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经典心理学-竞争优势效应

木易心旅 2024-05-15 11:30:29

即使合作对双方都有益,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往往还是偏向于竞争。

一只河蚌在沙滩上张开壳沐浴阳光,不料,一只鹬鸟飞临其上,企图啄食它的肉。河蚌迅速闭合壳体,紧紧夹住鹬鸟的喙。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

河蚌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死鹬鸟。”

两者均固执己见,不肯妥协。恰逢此时,一位渔夫路过此地,目睹了这一幕,轻而易举地将它们双双捕获。

虽然这仅是一个寓言故事,但现实生活中因争执不休而使旁观者得利的情形并不鲜见。这个故事生动地揭示了人们的竞争本能之强烈,宁愿与对手同归尽,也不愿稍作退让。

心理学家将这种倾向称为“竞争优势效应”。

一、什么是“竞争优势效应”?

竞争优势效应是指在具有共同利益的情境下,个体或团体往往倾向于选择竞争而不是合作的行为模式。

这个概念来源于心理学研究,它揭示了即使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的情况下,人们还是可能会选择竞争。这种现象在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包括商业、体育、教育等。

二、“竞争优势效应”的案例

1. 心理学实验:在一项心理学实验中,学生们被要求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写下自己希望得到的钱数。如果两个人的总和等于或小于100,他们可以得到自己写下的金额;如果总和超过100,他们则需要支付给实验者一定的费用。结果显示,几乎没有哪一组学生写下的钱数之和小于100,这意味着他们都选择了竞争而非合作。

2. 企业竞争优势:《竞争优势:透视企业护城河》一书中提到了苹果公司的案例。尽管该书作者在2001年左右认为苹果电脑不具备任何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但苹果公司后来通过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手段,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成为技术行业的领导者之一。

3. 有个寓言,一个农民偶然发现了一盏神灯,没想到他激活了一个精灵,精灵为了感谢他,就答应可以满足他的一个愿望,农民说:“我的邻居有一头牛,我却没有,我希望邻居的牛死掉。”

4. 凡是体验过跳棋的人皆明白,若欲迅速将自己的棋子送至目的地,便需在对抗中与对手争夺,同时还需培养默契以构筑桥梁。建桥过程考验的是双方的协作精神,而激烈的竞争则依赖于敏锐的洞察力。缺少了合作或竞争的任何一环,都可能导致失败的结局。

所以,无论是在游戏的世界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只有重视并实践合作与共赢的策略,才能最终收获成功。

三、如何消除“竞争优势效应”的负面作用

为了减轻竞争优势效应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倡导“双赢”的合作理念。

荣格,这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个体+集体=完整的个体”,强调了团体力量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和睦相处,通过互补各自的优势,实现在竞争中的共同成长。

美国总统林肯就曾面对一位官员的批评——他试图与政治对手建立友谊——时,林肯以温和的态度回应道:“将对手转变为朋友,这不就是消除敌人的一种方式吗?”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1. 培养共同目标意识:鼓励个体或团队集中于共同的目标,而不是仅仅关注各自的利益。当大家意识到合作能为所有人带来更大利益时,便更可能选择合作。

2. 建立长期关系:在持续的关系中,今天的竞争可能是明天的合作。强调长期关系的重要性可以减少短期竞争的冲动。

3. 鼓励交流和沟通:增加透明度和理解可以降低误解和冲突,使各方更容易找到互利的解决方案。

4. 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于竞争优势效应的认识,培训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机会。

5. 制定公平的规则:确保规则既公平又能鼓励合作,减少不公平感,这样参与者更愿意遵守规则并努力实现团体的最大利益。

6. 奖励合作行为:通过奖励那些有助于集体福利的行为,激励人们采取更为合作的态度。

7. 提供互惠的机会:创建环境,在其中个人可以通过互惠的方式受益,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8. 使用协作的谈判策略:在谈判中采用开放式和问题解决的策略,而非对抗性或零和游戏的方法。

9. 发展团队精神:在团队内部培养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文化,强化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10. 反思和自省:鼓励个人和组织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评估竞争与合作的效果,并调整策略以更好地实现共赢。

0 阅读:9

木易心旅

简介:你看自由这个词,长得就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