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抗诉: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关联公司变相收取高息、砍头息案例

房产小哥赵玉涛 2025-04-28 22:12:36
检察机关抗诉案例解析:小额贷款公司变相高利放贷的法律监督一、基本案情

当事人:

借款人:某置业公司贷款人:某小额贷款公司关联公司:某信息咨询服务部(负责人赵某露,同时为某小额贷款公司出纳)

关键事实:

借款合同签订:2012年11月23日,某置业公司与某小额贷款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借款1300万元,期限90天,月利率15‰,逾期罚息为利率加收50%。实际放款:某小额贷款公司当日向某置业公司转账1300万元。关联协议与费用扣除:同日,某置业公司与某信息咨询服务部签订《咨询服务协议》,约定支付服务费78万元(首期45.5万元在放款当日支付,后续按月收取20‰服务费)。资金流向:某置业公司支付的服务费最终转入某小额贷款公司账户,某信息咨询服务部与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还款与诉讼:某置业公司累计还款508.1602万元(含服务费)。2015年6月24日,某小额贷款公司起诉至重庆市永川区法院,要求偿还本金1300万元及利息。一审判决:支持某小额贷款公司诉求,认定《咨询服务协议》有效,服务费不抵扣本金,仅调整利息为央行基准利率4倍(年利率约24%)。二、检察机关履职过程线索发现: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在协助办理其他案件时,发现某小额贷款公司存在违规放贷嫌疑,依职权启动监督程序。调查核实:关联关系:赵某露同时担任某信息咨询服务部负责人和某小额贷款公司出纳,两公司财务混同。资金证据:调取银行流水显示,服务费最终回流至某小额贷款公司账户。实际利率:服务费与利息叠加后,实际年利率达42%(远超法定上限)。法律定性:“砍头息”认定:放款当日收取的45.5万元服务费属于预先扣除本金。变相高利贷:通过关联公司拆分收费,规避利率监管,违反《合同法》第200条(《民法典》第670条)。三、监督意见与结果抗诉理由:某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关联公司收取服务费,实质为变相高息,扰乱金融秩序。借款本金应扣除“砍头息”45.5万元,后续服务费应抵扣利息。再审判决:重庆市五中院裁定永川区法院再审,采纳抗诉意见: 本金调整:实际借款本金为1254.5万元(1300万元-45.5万元)。 利息计算:已付508.1602万元抵扣本息,剩余利息按法定上限(年利率24%)重新核算。结果:确认某小额贷款公司对某置业公司享有破产债权1254.5万元及合法利息。四、指导意义法律适用:禁止变相高利贷:通过关联公司拆分收费、虚增服务费的行为,应认定为变相收取高息,本金以实际到账金额为准。“砍头息”处理:预先扣除的费用(如服务费)应直接从本金中扣除,利息以调整后本金为基数计算。金融监管:穿透式审查:检察机关应核查资金流向、关联关系,揭露规避监管的违规操作。维护金融安全:对违规放贷的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合规经营。司法能动性:依职权监督:检察机关发现金融机构违规线索,可主动启动监督程序,无需依赖当事人申请。类案治理:通过大数据筛查类似案件,推动行业规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五、相关规定实体法依据:《合同法》第200条(《民法典》第670条):禁止预先扣除利息,按实际借款金额计息。《民法典》第680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程序法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15条(原第208条):检察机关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可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检察机关可依职权调查核实违规行为。

结论:本案通过检察机关依职权监督,揭露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关联公司变相收取高息的违规行为,纠正了原审判决的错误认定,明确“砍头息”和变相高利贷的法律处理规则,对规范金融市场、维护借款人合法权益具有示范意义。检例第155号为同类案件提供了“穿透式审查”的范本,彰显检察机关在金融治理中的能动作用。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