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孩子病了,汪小菲守医院18小时,小S夫妇露面,骨灰不能放家里

菊姐来说育儿 2025-02-25 11:37:08

台北雨夜,潮湿闷热,雨滴砸地溅起水花。汪小菲和马筱梅抱着两个生病孩子冲进医院。急诊室里灯光惨白,充斥着消毒水味和呻吟声。汪小菲和马筱梅满心焦急,只盼孩子尽快康复。

01

18 小时的坚守

在医院的 18 个小时里,汪小菲的一举一动都饱含着深深的父爱。他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情况,不知疲倦。

孩子输液时,他担心药水太凉刺激血管,毫不犹豫脱下羽绒服裹在输液管上,眼神紧紧盯着,满是心疼与关切。还不时用额头贴孩子额头感受体温变化,简单动作尽显温柔爱意。

孩子咳嗽,他立刻拿起手机记录咳嗽间隔时间,眉头紧皱,眼中满是担忧,嘴里轻声安慰。凌晨三点,他不顾疲惫穿梭在医院走廊,四处寻找药房,只为给孩子买雾化器。当终于买到回到病房,脸上露出欣慰笑容。

他的托特包里没有贵重物品,只有儿童感冒药、退烧贴、体温计等,且被分门别类摆放,足见他对孩子的关心早已融入生活的每个细节。

02

小 S 夫妇露面

在孩子生病住院期间,小 S 夫妇露面。本以为他们的出现能慰藉孩子,可其态度却让人捉摸不透。

起初,小 S 坚持将大 S 树葬,称这是姐姐生前心愿,且环保独特,在媒体面前言辞坚定,仿佛决定不容置疑。

但孩子生病这一突发事件,让小 S 夫妇态度发生 180 度大转变,他们表示树葬方案可能改变,一切还在商量,这引发众人猜测。

有人觉得,这或许和孩子状况有关。孩子生病,让他们意识到孩子感受的重要性。

之前的树葬方案可能没考虑孩子想法,孩子因母亲离世本就悲痛,树葬可能让孩子觉得母亲彻底消失,连祭拜之处都没有,会给孩子心灵带来更大伤害。

也有人认为,小 S 夫妇是迫于舆论压力才改变。大 S 去世后,葬礼消息不断,网友质疑批评小 S 一些做法,尤其是把骨灰罐放家里还开派对,引发轩然大波,所以他们可能想重新审视树葬方案以平息争议。

03

骨灰风波

小 S 把大 S 的骨灰罐放在家里,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网友们难以理解,认为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作家陈岚直言小 S 是在欺负没妈的孩子,她的行为让孩子生活在悲伤、怪异的氛围中。孩子回家看到骨灰罐,痛苦会加倍。

更离谱的是小 S 还在家开派对,热闹与骨灰罐形成强烈反差,让孩子感到迷茫痛苦,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孤僻、自卑。

小 S 或许是想纪念姐姐或因悲痛失去理智,但她忽略了对孩子的伤害。

回顾大 S 生产时突发癫痫,被紧急送进加护病房,汪小菲迅速用急救知识为她做人工呼吸,最终大 S 苏醒。此后汪小菲更珍惜家人。日常生活中,他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生病他也会全力照顾。

面对大 S 葬礼,他与小 S 夫妇在树葬方案上有分歧,他更看重孩子感受,希望给孩子一个寄托思念的地方,在这场家庭风波中,汪小菲始终坚守责任 。

04

未孩子的归处与成长

在这场家庭风暴里,孩子的未来成了焦点。汪小菲看着病床上康复的孩子,或许在考虑是否接回北京。从成长环境来看,离开台湾回北京是不错的选择。

台湾的环境满是纷扰,大 S 离世已重创孩子心灵,小 S 把骨灰放家里还开派对,让孩子生活混乱,难以摆脱内心阴影。

而北京,有汪小菲的呵护、张兰的疼爱,家庭环境稳定和谐。这里教育资源丰富,能给孩子更好学习条件,让孩子结交新朋友,开启新生活,走出母亲离世的阴影。

不过,接孩子回北京也有挑战,孩子要适应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差异,但汪小菲有信心,在家人陪伴下孩子能克服。

对汪小菲来说,孩子的幸福成长最重要。小 S 夫妇也应尊重他的决定,为孩子未来着想。希望他们放下成见,给孩子良好成长环境,让孩子在爱中健康快乐成长。

0 阅读:2

菊姐来说育儿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