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哥哥的知青岁月

闲云说文化 2024-04-11 01:20:52

——往事随想录之三

文金淮(安徽)

在我们金家,下放农村的日子还是在延续着。大哥刚下放两年,又轮到二哥下放了。

我的二哥,长的是一表人才,一米八二的大个子,虎背熊腰,喜欢体育运动,无论是篮球、排球,还是跳高、跳远,在初三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

毕业后就成了待业青年。那个年代,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很少招工,即使有,也是有计划的,根本轮不到刚毕业的初中生。无奈,也只能下放,找个吃饭的地方,就这样,二哥也去修地球了。

二哥下放在巢北的方集,一个小丘陵地带的生产队,人口也只有七八十户。刚分配到生产队,住在生产队办公室的隔壁,一间20几平方米的宿舍,是前一位江苏下放知青住过的,他通过关系回省城当工人了。留下的生活用品还算齐全,自然而然就成了二哥的新家。

原先,二哥在家主要干力气活,家里的重活脏活都是二哥承担着。买米,买煤,拾炭,砍柴,他都是当仁不让,唯独不会烧饭做菜。每天的早点还好对付,烧一锅稀饭,就着咸菜喝上三大碗,然后与其他知青、乡亲们一起下地干活。但是,中午饭就麻烦了,烧的蔬菜不是咸就是淡,米饭不是硬就是稀,忙家务忙到下午上工,有时吃的还是夹生饭。生活的不易真是难倒了一米八的二哥。当生产队长的媳妇打听到这个情况后,每天上午下工时,就主动帮忙洗菜淘米做饭,做饭的速度也提高了,饭菜的质量也大大改善。大半个月的不断摸索和生产队长媳妇的热情帮忙,二哥终于解决了自己的一日三餐的烦恼。

日子就在平淡中过着。每天早晨,二哥就跟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了,先去忙农活。插秧、割稻、打场、挑粪、施肥、打农药……不熟悉的农活,在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风华正茂的大小伙子,变成了懂得各种农活的好把式,最终,连赶牛犁耙的关键农活都学会了。春去冬来,一晃三个春秋过去了,二哥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种庄稼的好手。

二哥不但农活干得好,人缘也好,乡亲们都愿意和他相处。那个年代,什么都凭票供应,村里缺肥皂白糖的,缺火柴煤油的,都找我二哥。二哥热情,就写信给家里,诉说着乡亲们的生活不易,我父亲也是热肠子人,看到过的不如我们的,就一定慷慨解囊。父亲叫母亲把家里的票证都拿出来,购买了一大堆生活必需品,叫我星期天乘车送过去,解了部分乡亲们的燃眉之急。这下可苦了我们全家,整个冬天的洗衣问题,都是从亲戚朋友们那里借来的肥皂票,等过了年才还上。

由于二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思想端正,与乡亲们打成一片,最关键的是助人为乐,甘于吃苦,乐于吃亏。在一九七八年的冬季,在公社的推荐下,在自身身体条件的合格下,光荣的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要知道,那时当兵,政治审查是非常严格的。

当二哥戴上大红花的时候,他插队落户的村子里的乡亲们,向过节一样,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二哥离开了为之奋斗三年的知青生活,从广阔天地跨入了部队的军营,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又奉献了整整三年。后来,分配到上海铁路局合肥建筑段工作,又回到了父亲的工作单位。

光阴荏苒,时光似箭。因错综复杂的原因,二哥过早的离开了我们。我们姊妹兄弟七个,过早的失去了一个好弟弟,好兄长。这一直是父母的最大心疼,白发人送黑发人,怎一个心疼了得?!

不知不觉又到了清明,二哥的音容笑貌总是在我的眼前晃荡,二哥,我想您,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昨夜,我做了一个梦,见到了二哥的身影,带着我们去河里捕鱼捉虾,带着我们在明媚的春风里玩耍……

2024年4月5日写于荩斋

0 阅读:0

闲云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