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刘思齐和毛岸英举行婚礼,婚宴简朴但规格却是最高的

历史伟人录 2024-02-03 09:52:17
前言

毛岸英和刘思齐两情相悦,天作之合,可惜两人没能长久,天人永隔。

革命是要死人的!坚强一点

毛岸英幼年丧母,后来,被外婆秘密送往上海,见到叔叔毛泽民的那一刻,毛岸英才流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他要为母亲报仇!

看着岸英眼睛里面闪烁的仇恨,毛泽民心中感慨不已,这个孩子还是在一夜中长大了,他不想让孩子被仇恨迷失了双眼,只得劝说:革命是要死人的!坚强一点,他的爸爸正在很远的地方打反动派,在为妈妈报仇。

只是,上海终究不是久待之地,顾顺章叛变之后,毛岸英他们寄居的大同幼稚园也不安全了,毛岸英兄弟们就此在上海街头流浪,为此吃了不少的苦。一直到1936年6月,地下党组织才在街头找到毛岸英兄弟,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只能将他们送到莫斯科。

起初,毛主席和孩子们处于失联的状态,直到后来才恢复通信,即便日理万机,毛主席也依旧会写信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毛岸英立刻表示自己要参加苏联红军,只是没有获得批准,次年,毛岸英坐立不安,干脆直接给斯大林写了信,在信中表明自己要参军,这次他终于如愿以偿。

1943年,毛岸英顺利转到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被授予中尉军衔。

即便在国外如此优秀,毛岸英也没有留恋那边的荣誉,而是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的怀抱。这还是父子分离十多年后的第一次相见,看着面前风流倜傥的儿子,毛主席打心底里高兴,只是,岸英在苏联大学毕业了不假,可还没有上过中国农业大学,就这样,刚回国的毛岸英脱下身上笔挺的西装,换上了农民的装束,彻底落地。

等儿子回来后,毛主席又放开了他的手,让岸英去参加土改运动,更加深刻的了解农民,了解农村。

毛岸英为父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工作上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毛主席开始关注儿子的感情问题。

如果他都不遵守婚姻法,还能让谁去遵守

毛岸英的感情生活比较顺遂,他和刘思齐之间相识相知是水到渠成的。我们都知道,毛主席认刘思齐当干女儿,并邀请对方到家里玩,一来二去,刘思齐就认识了毛岸英,两个年轻人年龄相仿,而且又拥有共同的经历和理想,所以自然而然的越靠越近。

中间两人分开了一段时间,再见面时如同天雷勾地火,感情一发不可收拾,毛岸英向刘思齐表达了爱意,刘思齐答应了下来。

中央机关迁到西柏坡之后,毛岸英也前往西柏坡工作,只是,父子二人都很忙碌,所以见面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这天晚上,毛岸英带着刘思齐找到父亲,他们向父亲阐述了想要结婚的意愿,现在来征求爸爸的意见。

毛主席听后笑的合不拢嘴,对这段婚事他完全同意,结婚之后,岸英也要好好工作和学习,只是,思齐本就上学晚,就连高中都没有毕业,这样做势必会耽误她的学业。

刘思齐党纪表态,自己结婚之后会更加努力的学习,高中毕业后,依旧会努力,争取早日考上大学。

这次的谈话,三人都很高兴,毛主席都答应了,他们心中绷着的那根弦也能松一松了。随后,毛主席想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岸英今年26岁了,思齐的话应该是18岁。两人相差8岁,思齐知不知道这件事。

刘思齐点头,毛主席又继续询问刘思齐的生日,这才知道她还不满18周岁,既然这样,他们有什么可着急的,等思齐18岁之后再结婚不也一样吗?反正他都同意了。两人没有反驳的佐证,于是答应了下来。

两人离开没多久,毛岸英又原路返回,看着儿子去而复返,毛主席也不解其意。

毛岸英告诉爸爸,一直以来他都听爸爸的话,在延安的时候,有人给他介绍对象,爸爸没有同意,说他年纪还小,不用着急结婚,自那之后,他便再没有和对方来往过。

眼看着他还有继续说下去的趋势,毛主席打断,他不同意显然是对的,事实证明,形势一变,她立刻逃回了北平,还在报纸上面骂他们。

看到儿子眼中尚未消退的意愿,毛主席声调高扬,岸英是他的儿子,如果他都不遵守婚姻法,还能让谁去遵守,婚姻法才刚发布就违反,毛主席决不允许这件事的发生。

毛岸英向刘思齐求婚

这天,张文秋收到了一封刘少奇的亲笔信,信中写道:张一平同志,如有空暇,请来谈谈,好吗?

张一平这个名字是张文秋在白区工作时候的化名,在接到信后,张文秋立刻动身跟着警卫员去找刘少奇。

两人见面后,先聊了聊工作的问题,随后才进入主题,刘少奇告诉张文秋:“毛主席想和你谈话,我带你去见毛主席,好不好?”张文秋点头答应下来。

在刘少奇的带领之下,张文秋见到毛主席。起初,张文秋并不知道毛主席在卖什么关子,他一直在忆当年,从杨开慧牺牲,讲到他的三个孩子的童年,话里话外都是感慨万千,张文秋是最好的倾听者,任由毛主席发言。

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毛主席也止住了话头,进入正题:“我的儿子岸英很喜欢你的女儿思齐,他们两人都愿意做终身的朋友,永不分离。你的意见赞不赞成?”

张文秋这才反应过来,这一定是毛主席和刘少奇商量好了,只是,她的女儿她最清楚,在结为亲家之前她还是要摊开说的:思齐这个孩子比较幼稚,还不大懂事,可能还不够资格和岸英交朋友。她停顿几秒,又反问毛主席,对于这段感情他怎么看待呢?

毛主席也比较实事求是,在她看来,刘思齐小小年纪就经历了诸多的苦难,但都坚持了下来,这是值得肯定的,他很喜欢这个孩子,如今两人都乐意,他也乐于做一个顺水人情,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张文秋点头,既然主席都同意了,她当然也是同意的,两个孩子能够做朋友,在毛主席的身边接受教育,这是他们的福气。

毛主席见她答应下来,长舒了一口气,他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还有兴致开玩笑,张文秋要不要想看一下女婿,看看满不满意,只是,时间可能得明天了,岸英今天不在家,日后还希望她能对岸英多加教育。

第二天,张文秋果然看到了毛岸英,这个小伙子高高大大的,而且聪明机智,行事沉稳,谈吐不凡,是她心目中的女婿人选,之前她就听说过毛岸英的好名声,现在见到真人就更加满意了。

张文秋心里高兴,还留毛岸英吃了顿饭,不多久,毛岸英给张文秋写了一封信,信中写的是求婚那天村子里散步的情景:

东头散步到西头,犹似行遍五大洲。马列主义握在手,要把细水变洪流。

1949年,刘思齐和毛岸英举行了婚礼。两人的婚礼非常的简朴,毛主席并没有为他们大操大办,但是,婚礼的规格无疑是最高的,因为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和朱德等人都送去了一份薄礼,显得庄重无比。

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婚后的生活如同刘思齐想的那般甜蜜,两人整日都蜜里调油,恨不得日日跟在对方的身后,然而,这样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上多长时间,朝鲜战争就爆发了。

这一年,刘思齐因病住院,她的丈夫起初每天都会来看望她,之后,一连几天他都不见人影,刘思齐也不知道对方在忙活什么。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已经很晚了,刘思齐只听到对方说要去出差,而且还是很远的地方,这次的谈话并没有引起刘思齐的警觉,她不知道丈夫这次的交代是在提前说遗言,只以为对方想要多嘱咐几遍,出门在外不放心家里。

毛岸英离开的时候已经深夜11点多了,他说还想去跟妈妈张文秋谈一谈,而张文秋也没想到,女婿竟然会跑去战场上。

刘思齐从未想过,自己和岸英从相识到永远的诀别竟然只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却也是情深缘浅的有情人。

当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消息被毛主席证实之后,刘思齐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她的丈夫一定还活着,他说了只是去出差,既然出差就还会回来,她终日沉溺在对他的思念之中。

毛岸英牺牲时,刘思齐才22岁,所以,她是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新生活的,但她不愿意。刘思齐29岁时仍旧保持单身,毛主席最先坐不住,他觉得思齐可以开始考虑找对象了。

对于毛主席来说,刘思齐不仅是自己的儿媳妇,更是自己的女儿,他希望她余生能够找一个人照顾她。

一直到1960年,刘思齐才和刘震介绍的杨茂之结婚,毛主席还送上了一首诗以及300元,婚后,刘思齐也改名为刘松林。

毛主席曾和刘思齐说过,他死了之后,刘思齐要是想念他,就去他的坟上去看看。十几年来,刘思齐徘徊在天安门广场上,望着远处巍峨的纪念堂,她感到自己的心还在和爸爸对话。

文章信源&参考资料:

《共和国第一家毛泽东的婚姻与家庭》: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版;

《红色第一家族》: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版;

《我的警卫笔记》: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版;

《毛泽东一家人,从韶山到中南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版

0 阅读:28

历史伟人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历史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