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德国那片土地上,暗潮涌动,一场大风暴就要来临。这风暴的中心人物,就是希特勒。
当时冲锋队的首领恩斯特·罗姆,曾经可是希特勒的“亲密战友”。这冲锋队发展得那叫一个快,规模一下子就膨胀到了450万人,足足是国防军的20倍。罗姆这人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了,他提出“二次革命”的主张,还想着把国防军、党卫队和冲锋队合并,自己当最高指挥官,甚至还盯上了国防部长的职位。这可不得了,直接威胁到了希特勒的权威,也惹恼了国防军。

希特勒一开始还想着安抚罗姆,可罗姆狂妄得没边儿了,公开宣称“几百万冲锋队可推翻希特勒”。这话传到希特勒耳朵里,他那心里的火一下子就起来了,下定决心要收拾罗姆。
到了6月30号这天,希特勒亲自带着党卫队突袭了冲锋队总部。罗姆就这么被逮起来了,最后还被枪决了。冲锋队其他高层也没好果子吃,一共1070人遇害。
这事儿可不单单是罗姆和希特勒的权力冲突,国防军和冲锋队的矛盾也激化到了极点。冲锋队成员大多是底层民众,像失业者、罪犯这些人,纪律那叫一个涣散,暴力倾向还严重,三天两头就和国防军起冲突。国防军看冲锋队,就跟看“暴民”似的,一个劲儿地要求希特勒削弱冲锋队的势力。

希特勒心里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想成为国家元首,取代总统兴登堡,这就需要国防军的支持。于是他和军方达成了秘密协议,解散冲锋队,承认国防军是唯一合法武装,换来了军方对他继承总统职位的支持。
冲锋队自己也不争气,内部腐败,成员还滥用权力。他们经常用暴力镇压异见,迫害犹太人,还搞敲诈勒索。他们喊的“二次革命”口号,也威胁到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社会舆论一下子就倒向了希特勒。希特勒上台后得巩固政权啊,冲锋队的激进主张和纳粹党内保守派、资产阶级的利益那是冲突不断。清洗冲锋队,既能消除内部威胁,又能向国内外展示纳粹政权的“合法性”。

这时候党卫队也在希姆莱的领导下逐渐壮大起来。党卫队纪律严明,还死心塌地效忠希特勒。希特勒正好借着清洗冲锋队的机会,削弱罗姆的势力,同时提升党卫队的地位,让党卫队成了纳粹统治的核心武装。
清洗行动结束后,希特勒宣布冲锋队成了“非军事组织”,就剩下宣传的职能了,实际权力大大削弱。通过这次清洗,希特勒得到了国防军的支持,到了1934年8月,他成了德国元首,为后来的扩军备战打下了基础。
这“长刀之夜”事件啊,把希特勒“实用主义”的统治逻辑体现得明明白白。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政权稳定,他可不管什么昔日功臣,亲手就把曾经帮他上台的武装力量给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