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杠”小学生,曾因一脸“官相”而走红,如今状态却令人泯然

风云史迹娱乐 2025-04-23 16:34:28

2011年,武汉一名小学生的照片火了。

照片上的他双手插兜,肩带五条杠,四四方方的脸上带着微笑,坚毅的眼神充满正气。

网友们热评这孩子小小年纪一副“官相”,将来一定非富即贵。

可事实并非如此,现实的他连二本都没有考上,就如同《伤仲永》的翻版。

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父母的刻意塑造的“神童”·】——»

其实,黄艺博的“官相”并非天生,而是家庭长期“营造”的结果。

1998年,他出生于湖北武汉市的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公务员,从他出生的那一刻,父母就对他寄予了希望,给他取名“艺博”也是希望他以后,“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在父母的要求下,他从小就开始接受“政治化”培养:

3岁看《新闻联播》,7岁读《人民日报》,睡前故事不是童话,而是《资治通鉴》。

他的父亲黄宏章甚至严格控制他的娱乐时间,要求他“以学习和社会活动为主”,导致黄艺博的童年几乎没有普通孩子的游戏时光。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育方式也让黄艺博迅速在少先队体系中崭露头角。

他先后担任班长、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并因组织公益活动、发表文章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等荣誉。

可这种“早熟”也让他失去了同龄人的天真。

他的博客文章充斥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宏大叙事,被网友质疑“官腔太重”“不像孩子”。

但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曾在走红前就给武汉市市长写过一封建议信,并获得了市长的亲自接见和高度评价。

«——【·少年老成·】——»

在这封建议信中,黄艺博针对武汉的城市建设或社会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言辞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甚至被形容为“远超同龄人的政治素养”。

事后,这封信被投递到市长办公信箱后,引起了武汉市政府的注意。

市长在阅读后,对信中的观点表示认可,并惊讶于作者竟是一名13岁的少年。

随后,市长决定亲自接见黄艺博,以考察他的真实水平。

在会面中,黄艺博面对市长的提问对答如流,并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市长对他的表现极为赞赏,甚至称他为“天才少年”,并推荐他担任武汉市少先队副总队长,授予他“五道杠”臂章。

此次事件后,黄艺博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网络上处处写着“天才少年”的故事。

甚至还有人表示:“黄艺博之后也会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就连当时的新闻媒体就上学校对黄艺博进行了采访,可没想到这次出圈的不是黄艺博,而是他身后有的“不屑弟”。

«——【·“不屑弟”反转·】——»

当时采访视频一出,就有网友发现,黄艺博身后的同学时不时就对他撇嘴,甚至还斜视他,眼神中充满了不满。

相比于黄艺博的成熟稳重,“不屑弟”成为网民追捧的“真实少年”代表。

不仅如此,有关他的质疑声也从未间断。

有人对他的“天才”人设表示怀疑,认为他的文章可能有代笔之嫌。

毕竟,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很难写出如此思想深刻、文笔老练的文章。

还有人质疑他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认为他是在作秀,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家人的虚荣心。

面对这些赞誉与质疑,黄艺博和他的家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黄艺博的父亲黄宏章曾回应称,孩子的文章确实经过了自己的润色,但观点和思路都是孩子自己的。

他还表示,孩子参与社会活动是出于真心,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然而,这些回应并没有完全平息质疑声,黄艺博依然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也慢慢的被新热搜所代替,人们渐渐忘记了这件事,等再次想起来,就到了2个孩子高考那年。

可再次看到这两个孩子的时候,只剩下了一句:“泯然众人矣”。

«——【·“神童”跌落·】——»

2016年,黄艺博和“不屑弟”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时刻——高考,黄艺博并没选择直接高升,而是通过武汉大学自主招生面试。

当时,武汉大学表示:只要他能通过考试分数录取线,就可以对他直接录取。

但没想到,等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他只考了477分,距离达到一本线还有38分的要求,最终进入民办三本武汉学院。

可讽刺的是,网友看不好的“不屑弟”却取得了好的成绩。

他自主考入211高校华中农业大学,顺利毕业后,还远赴哈佛深造。

如今的黄艺博,褪去了“五道杠”的光环,在武汉一家国企担任团委工作,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他的故事被媒体反复咀嚼,有人惋惜他“伤仲永”,也有人认为他“终于摆脱了舆论绑架”。

但更多的人,对他表示惋惜。

«——【·年少成名是福是祸?·】——»

年少成名,看似是命运给予的一份厚礼,实则是一把双刃剑。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年少成名让黄艺博在很小的时候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他的优秀事迹被媒体报道,成为了众多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这种认可和赞誉,无疑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为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例如,他成功获得了武汉大学马克思学院的自主招生名额,这是许多考生梦寐以求的机会。

这些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然而,年少成名带来的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压力和挑战。

随着名气的增长,外界对黄艺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他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形的牢笼中,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这种过高的期望,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为了满足外界的期望,他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持自己的形象,参加各种活动,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需求。

在中学阶段,他因为过度参与社会活动,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最终高考失利。

其实回想起来,除了父母营造的“少年老成外”他自身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亮点。

如果当初黄艺博和很多的孩子一样拥有正常成长的轨迹,不用生活在聚光灯之下,或许现在的他过得更加幸福!

0 阅读:5

风云史迹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