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迎转机!中国网友泪目:跟曾经的我们一模一样

李砍柴 2024-05-24 23:14:24

5月10日,联合国大会。

如雷般的掌声经久不衰,瞬间让会场燃了起来。

会上,代表们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了涉及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决议,并要求安理会对其重新审议。

这是继上个月巴勒斯坦入联申请被美国一票否决后,世界各国做出回应。

会后,以色列发言人显得气急败坏,他一边喋喋不休地抱怨着,一边将联合国宪章扔进了粉碎机。

这出浮夸的表演并没有掀起多少波澜,相反,大多数代表纷纷起身向前,与巴方代表握手相庆。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此情此景,正是人心所向。

对于饱受摧残的巴勒斯坦百姓而言,他们的每一次抗争,都牵动着亿万人柔软的内心。

早在2012年,建国24年的巴勒斯坦国终于突破了重重封锁,升格为联合国“观察员国”。

在所有人看来,这无疑是历史性的突破,可对于没有表决权的巴勒斯坦国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残忍。

往后的日子里,他们多次参加会议,希望争取发展的权益,可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决与忽视。

直到巴以冲突爆发,各国人民才再一次将目光集中到这片悲壮的土地。

孩子的悲嚎,家园的破碎,无休止的轰炸与灭绝;

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图景,让所有正义之士不再选择沉默,世界各地声援加沙的声音此起彼伏,凝结成一股强大的浪潮。

即便此次决议通过后,巴勒斯坦国的入联之路仍然充满了艰难险阻。

但毫无疑问,美以两国的不义之举,早已让他们失去了民心。

对于国外大多数的声援者而言,他们抗议的焦点,在于以色列的“种族灭绝”行为。

而作为中国百姓,我们更多的希望,则是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孩子不再哭泣。

因为这些战乱中的图景总能让人想起:

多年前,我们也曾在废墟中仰望过天空。

回首中国的近代史,总绕不开战争与屈辱二词。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总在重复地干着三件事:

割地,赔款,签条约。

可这些伤疤却并不能让他们彻底痛定思痛。

为了维系摇摇欲坠的统治,慈禧太后在诏书中振振有词地说道: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般丧权辱国的言论自然引得群情激愤,不久后,人们纷纷揭竿而起,让持续了近300年的清王朝土崩瓦解。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积贫积弱,往后几十年里,继任者们都难以走出前人挖下的大坑。

1919年,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协约国成员,参与了巴黎和会,这是继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坐上了战胜国的席位。

许多人都将其视为历史的转折,大家期盼着能够借此扬眉吐气,收回丢失的土地。

然而,所谓“公理战胜霸权”,不过是一个美好的童话,“弱国无外交”,才是永远的定律。

会前,主办方声称将以各国的贡献来分配席位。然而,牺牲了数万名劳工的中国却只分到了两个席位,甚至不及一些全程“摸鱼”的国家。

即便代表们在会上据理力争,却挡不住侵略者们变本加厉。

他们当着中方代表的面,为了本国在山东的特权吵得不可开交,全然没有在意自己作为“强盗”的事实。

最终,各国达成协议,无视了中国收回主权的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这也宣告着无数国人的愿望彻底落空。

而更为令人心寒的是,由于北洋军阀内部意见不一,竟然没有第一时间表明反对。

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内,一时间群情激愤,众志成城。

数万万爱国志士们同仇敌忾,抗议着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正如时任外交委员主任所言:

“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这便是举世闻名的五四运动,它让所有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是有血性的。”

最终,中方代表团拒绝在耻辱条约上签字,在侵略者面前终于硬气了一回。

可以说,这是我国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民族永远的记忆。

然而,正如网上盛行的一句话:

“两个平等的国家,外交就是力量;两个不平等的国家,力量就是外交。”

人民团结,是提升国力的重要一环,但大多数时候,想要在世界上真正得抬起头,必须让自己不断强大。

而要说到外交史上真正的转折,还得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

那时,新生的中国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是和前人一样,暂时承认各国的在华特权,求取发展,待到时机成熟再作打算;

还是另起炉灶,坚决废除以往的所有不平等关系。

带领中华民族走过至暗时刻的毛主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他非常清楚,一味的妥协永远换不来正常的外交,想要让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首要之事,便是撕去那些耻辱的伤疤。

于是,在1950年初,北京市军管会便对所有的帝国主义驻军下了“逐客令”,将所有驻点全部没收。

这一举动,让那些曾经欺负惯了中国的人气得上蹿下跳。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阵营坚决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甚至设立了专门的“中国委员会”,企图在航运,资金上对中国极限施压。

而在军事上,他们也一点都没闲着,在入侵朝鲜的同时,也派遣舰队侵占台湾,企图对中国进行全方位封锁。

然而,历经百年磨难的中国,这一次可不是吃素的。

就如毛主席所言:

“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

在这场军备悬殊的战役中,志愿军们彻底打出了精气神,仅一年的时间,便将美国送上了谈判桌。

然而,作为实力强劲的大哥,竟然被一个曾经欺负过“小弟”揍得鼻青脸肿,自然不会服气。

他们多次发动反扑,想要以此作为谈判的筹码,却都被完美化解。

终于,在1953年7月,各方终于签订了停战协议,于新中国而言,这是名副其实的“立国之战”。

然而,志愿军无懈可击的表现,似乎仍然没有将美国打服。

一年后的日内瓦会议上,美国竟然泼起了脏水,称中国参加战争,无疑是想让朝鲜变成苏联的卫星国,指责我们才是实打实的侵略者。

面对这番无理取闹,中方代表周恩来总理显得不卑不亢,他一一加以反驳,并且清楚地将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的事情罗列出来,每一句话都直击要害。

发言完毕时,周总理更是借机重申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

一时间,会场鸦雀无声,各国代表们聚精会神地望着周总理,他们似乎逐渐明白:

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案板上的鱼肉,没有人能阻挡他们捍卫平等与主权的决心。

第二年,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万隆会议中,中方更是提出了“求同存异”,倡导各国摆脱意识形态的偏见,和平相处。

这一思想很快得到了响应,往后几年,各国纷纷前来与中国建交,其中甚至包括西方阵营的代表——法国。

这也让反对者明白,以中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再怎么封锁也是无济于事。

于是,在1971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联合国席位。

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现场的笑容,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这一天,是百年岁月中值得纪念的瞬间,

这一天,也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铸成的丰碑。

如今,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

可恃强凌弱的行为,不平等的外交事件却时有发生。

除去正在经历战争创伤的巴勒斯坦以外,还有许多国家经历过类似的命运。

就如在去年亚运会上,被中国盛情款待的叙利亚。

2018年,英法美三国以叙利亚藏有化学武器为由,计划对叙利亚发动空袭。

剑拔弩张之际,联合国召开了紧急会议,时任叙利亚驻联合国大使贾法里在会上慷慨陈词。

他指责西方以一些伪造的图片来对叙利亚发动袭击,是赤裸裸侵略行为。

可在他发言的时候,英美代表早已提前离开了会场。

因为他们知道,这位外交官说了什么,对最终结果没有丝毫影响。

会后,贾法里坐在门外的一张沙发上,低着头,曲着背,双手局促不安的交握着。

于他而言,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国成为一片废墟,而无能为力。

无独有偶,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有着同样的遭遇。

在白宫的会场里,特朗普坐在宽敞精致的办公桌前,却只为远道而来的武契奇准备了一张小凳子。

身高接近两米的武契奇坐在上面,双手垂落,显得有些局促,而对面的特朗普,眼里满是傲慢。

这些惆怅的画面,总能刺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因为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正是我们曾经无法言说的痛苦。

如今,伤疤已经成为过去,可那段历史也熔铸进了我们未来的方向:

屈辱,教会了我们居安思危;而苦难,则促使着我们时刻为身处泥泞的国家撑起一把伞。

愿在不久的将来,这世界不再战火纷飞,孩子们能够自由自在地嬉戏。

而这一简单的目标,却需要世界各国长远的努力。

本文作者 | 簧小淮责任编辑 | 淡淡翠策划 | 蓝橙

2 阅读:451
评论列表
  • 2024-05-26 18:42

    先安理会再联大。程序倒了。所以以色列撕宪章。

李砍柴

简介: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