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间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前言“我是台湾人我反绿!”
4月26日,台北凯兰大道人头攒动,20多万人共同参加了“反绿”行动,国民党多位重要领导全部出席,马英九也加入到其中。

这场声势浩大的反罢行动直指赖清德,大家扬言要把无能的政府拉下台。
那么,这场万人声讨的集会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政治风暴?台湾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

4月26日,台北凯达格兰大道挤满了人,大约二十万民众聚集在此,一起表达对赖清德政府的不满。
这次集会不仅仅是普通民众的自发行动,国民党的重要人物也全部参与,前领导人马英九的到场让集会的气氛更加热烈。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立法院”负责人韩国瑜、15位国民党籍的县市长以及所有国民党籍的民意代表,都站在抗议的最前沿,表达诉求。
此外,民众党主席黄国昌也加入了抗议队伍,这显示在野党合作的可能性,人群中不断有人呼吁“蓝白合”。这次集会不仅仅是走走路、喊喊口号,背后有着实在的政治目标。

民众的愤怒并非无缘无故,而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针对的是赖清德政府推出的各种政策。他们拿着牌子,大声呼喊,强烈反对民进党的执政能力,还批评赖清德搞个人说了算,并且认为美国正在损害台湾的利益。
大家这么生气,是因为觉得赖清德政府没把事情做好,而且总觉得美国在背后打台湾的主意,所以才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民进党执政,民不聊生!”一位来自南投的农民大声疾呼。他认为,赖清德担任领导人后,似乎不太重视大家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心思都放在政治较量上,百姓日子越来越艰难。
南投县长许淑华也有相同感受,她直接批评赖清德,认为他不专注改善民生经济,反而热衷政治斗争,甚至利用司法系统打压异己,让大家噤若寒蝉。

许淑华县长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社会和谐和发展,应该把重心放在改善民生上面。 各地民众踊跃参与集会,他们搭乘174辆游览车,不远万里地赶往北部地区。中台湾地区的民众参与热情尤其高涨,想要租到一辆车非常困难,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前往集会的车费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1.2万元新台币涨到了1.5万元新台币。但这并不能阻挡民众的热情,即使需要付出更高的费用,他们也要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代表了民意。

赖清德上任后,遇到的挑战可不少。岛内,他推行的政策引起不少民众的不满,大家对他的表现似乎不太满意。
另一方面,他的政策比较靠近美国,这种做法也引起了争议,有人觉得他为了跟美国搞好关系,牺牲了台湾的利益。

简单来说,赖清德现在是内忧外患,两边都不好应付。在全球关税战背景下,赖清德被批评为采取了“妥协退让”的策略,增加了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数量。他还很快与美国方面签署了天然气购买协议,被认为过于急切。
更令人关注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将台湾列入了“汇率操纵国”的观察名单,这给台湾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使得原本的处境更加艰难。这些举动叠加在一起,显示出在全球贸易摩擦中,台湾面临着来自外部的经济挑战。

赖清德的“对抗大陆”策略,让两岸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在他当政的这些日子里,两岸之间的互动往来几乎停摆,来台湾的大陆游客数量大幅减少,台湾的农产品也很难卖到大陆去,这对台湾的经济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马英九在公开场合讲话时,直接指出赖清德的“对抗大陆”政策,严重影响了台湾农民和渔民的生活,让他们收入减少,日子过得艰难。这样一来,两岸关系更加复杂,台湾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另外,赖清德还被批评利用法律手段打击政敌,清除异己。前国民党民意代表吴育升表示,这次集会主要关注三点,其中一点就是反对司法不公正,希望检察机关和调查部门保持中立。
韩国瑜在集会上呼吁所有检察人员和调查人员要坚守职业道德,不要被政治利用,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这样的呼吁旨在强调司法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避免其被政治力量所操控,从而影响社会公平和正义。

一片反对声音里,马英九的露面引人注目。他刚结束在大陆的访问,此时回到政治中心,意义深刻。
马英九始终强调“九二共识”,希望两岸关系可以和平发展。他选择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出现,显示出他对两岸关系的持续关注和影响力。

他的行动也暗示着,他想在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争取更多话语权。他主政的那些年,两岸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良好状态。
双方经济贸易往来十分活跃,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促进了两岸共同发展。那个时期,两岸的沟通和合作也更加顺畅,气氛融洽,对彼此都有积极影响。

马英九重新活跃,对赖清德政府形成压力,同时也在尝试团结反对派力量。他的出现让国民党更有干劲,也让国民党和民众党的合作有了更多可能性。
马英九在公众场合的发言,重点强调台湾的未来在于和平,而不是制造矛盾和冲突,这实际上是对当前两岸关系紧张局势的一种回应。他的主张可以缓解一部分民众对于两岸关系走向的担忧,并对执政者形成一定的制约。

凯道集会在台湾政治中意义重大,显示民众对目前情况有很多意见,也让人开始猜测未来政坛可能出现的变化。有评论员拿这次集会和之前的“倒扁”运动相比,觉得这也许会是另一场政治大风暴的开始。
这次集会表达了民众对社会现状的诸多不满,未来台湾政坛或许因此出现新的局面,值得关注。

不过,现在台湾的政治局面比以前“倒扁”的时候复杂多了。过去陈水扁因为贪污被指控,民进党内部都不齐心。现在民进党很团结,跟以前不一样。
另外,国民党和民众党现在的力量,跟以前国民党声势很大的时候相比,也差了不少。总的来说,现在的政治力量对比跟“倒扁”时期已经完全不同,各个政党的处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尽管民怨沸腾,但要复制“倒扁”运动的成功,并非易事。赖清德将如何应对眼前的政治困境?他会改变策略,认真听取民众的声音吗?在野党是否能把握住这次机会,成功实现政党轮替?
国民党和民众党的合作,能否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台湾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也蕴藏着新的希望。

凯道集会只是一个开端,它会对台湾的政治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关注。台湾政局的未来走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台湾的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赖清德政府能否成功应对挑战,维持稳定发展,仍然未知。在野党是否有机会赢得民众支持,实现执政权的更迭,也存在变数。“蓝白合”的合作前景如何,同样备受关注。

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台湾民众的福祉保障,都面临诸多考验,需要审慎应对。
凯达格兰大道上的集会可能只是一个开端,它会对台湾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需要时间来验证。

1.《台20万民众集会怒骂赖清德》2025-04-27 07:37·环球时报

2.《逾20万人参与!示威群众呛赖清德下台,人潮碾压绿营“419游行”》2025-04-26 16:29·海峡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