。

按照统计学原理,只要视频的内容质量足够高又有特色,平台迟早会给你带来流量,但关键问题是流量太少,平台给你的第一波流量没有探索到能够帮你做数据的人,如果你的运气不好,可能需要3个月甚至3年的时间数据才会反馈给你。

对于创作者来说,这种长时间的等待无疑是一种煎熬,这时要在原有的视频内容上增加一些话题和看点,抓住更多用户的心理增加来扩大流量池,同时迎合算法多做数据,让系统更好地搜索你的目标人群,优化好内容脚本之后坚持创作,尽人事听天命。

总结起来,要在平台上获得成功,我们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质量和特色,更要理解平台的运作逻辑。在竞争激烈的自媒体时代,我们需要用智慧和策略来赢得观众的眼球和关注。

了解完数据思维和推流过程,相信大家对平台的运作有了基础的认知,之后笔者会讲解运营技巧,直接教大家如何获取更多流量。热衷思考、真诚分享,为用户谋取价值、为团队和企业赋能,这里是【当潮马】,期待您的关注。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