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介电三维+纳秒脉冲消融手术破解房颤难题

大河健康报 2024-05-20 19:50:23

5月8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特聘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唐闽,会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一病区副主任杨海涛,运用介电三维标测+纳秒级脉冲消融一体化系统,成功为难治性房颤患者实施介入手术治疗。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不规律地跳动,增加患者发生中风和心力衰竭的风险。长期不治疗的房颤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运用介电三维标测+纳秒级脉冲消融一体化系统,解决难治性房颤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患者张先生,76岁,来自湖北荆州。50余年前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心慌心悸,间断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3周前,张先生症状加重,在当地医院进行检查,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随后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找到心律失常一病区杨海涛副主任就诊。杨海涛副主任得知病人情况后,充分考虑到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为尽快解除患者病痛,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使用脉冲消融技术解决患者的难治性房颤。手术当日,经过充分的筹备,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手术团队、麻醉科和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通力合作下,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术前CT图像的指导下,唐闽主任、杨海涛副主任、吴金涛副主任医师、范宪伟副主任医师、胡娟主治医师等专家精准操作,运用StarTrek心脏电生理三维标测系统的介电标测技术,精准快速完成了对患者左心房的三维模型重建,并同时完成了基质标测。随后,在三维系统的指导下,专家们把环形多通道脉冲消融导管放置于肺静脉前庭部位,并通过脉冲消融系统释放2000V的纳秒级脉冲电场能量至心肌组织,致使心肌达到透壁损伤,“消灭”了病变组织。 整个手术顺利进行,消融术后基质标测及起搏检测显示,患者的肺静脉均完成了电隔离。并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并未出现肌颤等情况。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无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目前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杨海涛副主任表示,三维介电标测技术让成像和指导导管到位消融的手术流程进行得十分顺利,模型真实、定位精准,同时纳秒级的脉冲消融电场技术也让手术变得更加安全,患者在肺静脉前庭的消融过程中未出现肌颤或其他不良事件,达到了非常理想的电隔离结果。唐闵教授介绍,脉冲消融术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房颤的介入治疗方式,通过将高压脉冲电场能量输送至心脏特定部位,选择性损伤肺静脉前庭及心肌组织,完成肺静脉隔离并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脉冲消融术拥有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新一代十分具有潜力的心律失常治疗方式。(通讯员 邢永田 文/图)

2 阅读: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