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后才懂,没有稳定收入,就没有稳定情绪

我们的那些事儿 2025-04-24 05:50:37

夫妻间十之八九的争吵,都因为金钱。

恋爱时浓情蜜意誓言天长地久,觉得谈钱很俗。

结婚后才发现真实的婚姻,俗不可耐。

常言道体味尽人世间的苦,才能修来福。

现实中十之八九的苦,都是因为银两不足。

刚结婚时信誓旦旦说,十年后,让你住上大别墅。

十年后,买一个几十平米的小房子,月月还要为房贷发愁。

现在年轻人的跳槽率越来越高。

人到中年可不敢轻易跳槽,什么公司不重要,重要是要有稳定收入。

谁可不渴望自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个中年人可不敢说走就走。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人走了,钱也没了。

就像中年人的婚姻,平淡如水(枯燥无聊),却也只能将就。

近些年媒体总在宣扬情绪价值。

比如要和情绪稳定的人在一起。

比如要做个情绪稳定的人。

生活中基本看不到没有情绪的人。

如果有,是机器人。

无论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有闹情绪的时候。

事实上好多情绪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生活压力太大,工作压力太大。

都说“中年”是更年期,情绪很容易波动起伏。

中年人有了足够定力,但人的耐心都有限度。

有句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夫妻冷战几天,忍无可忍,还是会在某一刻突然爆发情绪。

不论结果如何,是继续过还是离婚,这口气算出来了。

释放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情绪释放出来。

深夜里两个人都躺在床上失眠,反思生活(婚姻)到底怎么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

婚姻出现的问题,生活出现的困境,往往都与“没钱”有关。

没有钱,岳父岳母瞧不起你;

同事、亲戚瞧不起你;

可能就连儿女都会悲伤。

没有钱,一个中年人几乎没有朋友。

晚上去小区里走走,常能听见某栋楼某个家某对夫妻在激烈争吵。

不用偷听,大多数是为钱所困。

在单位,常有中年女人抱怨婚姻,抱怨生活,归根结底是在抱怨钱不够多。

去超市买烟,总买最便宜的烟。

有一次看见一位开着“大奔”的中年男士,也要买同款廉价香烟。

超市老板问道,你抽这种烟?

“大奔哥”秒懂,秒回——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莫说抽什么烟,喝什么酒,抽自己俩嘴巴,都不算丢人!

为什么人到中年,越来越抠门。

答案就一个——穷过,穷怕了。

据统计,35-55岁群体储蓄率高达38.7%,显著高于25-34岁群体的23.5%。

华为副总裁(时任)李玉琢曾公开表示:"45岁后我开始记账,发现家庭隐性支出是青年时期的3倍,包括父母医疗、子女国际学校、房产置换准备金。"

经济评论家田中秀臣在《中年危机经济学》中记载:东京45-54岁群体人均娱乐支出比35-44岁低41%,但保险缴费额高出73%。

很多年轻人不解,为什么有的中年人“越有钱,越抠门”?

答案无非是,一个中年人把节俭下来的钱,都花给了老人、孩子和家庭。

为什么抠门?

人到中年,不管有钱没钱,抠门是一场必然之举。

为什么要情绪稳定?

问题的答案该是反问——如何才能情绪稳定?

人到中年,要有稳定收入,无论婚姻还是生活抑或人生,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中年人的钱去哪儿了》写道:中国式中年往往活成家庭CFO,他们的精打细算本质是风险对冲行为。

中年以后,当自己的家庭持续安稳,自己的心也就稳了。

愿你人到中年,收入稳定,幸福安稳!

0 阅读:57

我们的那些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