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藏线“昆仑女神”的视频,相信不少人都已经刷到过了。这些视频的版本经流量党的魔术手,不断的在演绎变化。但视频的调子却是永恒不变,都是围绕新藏线上的一个流浪女,展开忠贞与爱情的主题修饰创作。
这则故事的主线,主打一个感动,感动于流浪女为了自己的爱情或亲情而忠贞坚守,感动于流浪女为了内心的信念,而苍老了容颜,破碎了人生。
为了引发共鸣效果,达到更好的流量预期,流量党们还配出了一张流浪女年轻时候的照片,以拔高岁月蹉跎的无情高度。
这是网传流浪女年轻时候的照片,下图是被流量党们各种演绎创作的流浪女真实容貌。
看完有何感受?是不是很有一些对比反差?前者被释义为流浪女的青春岁月,后者则被解释为喀喇昆仑山的环境和磨砺造就。
我忍不住要解释一下,第一张图片实则是一幅油画作品,作者是当代知名画家王国斌先生,这幅油画是他创作的知青系列油画中的代表作之一。
所以,这两张图片并不是一个人,它们之间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们再回到流量党们的故事创作里。
在这则故事中,流浪女的名字一说是叫杨丽,另一说是叫赵丽。故事的梗概,一说是流浪女的丈夫或儿子因为参军守边防而牺牲,而她坚信自己的丈夫或儿子还活着,所以她独自一人来到新藏线上,只为苦守等待丈夫或儿子的归来。另一说是流浪女的丈夫或儿子是因为在新藏线修路而牺牲,流浪女为了心中的忠贞与爱情,独守昆仑二十年。
如果我们不细加推敲,乍一看,还真挺感动的,可是稍作思考,又总觉得哪里不对,我简单列举三点疑惑。
一、流浪女的个人信息连她自己都搞不清楚,流量党们是怎么挖的如此清晰的?
二、她丈夫或儿子当兵守边防而牺牲,那都是有据可查的线索,据说流浪女就在新藏线必经的“三十里营房”附近,那里的部队归联勤分部管,难不成就眼睁睁看着烈士家属这样生存?为什么不送回原籍或安置当地妥善照顾?
三、因修路而牺牲更是无稽之谈,喀喇昆仑的新藏线修成时间是1957年,距今已过去了66年。以流浪女的容貌大致可以判断出她的年龄,她及她的丈夫,又或者是儿子,不可能参与新藏线的修建。
藉此上述三点推断,流浪女的“昆仑女神”故事演绎,纯属造假无疑,这里不接受反驳!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合理唠叨一下。
这位被流量党们不断利用、包装、演绎的流浪女,至今无人能搞得清楚她来自哪里,为什么流浪至此,还有什么家属。
据说当地有关部门也曾试图搞清楚这些关键信息,以便更好的帮助她,但她似乎是不愿意又或者是说不清楚,总之没有什么能让当地提供进一步帮助的确切信息。
如此,也就只好随了她的流浪,帮助她修缮了居住的地方,日常性的再给一些接济救助。
这世上的善良总是不缺,但利用善良的人也是比比皆是。
对于流量党们塑造的“昆仑女神”,我其实是不知道该反对还是该提倡,但总觉的一个可怜的身世和公众的善心是不应该被编造利用的。
可是这份利用却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这样的关注却又不知道是好是坏。所以,挺矛盾的。
我之所以会说一说新藏线流浪女的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让我想起了那位真正的“昆仑女神”。
我曾经在喀喇昆仑当过兵,我和我的战友们都知道一位叫姜云燕的河北姑娘,她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昆仑女神”。
过去的喀喇昆仑比今天更艰苦,“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这是当时喀喇昆仑的真实写照,是纯粹的生命禁区。
1993年,河北姑娘姜云燕怀着到生命禁区救护官兵的一腔热血,从老家一路西行,来到喀喇昆仑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当了一名护士。
她为了官兵什么都能付出,关于她的故事,我不过多讲述,建议大家搜索去看。以前还有一部叫《昆仑女神》的电视剧,我记得主题曲是谭晶唱的。那部电视剧里演的一个关于神仙湾哨卡的镜头里,有一盆绿色的蒜苗。那盆蒜苗我有印象,还是我的一位老班长亲手栽的。
说起这些,我会有停不下来的感觉,我还是少说点好。但字码到这里,我其实已经是两眼泪花。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越来越能感动于从前。当然今天的姜云燕肯定也是青春不再,但她却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真正的那位“昆仑女神”。
本文由招文袋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