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水稻上山保障粮食安全后续,朱院士很冤,在田里霸气回应质疑

十三叨 2024-01-05 23:32:27

文/叨仔点评 阅读前帮忙点个关注。

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亩产788公斤……

朱有勇院士被国家授予农民院士的荣誉,在水稻种植方面的研究贡献很大,水稻上山工程也为云南扶贫和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但他关于水稻上山的论述备受质疑,一直以来争议不断,很多网民都质疑他的研究成果,把他列入了“砖家”名单。

由于社会对水稻上山工程的持续关注,有媒体实地采访朱院士,对水稻上山一探究竟。

田埂上的朱院士皮肤黝黑,面容略显疲惫和沧桑,很明显他是经常在田间劳作实践的,是个真真实实的实干家。

在田里干活的他和普通农民伯伯基本没什么区别,如果你在当地看到他,很可能想象不到,这个人竟然是国家院士。

也正因为他的实干作风,多年来一心扎根在边远山区扶贫扶农,他被誉为农民院士。

对于水稻上山备受质疑这个事,朱院士在镜头前也给出了解释说明。

原来,他所做的水稻上山其实是水稻旱种,就是把原先只能在水里生长的水稻,通过改良品种的方式,可以栽种到旱地里。

而水稻旱种之所以被称为水稻上山,朱院士解释说,是当地村民喜欢叫做水稻上山,所以他就把这个研究也命名为水稻上山。

他还解释说,他的水稻上山一直以来都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推广的,和网络上传言的退林还耕、高标准农田建设毫无关联。

最后他也很自信的说道,质疑他的人可以到当地去看一看,眼见为实。

其实看完对朱院士的实地拜访,我们能大致理解他推广水稻上山的初衷,而当地的水稻上山也确实造福了农民,为农民粮食创收出了大力。

之所以水稻上山在网络上备受质疑,主要原因有三点。

原因一是全国各地在推广水稻上山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没有从实际出发,在不合适的地方推广。

甚至有人为了以此谋利,搞出了退林还耕和山坡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闹剧!主要目的是通过承包相关工程谋取暴利,水稻上山成了替罪羊。

原因二是自媒体为博取流量,把与水稻上山无关的工程强加联系,硬生生把水稻上山的名声搞臭了。

例如网上流传的很多水稻上山工程小视频,实则是护坡工程或者林业工程。

原因三是水稻种植本身收益太低。农村人现在都知道种田是不可能致富的,现在情况是实在没别的活干的人,才适合在家种点田,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得更安心。

想靠种田赚钱,那是瞎忙活,甚至可以说是倒贴人工。

种水稻要催芽、育苗、插秧、除草、打农药、防洪涝防旱灾、打稻谷、晒稻谷,这一顿操作猛如虎,一问价钱一块五。

有人可能会说大米至少也有两块钱一斤吧!但其实两块钱一斤的大米,是得去花钱脱壳了才有的价格。

所以现在农村普遍荒废了很多良田,那水稻上山就更没有性价比了。可以说水稻上山是越种越亏,被质疑和抵制是理所当然的。

总结来说,除去像云南这种少部分地区可以适当推广,用来改善当地粮食结构,其它大多数地方都不适合推广水稻上山。

大家觉得是不是这样?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交流,关注我下期再见。

文/叨仔点评​ 关注我不迷路

0 阅读:177
评论列表
  • 2024-01-07 14:19

    那些喷的键盘侠只生活在键盘里!!来广西看看梯田!!

  • 2024-01-06 03:56

    粮食安全,多多益善,

十三叨

简介:关注我,跟我一起探寻事件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