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刚完成任务归来,紧接着,中国的另一艘“航母”在海面疾驰,再度让美军陷入误判。

雪舞樱语 2025-01-22 09:57:06

不久前仍在造船厂内进行最后组装的“中船探索一号”巨轮,近来已悄然现身海上,并迅速进入试航阶段,其时间点几乎与福建舰返回码头的时间相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中船探索一号”涂装了甲板线,其外观与大型两栖攻击舰极为相似,若将其称为“民用航母”,亦是恰如其分。

"中船探索一号"海试产生图像。

美国军方先前持续高度关注“中船探索一号”,将其视为一艘无人机母舰,然而,美国军方或许未曾预想,“中船探索一号”的建设速度异常迅猛,几乎颠覆了美方对“造舰”概念的理解。

再加上此前福建舰、在076型舰艇的发展动态不断涌现之际,近期一艘崭新的大型舰艇意外崭露头角,这无疑令美军应接不暇,难以抉择其优先关注的目标。

从这一视角出发,亦可推知,在航母领域的建设进程中,我们已踏上了与美国军方大相径庭的道路。

实际上,已有学者指明,尽管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编队在数量众多与科技水平上占优,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核动力航母的成本极为高昂,其维修成本犹如无尽深渊,此类庞大开支不仅考验着军事预算的分配,亦可能对其他军种构成隐性牺牲。

陆军、由此,空军在现代化进程方面或许会遭遇瓶颈,难以实现全面同步发展;换言之,巨资投入航母建设,可能无形中干扰了军队整体的战略协同。

中美航母发展路径分化显著。

此外,航空母舰面临着严重短板,即必须倚赖固态基地进行补给与维修,若海外据点受到攻击,航母则等同于丧失了支援。

而在无人化装备领域所展现出的滞后发展,使得美国航母在未来的冲突情境下略显逊色。无人机所蕴含的灵活性与成本效益的双重优势,本应成为颠覆战局的关键因素,然而却未能在航母战斗群中得到充分的推广与应用,这一现象实属令人惋惜的瓶颈所在。

在此背景下,中国在无人海上作战领域实现了隐蔽突破,仅用八个月即成功打造出一艘无人机航空母舰,彰显了其船造工艺的跃进及模块化制造的成就。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在减少建设时间、降低费用方面实现了双管齐下的效果;相较于常规航母,无人航母通过节省巨额开支,并得益于无人机易于制造和替换的优点,为中国航母事业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无人驾驶航空母舰将是传统航母力量的关键增补】

无人机所展现的灵活性不仅关乎于任务执行的广泛性,还蕴含着迅速布置与撤退的能力,这使得无人机母舰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够敏捷地变动部署地点,且在完成任务后易于撤离,从而有效防止被长期束缚的局面。

基于此,中国迅速发展无人机航母不仅彰显了其在船舶工程及无人作战系统方面的卓越能力,亦预示着航母领域革新趋势的显著转变,这类创新性航母将对全球海洋力量平衡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协同传统航母编队行动中扮演关键角色。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