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未来48小时会遭袭?俄罗斯国内暗流涌动,美国大使馆发预警

邵永灵 2024-03-09 09:46:17

“莫斯科会在未来48小时遭遇恐袭”,美国驻俄大使馆突然发出了这么一个看起来似乎很无厘头的消息,看起来美国人好像掌握了了一些信息。不过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一消息是真的吗?还是美国人自己杜撰的?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官方对于美国人发布的这一消息并未做更多的评论。那么这则“恐袭莫斯科”的信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突然发布消息,未来48小时内,莫斯科可能要发生恐怖袭击

(一)美国大使馆突然发布:未来48小时内莫斯科或有恐袭

据《环球时报》的报道称,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驻俄大使馆突然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这么一个消息:极端分子即将要针对莫斯科的大型集会发动一场恐袭,建议美国公民在未来48小时内避开参加大型集会。

不得不说,这一消息有点令人惊讶,美国人掌握了恐怖分子要在莫斯科发动恐袭的情报消息,还公开在网站上作出公示,这看起来倒是有些无厘头,当事人俄罗斯没有发布任何的公共信息,反倒是美国人发了即时性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其实不仅仅是美国人,更早之前,英国外交部也发布了类似的警告。那么,美国人的信息来自于何处呢?

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提到了这么几个字:“有报道称”。言外之意是,美国人发布的这一信息并不是来自于美国的情报机构,而是来自于某个报道。从理论上讲,尽管当前美俄关系因为俄乌冲突降到了谷底,包括麦当劳、可口可乐在内的很多美国企业也都相继撤离,但俄罗斯境内仍然有一定数量美国公民的存在,而且这些美国公民分布的范围很广泛,恐怕就连美国大使馆也未必能够完全掌握其精准信息,既然美国人掌握了恐袭的相关消息,恐怕也只能通过官网发布相关的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使馆还在报道中提到了一个时间点:未来48小时。换句话讲,未来48小时,莫斯科出现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非常高。

当然如果从另一个逻辑进行分析的话,美国人都了解到了这一事态,作为当事人的俄罗斯恐怕更掌握了这一消息,俄罗斯没有发布相关通告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如果真发布这一消息的话,恐怕会引起大面积的社会恐慌,恐怕低调地铲除潜在的恐怖主义袭击才是最佳的做法。

很奇怪,对于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发布的通告,俄罗斯竟然没有反应

不过这些都是最直观的看法,如果做更深入探讨的话,恐怕就要仔细分析一下了。首先要确认一下,这一信息是真的吗?

从理论上讲,如果说这一消息是真的话,自然也有充分的依据。恐怖分子盯俄罗斯已经有很长时间了,过去车臣的恐怖分子可是频频在俄罗斯制造袭击,这给俄罗斯社会治安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此外,过去俄罗斯在中东反恐对伊斯兰国进行了很沉重的打击,后者也一直在试图报复俄罗斯。

俄罗斯境内还有很多的“反政府组织”,这些“反政府组织”在大型集会进行恐袭,试图制造社会动乱也不令人意外。所以从理论上讲,未来48个小时莫斯科可能会遭遇恐袭的概率是存在的。

不过考虑到当下美俄关系的大背景,这同样不得不令人质疑:这一消息也有可能是假的。美国大使馆可能是试图利用这一消息,来制造一个影响俄罗斯社会稳定的恐慌。而且进入3月份,俄罗斯即将要展开总统选举投票,在这么一种背景下,发布这么一个虚假的消息也会在无形当中影响俄罗斯国内的总统选举投票进程。

不过很奇怪的是,对于美国大使馆发布的这一消息,俄罗斯方面的态度则显得很有意思,如果没有恐袭,而只是美国人一种炒作的话,毫无疑问,俄方一定会予以回击的,毕竟在当下敏感的时间点,这可是会造成社会恐慌的。但对于美国大使馆发布的这一消息,俄罗斯方面并未做出回应和评论,这就说明了一点,恐怖分子在莫斯科试图制造恐袭的可能性大概率是真的。

“恐袭”的通告大概率是真的,是谁想在莫斯科市内制造恐袭事件呢?

(二)谁会在莫斯科制造恐袭?有五种可能性分析

如果从真实性的角度做考虑的话,谁会在莫斯科制造恐袭呢?这里面有这么几个可能性。其一,车臣的恐怖分子。这可是俄罗斯的心腹大患,两次车臣战争结束后,车臣的残余势力分为两派,一派以老卡德罗夫为主,被俄罗斯政府招安,最终成为了当前的车臣掌权派;另一派则继续高举“车臣独立”的旗帜,不断在俄罗斯境内制造恐袭,相关的恐袭案例简直数不胜数。

与过去相比,车臣的恐怖势力虽然没有之前活跃,但他们并未消失,有的前往境外作战,例如前往叙利亚伊德利卜地区加入了叙利亚反对派阵营,中间也有部分成员返回到俄罗斯境内继续制造恐袭。

所以车臣的恐怖势力一直是俄罗斯政府的心腹大患,如果谈到谁会在俄罗斯境内制造恐袭的话,毫无疑问,首先想到的就是车臣。

其二,乌克兰。谈起在俄罗斯境内制造袭击,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乌克兰。原因再清楚不过了,俄乌冲突打到现在,乌克兰国内一片废墟,民众流离失所,国土沦丧。国家打成了这个样子,乌克兰怎么会没有想法呢?

当年的车臣战争打得非常惨烈,战争结束后,一部分人员逃了出去,不断在俄罗斯境内制造恐袭

而且过去乌克兰对俄罗斯境内的袭击也曾展开过,例如使用无人机攻击。不过这次美国人说的是恐袭,从理论上讲,如果乌克兰真的想袭击俄罗斯,美国人有可能是会提前知道相关信息的,所以也不排除这次美国用“恐袭”一词,一边为乌克兰可能的袭击做一个掩护,让国际怀疑目光把视线从乌克兰转向其他恐怖主义势力;另一边则提醒美国公民尽量避免遭殃。

其三,伊斯兰国。谈起伊斯兰国,他对俄罗斯可谓是恨之入骨。2014年伊斯兰国在中东肆虐,并不断在伊拉克、叙利亚攻城略地,当时美国组织了国际联盟对伊斯兰国进行了不间断地空中打击,但效果很差,这被外界认为是出工不出力。

尤其是在叙利亚战场上更是如此,伊斯兰国不仅仅与叙利亚反对派在作战,同时他还在不间断地与叙利亚政府军作战,而当时奥巴马政府的主要目标就是推翻巴沙尔政权。在各方的打击之下,2015年的巴沙尔政权是岌岌可危,很快普京出手了,俄军战机以“反恐”的名义迅速进入叙利亚,对伊斯兰国武装进行了大规模打击,与英美等国的空中打击相比,俄罗斯的空中打击效果显然更佳,给伊斯兰国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也就是从俄罗斯直接介入开始,不仅仅叙利亚局势迎来了一个巨大转折,整个中东的反恐局势也是迎来了一个巨大转折。

随着俄罗斯在中东个反恐的力度越来越大,其影响力也随之拓展,看到这一点,美国也急了,不能再出工不出力了,所以最终也是加大力度打击伊斯兰国,并趁机支持叙利亚库尔德人抢地盘,最后在美俄两国的联合打击下,最终伊斯兰国的地盘完全消失,有形的实体完全走向覆灭,最终只能化整为零,搞一些“独狼式”的袭击。

如果回顾整个中东地区的“反恐”历程的话,毫无疑问,2015年俄罗斯的直接介入是伊斯兰国走向覆灭的倒计时。鉴于俄罗斯过去对伊斯兰国强有力的打击力度,后者怎么会放弃寻找机会袭击俄罗斯呢?所以伊斯兰国袭击俄罗斯的机会很高,动机同样也强。

其四,俄罗斯境内的“反政府势力”。事实上,俄罗斯境内有很多广泛存在的地下“反政府势力”,例如在2022年8月份,莫斯科郊外曾发生一起巨大的汽车炸弹爆炸,遇袭对象为俄罗斯学者杜金的女儿杜金娜。这起袭击引起了俄罗斯以及整个国际社会的震动。

过去在叙利亚战场上,俄军使用空中力量对伊斯兰国武装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根据事后俄罗斯方面的调查以及公布的最终结果看,这起暗杀杜金娜的事件是一位名叫帕夫洛芙娜的乌克兰女特工干的,她来自于乌克兰的“亚速营”,后来入境俄罗斯,随后接触到杜金娜,并摸清了后者的生活习惯,最终她利用一个机会把炸药放到了杜金娜的车上,最终制造了这起袭击,让杜金娜本人身亡。

不过对于俄罗斯方面的调查结果,乌克兰是断然否认的,他们称杜金和他的女儿都是社会边缘人物,不值得他们动用如此多的资源来应对。

而在俄罗斯方面调查杜金娜死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俄罗斯境内的地下势力开始冒头。居住在基辅的俄罗斯前杜马议员波诺马廖夫表示:杜金娜之死与俄罗斯境内一个名为“国民共和军”的反政府组织有关。

有关“国民共和军”的公开资料很有限,这次杜金娜之死是该组织第一次公开冒头,据称该组织是一个致力于“反战”游行,希望以暴力方式推翻当前的普京政府。

“国民共和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像“国民共和军”这样的不为人知的地下“反政府”组织在俄罗斯境内还有很多。这些组织有的打出的是“反战”旗号,有的打出了“推翻普京政府”的旗号,总之五花八门。

这些隐藏在俄罗斯境内的地下“反政府组织”也有制造恐袭的可能性。

俄罗斯社会并不平静,境内的“反政府组织”一直都存在

其五,美国支持的一些非政府组织也存在袭击的嫌疑。《环球时报》在报道此事时提到了这么一个背景:美俄关系正持续紧张,就在3月7日这一天,俄罗斯外交部召见了美国驻俄大使,期间提到了美国资助、支持俄罗斯境内的三个非政府组织。

这些非政府组织是否会存在暴力行为,这些还不知晓。但通过这一案例,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的话,美国与俄罗斯境内的非政府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量恐怕也不止这三个,这就存在这么一种可能性:受美国资助的俄罗斯境内的非政府组织想制造恐袭,然后美国得到了这一消息,但没有阻止,考虑到本国公民在俄罗斯境内的存在,所以美国大使馆特别发布了这一消息。

不过从理论上讲,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但概率并不大;姑且做一个排除。

(三)当前俄罗斯境内的局势确实也不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暗流涌动

从当前俄罗斯境内的情形看,目前的社会情况确实不太平,俄乌冲突的主战场虽然是在乌克兰境内,但俄罗斯社会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例如乌克兰会时不时地通过多种形式对俄罗斯本土的军事设施进行袭击;2022年9月,普京宣布“部分总动员”后,很多民众闻风外逃,而在街道上也出现了“乱征兵”的现象;再加上之前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尔内突然离世,这些都在俄罗斯境内埋下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目前俄罗斯总统选举即将来临,大型的集会、竞选活动、投票为恐怖主义袭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

但想要对莫斯科进行恐袭的组织会是谁呢?《莫斯科时报》在谈及此事时提到了一个细节:同样也是在3月7日,俄罗斯安全局公共关系中心发布了一则消息称:安全局的特勤人员在卡卢加州破获了伊斯兰国的恐袭活动,据称当时伊斯兰国分子正计划对莫斯科市内的一个犹太教堂发起恐怖袭击,随后特勤人员消灭了这伙恐怖分子。俄安全局在通报中附上了一个视频,显示了一张莫斯科地图,上面还特别写着诺沃夫拉迪金斯基大街犹太教堂。

难道美国大使馆所说的“恐怖袭击”与此有关,毕竟美国大使馆在通报中用了“有报道称”几个字,但这起未遂恐怖袭击已经被破获了,美国还发布这一警告,难道他还担心俄罗斯境内还有其他潜伏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未被破获,未来他们还会继续在俄罗斯境内制造袭击?

3月7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曾破获伊斯兰武装的恐袭阴谋,他们的目标是一个犹太教堂

不过看到“犹太教堂”四个字,这就不得不令人想到另外一种可能性:恐袭的动机恐怕与俄乌冲突的关系不大,而与巴以冲突的关系很大。

目前巴以冲突仍在持续中,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非常严重,整个伊斯兰世界对以色列的抵触非常大,甚至就连也门的胡塞武装也开始出动,在过去数个月频频在红海袭船。此时伊斯兰国把目标对准犹太教堂并不意外,他可以趁机刷一波存在感。如果这次袭击犹太教堂成功的话,伊斯兰国随后可以展开一波大规模宣传,然后再提高一下声势。

对伊斯兰国而言,如果在俄罗斯境内袭击犹太教堂的话,这样可以做到双重打击效果,既可以打击俄罗斯,又可以打击犹太人。

总之,当前俄罗斯境内的局势很敏感,社会并不平静,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俄罗斯社会的稳定,至于说美国人所发布的通报:未来48小时内是否有恐袭,这恐怕只能根据时间做观察了,可能与莫斯科所破获的伊斯兰国恐袭事件有关,也可能另有恐袭事件。

0 阅读:72

邵永灵

简介:军事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战略,军事战略,核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