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夫妻连生12胎诞下儿子,11个姐姐凑32万助弟结婚:不是扶弟魔

小龙聊电影 2023-05-07 14:12:43

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但,万物皆有两面性,过多浇灌呵护,亦会导致枯萎。

2018年7月,山西小伙“奉子结婚”,引爆社会舆论,源于11位姐姐凑的“32万结婚费”。

高浩珍的婚礼

32万,对于刚摘掉“贫困帽子”的高家来说,犹如“天文数字”。

11位姐姐1位弟弟,欢声笑语的背后,却是一段辛酸现实的隐情。

彼时,正值计划生育年代,高家如何诞下12个孩子,“32万结婚费”究竟是姐弟情深,还是扶弟狂魔?

高家全家福

“11女1儿”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深扎于上世纪民间的传统习俗。

1969年,山西吕梁中阳县暖泉镇,高家迎来第一位孩子的降生,细细扒开襁褓,却发现是位白净的女婴,令父亲高海贵倍感失落。

彼时,农村“传宗接代”思想浓郁,家中无男丁,不仅缺乏劳动力,且被人戳脊梁骨,成为高家挥之不去的阴霾。

高家父母

天不遂人愿,无论高家夫妻怎样祈愿,接二连三诞下的孩子,都是女婴,“传宗接代”已然渺茫无际。

疯狂的执念,源于努力后的功亏一篑。

时至80年代,全国推出“计划生育政策”,高家因为连生4胎被罚款,致使本不富裕的家庭,愈发雪上加霜。

一切皆有定数,凡事不可强求,越想得到,越得不到,无奈高家难以领悟,渐渐走上痴迷“男丁”的不归路。

上世纪“计划生育”政策

高海贵在煤矿做工,妻子在家耕田,再加上超生罚款,成为村里出名的“贫困户”。

有道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如今,年轻父母坚持优生优育,部分偏远农村却信奉“多子多福”,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渴望“量变引起质变”,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完美诠释。

“传宗接代”固然无错,随之而来的便是“穷养”,物质、精神栽培匮乏,诸多麻烦悄然临门。

上世纪“计划生育”政策

散尽家财,满堂女儿,致使高家成为全村“笑柄”,每一句冷嘲热讽,仿佛尖刀刺心。

人,不能改变环境,只能适应环境。

高家夫妻,传统观念深厚,秉持“不蒸馒头争口气”的精神,不顾政策的大势所趋,与计生办打起“游击战”,整日东躲西藏,诞下孩子才回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计生办为了“杀鸡儆猴”,高家几个女儿都处于“黑户”状态,直至政策开放,终于重见光明。

上世纪“计生办”

多年来,高家先后诞下11个女儿,仍未见到儿子踪影,旁人无法理解,为了“传宗接代”牺牲家庭的未来,真的有意义吗?

如果事与愿违,那一定是另有安排,倘若高家夫妻精心栽培几位女儿,也许同样收获硕果,乐享晚年。

1996年,50岁的高海贵与47岁的妻子,诞下第12个孩子,翘首企盼的儿子终于降临。

喜悦的时光,总是短暂,日渐年迈的高家夫妻,如何养育嗷嗷待哺的儿子呢?

高浩珍与父母

“娇生惯养”

老来得子,人生大喜。

初临人世的“高浩珍”,自然成为父母、11个姐姐的团宠,“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嘴里怕化”的育儿思想,悄然埋下祸根。

27年来,11个女儿中,大姐和三姐从未踏入学堂,其余均为初中辍学务农,十姐考上北京某大学,却因家庭贫困、父母疼爱儿子等因素,最终弃读务工。

人,生来一张白纸,全凭后天教育,11个姐姐和父母的浇灌,成为高浩珍的沃土,却冲散了男儿该有的“顶天立地”。

高浩珍和姐姐们

高家父母痴迷的“传宗接代”,虽然从未抛弃一个孩子,但牺牲女儿学业、未来的代价,换取所谓的“养儿防老”,早已注定结局的悲哀。

环境的力量,足以改变人的思想。

日渐年迈的高家父母,显然无力抚养高浩珍,但责任不会消失,只会随之转移,最终落在11位姐姐身上。

吃过苦的孩子,往往懂得感恩,身处“传宗接代”浓郁的家庭,11个姐姐难免有愧于心,自然容易步入后尘,娇惯养弟。

高家姐妹和母亲

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曾几何时,高家姐妹大多7、8岁便操劳农活、帮衬家庭,作为“小男子汉”的高浩珍,自幼却鲜少吃苦。

“富养儿”,便是高家的教育思想,11个姐妹极少买衣服,通常“一衣传递”,省吃俭用补贴家庭,高浩珍却年年新衣不重样。

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自然不被珍惜,高家育儿的娇生惯养,正是无数家庭“败儿”的缘由。

高家没有自来水,高浩珍主动挑水做家务,却被姐姐们屡次代劳,丝毫不愿让他吃一点苦。

高浩珍成长于遮风挡雨的温室,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却渐渐与正道脱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屋内屋外,仅有一门之隔,却是不同的人生。外面的姐姐挥汗如雨,里面的弟弟坐享其成。

高浩珍的姐姐们

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自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高浩珍,从未品尝世间疾苦,难以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更无法领悟十姐为他放弃读大学的悲哀,终日不思进取。

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亦不会怜悯一个懒惰之人,由于学习懒散、父母无教,最终高浩珍名落孙山,辜负了姐姐们的厚望。

再深刻的教训,无法叫醒装睡的人,11个姐姐何尝不知“娇惯”的失败。

但,迫于亲情关系,九姐将弟弟招入自己的理发店,成为高浩珍的人生转折点。

高浩珍的姐姐们

“32万婚费”

2013年,高浩珍结识了隔壁蛋糕店的女孩,二人展开5年的恋爱长跑,未婚先孕。

恋爱与婚姻不同,前者幸福享乐,后者柴米油盐,自幼养尊处优的高浩珍,显然没有考虑婚姻压力,后果仍需11个姐姐承担。

人的悲喜,并不相通,鲜有感同身受。

对于高浩珍而言,仿佛万事无需担忧,自会有人出面解决,忽略了姐姐们个人家庭的艰辛。

殊不知,这一次的“任性”,竟然掀起惊天骇浪,将11个姐姐和家庭推上舆论前哨。

高浩珍夫妻

2018年7月9日,山西吕梁暖泉镇张灯结彩,高浩珍穿上西装手捧鲜花,踏上姐姐们精心布置的礼台,狭窄的乡村小道,处处欢声笑语。

视频中,11个姐姐身着同款编号衣服,挥动着喜庆的折扇,这场“足球阵容”般的婚礼,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舆论两派鼎立,前者认为,高家“重男轻女”思想浓郁。后者认为,旁人无权干涉他人家事。

细细品读发现,引起网络舆论的缘由,大抵源于11个姐姐东拼西凑的“32万婚礼费”。

高浩珍夫妻和姐姐们

彼时,《欢乐颂》正值热播,许多网友以“樊胜美”为圆点,将11个姐姐贴上“扶弟魔”的标签,怒斥高浩珍的“吸金”行为。

与此同时,网友围绕“32万婚礼费”展开论述,抨击高彩礼、高房价等现象。

迫于舆论压力,高家父母无力挽回,当事人高浩珍的一句承诺,“以后努力工作,孝敬父母和姐姐们”遭到冷嘲热讽后,便被高家隐匿保护。

7月25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排山倒海的留言中,恭贺新人寥寥无几,网民不解和讽刺的声音哗然而起,彻底将高家推上风口浪尖。

高家全家福

燃眉之急,高家学历最高、文化深厚的十姐挺身而出,替弟弟澄清“扶弟魔”,否认父母的“重男轻女”。

据十姐解释,当地彩礼并非“天价”,32万由11个姐妹拼凑而来,20多万用于买房,其余主要用于婚礼布置、宴席费用。

至于网友提到的“啃姐、吸金”,十姐认为,年仅22岁的高浩珍无法支撑婚姻经济,再加上父母年迈无力,11个姐姐帮衬属于情理之中。

高家全家福

据《2022年国产青年攒钱报告》显示,23.5%的受访人群,存款1-5万元,14.6%的受访人群,几乎没有存款。

近年来,房产、汽车、彩礼费用高涨,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啃老”现象持续蔓延,便是我国目前不可忽视的节点。

无力娶妻也好,无力购房也罢,32万婚礼费的背后,源于11个姐姐和家庭的付出,正是网友替“姐夫”惋惜的关键。

《2022年国产青年攒钱报告》

据2018年暖泉镇的房价显示,25万到30万,足以全款购入一套100㎡的房产,为高浩珍营造出平坦幸福的未来。

11个姐姐凑出32万,人均支出也许不多,但对于学历不高、劳动谋生的姐姐们来说,同样属于一笔不菲的费用。

或许,11个姐妹感恩父母的“超生”,给予她们生命的权力,愿意替父母承担弟弟的重任。

但,姐夫们未必都愿意支持“小舅子”的经济生活,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正是无数“扶弟魔”家庭破裂的缩影。

高浩珍夫妻

末了,十姐遥望窗外沉思,向记者道出“家贫辍学”的心酸,这段遗憾已然成为她的心结。

12个孩子中,属十姐能力优秀,倘若当初高家父母,愿意给予她一个腾飞的跳板,高家早已拥有第一个大学生,未来的道路或将平坦。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只有因果。自从高家父母痴迷“生儿子”,人生这道题便已偏轨。

生育不止传宗接代,而是感悟成家立业的幸福,无论男女、无论疾病,不离不弃、优生优育,便是为人父母的真谛。

高浩珍婚礼现场

“风雨启航”

2019年,高浩珍的妻子诞下一个孩子,昔日被11个姐姐团宠的“小少爷”,如今渐渐感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2020年,十姐终于走出“辍学务农”的阴影,与心爱之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从未抱怨父母半句,对亲人百般照顾,一如既往。

舆论的浪潮,来势汹汹,退亦迅速。

本以为风平浪静,一场噩耗却悄然降临,暴露出高家的辛酸和现实。

高家全家福

2021年,高家母亲因病离世,望着守在床前尽孝的儿子,她笑得那般安详,唯一的遗憾便是,未能亲眼看到十一女儿出嫁。

自从高母去世后,高海贵变得沉默寡言,终日抑郁低沉,偶尔遥望耕田的女儿,眼角流淌一丝泪水,不知是悔恨,还是心酸。

2021年,高家二姐的小儿子走向婚姻殿堂,12姐弟再次相聚言欢,一切仿佛朝着美好,慢慢前行。

但,11个姐姐心中,真的没有一丝怨念吗?

高家全家福

高海贵,既没有家财万贯,亦没有万顷良田,仅靠煤矿打工和耕田养家,11个姐妹“一衣传递”的童年生活,何其艰苦。

诚然,十姐始终否认父母“重男轻女”,以“传统思想”一笔带过。

但,高家夫妻的所作所为,无不透露“重男轻女”,否则十姐何以“辍学务农”?

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清醒的堕落。

关于“高浩珍”的新闻报道

高浩珍与大姐相差27岁,几乎相隔一个辈份,11个姐姐凑钱助他结婚,只是一份长姐的亲情关爱。

自幼养尊处优的高浩珍,生于普通家庭,却缺乏农村学子的韧性和坚强,辜负了姐姐们求知若渴的读书之路。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事贵在适可而止。

希望11位姐姐的付出、母亲的离去,能让这位少年幡然醒悟,珍惜亲人的关爱,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高浩珍

结语

32万结婚费,“扶弟魔”亦或“姐弟情”,所处位置不同,风景自然不同。

毕竟,要求一位22岁的少年自主买房购车,或许过于苛刻,但高家“娇生惯养”的育儿观念,终归难辞其咎。

不经风雨,难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高家风波淡去,但12胎求1子的执念,已然折射出当今社会残留的“重男轻女”。

高家全家福

传宗接代,固然无错,但传递香火并非只是血脉,11位姐姐自力更生、相亲相爱的精神,才是高家真正的传承瑰宝。

对于“11个姐姐凑32万助弟结婚”,您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884
评论列表

小龙聊电影

简介:大家好,欢迎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