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上海女工惨死“鬼楼”,曾为娼妓遭人歧视,死前藏起军统密档

温读pro 2024-05-19 10:33:10

1952年9月5日,上海,邑庙区的一栋半旧的洋楼里发生了一起命案。

这座洋楼原本的主人已经无法考究,刚刚建好之后住进来一位济南来的小姐,这小姐形单影只,只有两个不爱说话的老保姆陪着,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邻居都猜她是某个大官大老板养在这里的情人。

后来这小姐连同两个保姆在一夜之间都被烧死在洋楼,这座洋楼就和诸多空置的“鬼楼”一样,没人敢住进去。

因为这楼通体都是白色的,所以人们都叫它“小白楼”。

1946年,这座洋楼被国民政府征用,成为存放档案的库房,期间,这座洋房没有任何异样。

上海解放之前,这座库房里所有的资料,不是被烧就是被挪走,解放军入城之后,便将这里清理出来,作为临时的办公用地。

1950年,小白楼再次整理和修葺了一遍,成为了附近某纺织厂的员工宿舍。

所谓的“鬼楼”传说,在这栋楼逐渐热闹起来之后,就没有人再信了。

可偏偏这一天,年轻的女纺织工人凌小风被人捅死在宿舍里,一时间谣言纷纷。

01

西马街派出所值班警员接到有女工被杀死在宿舍的报案之后,立刻汇报给分局领导,很快,负责调查的刑警汪瑞泉和张卫东同志就赶到了案发现场。

死者凌小风,28岁,浙江丽水人。

小白楼的房间有大有小,最大的房间被安排住进了8名女工,凌小凤所居住的房间原本就很小,只能住2人,同宿舍的女工叫黄玲苑。

黄玲苑,20岁,江苏高邮人,案发当晚,黄玲苑正在车间值班。

黄玲苑和凌小凤关系不好,最近正在申请调离宿舍,一直没有得到工厂领导的批准。

黄玲苑为什么和凌小凤闹矛盾呢?说来说去,还是因为看不起。

凌小凤在解放前是个妓女,旧上海曾是娼妓人数最多的一个城市,1942年,整个上海妓院就有3900多家,妓女3.9万人。

上海解放之时,这个数目已经上升到10万人,而依赖这个产业为生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上海市长陈毅指出:“妓女是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受苦人,新中国决不允许卖淫现象继续存在,我们不管有多大困难,也要解放妓女。”

但是当时咱们精力有限,对于妓院的整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凌小凤是被拐骗来上海的,从16岁开始一直卖笑,成为妓院恶霸的玩物和工具。

她和那些吃喝不愁、小有资产的交际花不同,她是被新政府从魔窟之中解救出来的,为她治病,教她学习谋生手段。

在工作之后,凌小凤比任何人都努力,她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之下生活了这么多年,比其他人更懂得看人脸色,也更会和人打交道。

这样的凌小凤被组织列为改造成功的典型,当时妓院的改造其实并不十分顺利:高级妓女和低等妓女之间会看不起,互相辱骂,外界对妓女也有歧视和抵制,有些妓女过惯了吃喝玩乐的日子,根本不愿自力更生……

于是,就需要凌小凤这样勇敢积极的妇女,去收容所做宣传,做思想工作。

所以,整个纺织厂对凌小凤还是比较尊重的。

不过因为凌小凤的过去,总会有对她不是很友善的声音。

黄玲苑来自于农村,年纪还比较小,她看不起同一宿舍的凌小凤,觉得她很虚伪,原来谋生的手段也很肮脏,几次当着其他人的面提出要换宿舍。

整个小白楼只有这间宿舍只有两个人,黄玲苑越想越气,她觉得整栋楼都在欺负她一个乡下来的姑娘,故意安排她和凌小凤住在一起。

为此,厂里的领导几次找她谈话,明确告诉她:“纱厂不仅仅只有小凤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的女同志,只不过她敢于直面自己的过去。你越是这么闹,我们越不可能给你调换宿舍,必须让你的思想转变过来。”

黄玲苑这闹腾还没闹出个结果,凌小凤却死了,而且发现尸体的正是清晨下夜班回宿舍的黄玲苑。

张卫东和王润泉刚刚来到纱厂,就听几名女工说出了她们的怀疑,她们认为一向对凌小凤充满敌意的黄玲苑肯定有问题。

女工们怀疑黄玲苑,也不仅仅因为黄平时的态度。

今天一早,其他女工听闻凌小凤被杀,纷纷过来看。

但黄玲苑显得格外奇怪,她一个人堵在宿舍门口,关上门,说什么都不让别的女同事进去。

几名女工就开始熙熙攘攘和黄玲苑拉扯起来。

其中一名年龄比较大的女工小陈,原本也是卖笑为生,她早就看黄玲苑不痛快,此时格外愤怒,扯着她的辫子骂道:“是不是你对小凤做了什么?你到底想怎么样?我也做过妓女,你对我动手啊!”

但黄玲苑跟一锭秤砣一样死死站在门口,一直到厂里的女领导孔主任匆匆赶来了,众人才松开了拉扯黄玲苑的手。

孔主任很严肃:“公安的同志马上就到!现场需要保护,你们都散开!回自己宿舍去。”

当张卫东和汪润泉到来之时,头发凌乱满脸疲惫的黄玲苑才让开。

孔主任在看到凌小凤遗体的那一瞬间,才知道黄玲苑为何要拦着不给人看。

02

凌小凤死状很惨,她后背有伤,胸口也有两处贯穿伤。

整个宿舍没有什么挣扎的痕迹,但地上都是血,凌小凤的衣服被全部脱掉,衣服放在一侧。

她最后是被凶手以一个面对地面的姿势摆在了地上,她的双眼到死都没有闭上。

两名刑警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张卫东道:“此人力气很大,而且捅刀的位置精准,不是初犯。”

汪润泉亦点头道:“现场没有留下什么明显脚印,刀具被带走,我刚才观察过,整栋楼上上下下住着这么多女工,这间宿舍最为特殊,它在二楼楼道的角落,单独一间,楼下和隔壁都不住人,如果凌小凤没有高喊的话,房里的动静很难被人听见。”

的确,这间宿舍的位置,给凶手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张卫东看了看还站在门外的黄玲苑,因为工作一夜,她眼里布满血丝,站在门外迟迟没有走。

张卫东还没说话,孔主任道:“凶手不可能是黄玲苑,她昨天一直在车间,车间值班的女工都能作证,我还找她谈过话。”

孔主任所说的谈话,自然是关于她对凌小凤的排挤和对上级领导安排的不满。

汪润泉问黄玲苑:“那你为什么堵在门口?”

黄玲苑大概没想到孔主任会帮她说话,这时候情绪好像才崩溃了一样,抽泣起来,但依旧什么话都没有说。

孔主任叹了一口气:“黄玲苑思想比较传统,她可能是不想凌小凤这样被很多人看见。”

两名刑警饶有深意地看了眼黄玲苑,随即道:“孔主任,你先带她去休息,我们随后要找她了解一些情况。”

黄玲苑被孔主任带走之后,两名刑警将案发现场仔仔细细查找了一遍,包括了黄玲苑的物品。

凌小凤的生活很简单,东西不多,有一套认字的书本和笔记,笔记上没有记录什么特殊的事件。

这两本书和钢笔,对于当时的凌小凤而言都是比较昂贵的了,她保存在抽屉的最里面。

黄玲苑的东西也比较简单,不过她也买一些时兴的雪花霜和洗发香波。

张卫东和汪润泉商量之后,觉得黄玲苑可以第一个排除嫌疑。

这个女孩子心思简单,有什么事情都表现在脸上,她对凌小凤可能有一些矛盾,那也是出于她原本就保守的思想,她不能忍受凌小凤拿从前的事情宣传自己。

很显然,今天她对凌小凤名誉的保护,也证明了自己的思想在孔主任的影响之下慢慢转变。

那么凶手会是谁呢?

两名刑警从案发现场总结出一些线索:

凶手是个惯犯,熟练用刀,能够精准找到致命部位。

第一刀应该是在凌小凤背对他的时候动手的,凶手能够在动刀的同时迅速捂住她的口鼻不让她发出声音,说明此人力气很大。凌小凤在一米六左右,凶手应在一米七五以上,身体强壮。

凶手并非撬门进入房间,而且能在房间内从后面伤人,说明此人和凌小凤很熟悉。

凶手脱光凌小凤的衣服,如果不是为了强奸,那就是羞辱尸体,这要等法医鉴定的结果出来。

中午,凌小凤的遗体被移走进行尸检,宿舍被进行了封锁。

张卫东和汪润泉开始调查这栋楼的女工。

小白楼自从作为女工宿舍之后,是不允许男同志进入的,楼下守门的洪阿姨40多岁,洪阿姨很确定,当天夜里没有人进入小白楼,别说是男性,就是中途回来的女工也没有。

小白楼四周有围墙,围墙上还有半截生锈的铁栅栏,

栅栏比较高,而且很陈旧了,如果外人从栅栏翻进来,一定会蹭掉一些锈迹,或者踩掉围墙上的青苔,但两名刑警检查了一圈,没有任何痕迹。

那么,凶手若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方式进入小白楼,就是住在小白楼中的一员。

专案组和孔主任商量后,决定暂时封锁小白楼,里面的人不能出去,外面的人也不可进入。

为此,分局还调来了四名志愿者协助看守。

03

小白楼一共四层,当天晚上除了值班的女工和凌小凤,一共有24名女工。

两名刑警决定从这24名女工开始调查。

首先,凌小凤没有和这24名女工的任何一位有过争吵,其中两名女工冯佳、李素芬和凌小凤走得很近。

冯佳和李素芬的身高都在一米六五以下,李素芬身体还不好,常常生病。

在生活之中和凌小凤最为熟悉的三个人,黄玲苑、冯佳和李素芬,被分开进行谈话。

黄玲苑说,凌小凤平时在她面前比较高傲,爱答不理,她对凌小凤其实知道得很少。

但凌小凤生活非常自律,黄玲苑不在的时候她会看书写字,黄玲苑在的时候她也会去其他的宿舍聊天。

来找凌小凤的同事也不少,但大多也是因为组织的活动问题。

张卫东询问黄玲苑凌小凤是不是有什么男性的朋友,黄玲苑摇头,说她不知道这些。

李素芬和冯佳对凌小凤的了解更多一些。

凌小凤生活之中一直避着黄玲苑,其实是为了尽量不和她发生矛盾。

她有一个弟弟,11岁,旧社会时在外流浪,现在在福利院里,因为身体孱弱,一直在养病。

除了这个弟弟,凌小凤没有什么男性朋友,也不和男同事有交往。

除了这三名女同事,张卫东还找了其他的女工了解情况,凌小凤的生活两点一线,除了经常出去宣传之外,其实每天的生活都很枯燥,她和人相处非常谨慎,做事找不到什么错处。

因为李素芬、冯佳和死者的关系很好,她们表现得也极为伤心。

对小白楼的女工进行了一番调查之后,已经到了黄昏,张卫东和王润泉一点也没耽搁,直接去了福利院。

见到凌小凤的弟弟之时,他们也十分震惊。

一般有家人的孩子不会送到福利院里面,但凌小凤的弟弟凌小晨是个盲人。

两名刑警想了想,暂时没有将姐姐被害的事告诉凌小晨。

凌小晨是个比较乐观的孩子,两名刑警和他轻松地聊了聊,随即询问他知不知道姐姐在解放前有没有得罪过什么人。

凌小晨思索片刻,说姐姐其实很少跟他说自己的事情,她和弟弟说的都是一些让人开心的笑话。

有了纱厂工人这个工作之后,凌小凤非常珍惜,但周末常常外出宣传,来看弟弟的时间越来越少。

上个月,凌小凤送了一只亲手绣的艾草荷包,还挂在凌小晨的脖子上,凌小晨虽然看不见,但时常放在手上抚摸着。

两名刑警看着这么天真的孩子,沉默了。

张卫东看了眼汪瑞泉,他很有默契地走开,去找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调来了凌小晨的档案。

凌小晨的眼睛是因为从前流浪时被恶霸打伤的,在上海统计娼妓时,凌小晨因为残疾不得不被姐姐一同带到了暂时的安置处,后来正好被一位路过的军队领导看到,亲自安排人将凌小晨送到福利院治疗。

凌小凤之所以对新政府如此感激,其实是出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女工们看见她不停奔走宣传,而背后的她极为节俭,省下的一切都捐给了福利院。

这样的女同志死去了,张卫东和王润泉站在原地,迟迟没有缓过神来。

从福利院走出来,俩人给凌小晨和其他孩子买了些糖果。

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他们匆匆回到分局,吃了两个冷馒头,向刑侦队长顾自力汇报了本案的情况。

顾队长赞成他们的推论,不过也提出了一个意见:不能轻易判断凶手就是男性。如果是男性就要找到凶手进入小白楼的方式,如果是小白楼内部的人,就要找到杀人的方式。

04

张卫东和王润泉在分局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催着法医进行尸检。

中午,对凌小凤的尸检报告出来了。

凌小凤在死前曾经吸入过一种致幻药物,这大概就是她在被杀时没有叫喊的原因。

凌小凤死后,凶手将她的血衣脱了,扔在一侧,但并没有对其性侵犯。

如果不是性侵凌小凤,那就是对凌小凤的侮辱。

凌小凤的身体和心灵都在新政府的关怀之下得到了解放,她现在已经学会慢慢放下过往,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

但这名凶手似乎就是想要将她重新找到的尊严“脱下”,是对她从前身份的嘲讽。

张卫东道:“可能我们的调查方向有偏差。如果这个凶手事先讲凌小凤迷晕,随即从身后杀死,再从前方刺两刀,制造出假象,那凶手不一定是男性。”

为了证明这个猜测,两名刑警迅速回到了小白楼的案发现场。

此时上海还比较热,黄玲苑的床上还挂着蚊帐,血迹溅出时,主要集中在蚊帐的下方。

这个可以证实,当时凌小凤是躺在地上被凶手刺死的。

那么,此前对于凶手身高和性别的猜测,就得全部推翻,对于这栋小白楼内24名女工的调查,还需要重新开始。

而就在此时,分局顾队长派人将两名刑警喊了回去,他有重要的线索告诉俩人,而这个关键线索,直接改变了侦破这起案件的方向。

8月,“社会处”破获了一起间谍案,抓住一名犯人,从这名保密局派遣来的间谍口中,他们得知了一条情报。

小白楼曾是国民党存放档案的仓库,就在撤离之时,有一则重要的保密局档案却没有带出来。

这就是原来保密局会计在做账务的时候,用于对照真实姓名的“密档”。

说起来这还是戴笠活着的时候定下的规矩,保密局的特务们在外行动时大多用的假名,甚至时常更换名字和身份,但他们有着自己的特殊方式领取薪酬和活动资金。

在这张密档里面,人员的真名、假名和在和上下线交接的符号都有明确的记录。

戴笠活着的时候,这种容易暴露的东西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而戴笠死后,军统已非当年的军统,改组保密局之后,会计也是为了方便,留下了这份密档。

在撤离之前,这份重要的密档没有被带走,藏匿这份密档的特务又死了。

这份密档就像是定时炸弹,不知丢在了小白楼的什么地方。如果找到这份密档,那么,这对肃清上海潜伏敌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白楼刚刚出了人命案,又查出小白楼中曾藏着一封重要的密档。

那么,凌小凤之死,会不会和密档有关呢?

社会处派遣了一名刑警方守文,和张卫东二人组成专案组,从不同的方向继续研究小白楼杀人案。

社会处是上海市公安局在1950年6月设置的,成立时就有100多名干警,破获国民党残留的敌特案件便是他们的主要职责之一。

方守文破案经验丰富,在和张卫东商讨了具体细节之后,他认为,此案的关键点依旧是和凌小凤熟悉的人。

至于密档和凌小凤之死到底有没有关系,方守文并不确定,只是立刻开始着手对小白楼的里里外外进行搜索。

和凌小凤熟悉的人?那又回到了黄玲苑三人。

黄玲苑没有作案时间,其他二人被分开谈话。

经过张卫东二人近三个小时的问话之后,冯佳突然皱着眉,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样,道:“其实,上个月的一天,凌小凤和李素芬发生过一次矛盾。”

王润泉问:“为什么争吵?”

冯佳道:“其实我不清楚,我靠近她们的时候,她们就从剑拔弩张突然和气一片,就好像我是看花了眼。”

汪瑞泉:“这次争吵过后,她们一切正常吗?”

冯佳:“小凤好像会故意躲着我们,素芬也说她最近成了‘名人’,已经不屑与我们同伍了。”

05

冯佳走后,张卫东和王润泉正准备去找李素芬继续问话。

此时,方守文在楼下茂密的灌木丛中找到了一个关键线索:一方手帕,确切地说,是沾有血迹的手帕。

然而除了这片手帕之外,方守文没有找到其他带血的衣物之类。

这片手帕是一片真丝女士手帕,角落绣有一支青莲,看起来娟秀精美。

但这枚手帕到底是谁的,小白楼内的女工一概不知,黄玲苑也说从没见过,但黄玲苑肯定凌小凤不可能用这样奢侈的手帕。

方守文肯定道:“既然找到了手帕,那么血衣很可能也没有时间处理,但需要对整栋小白楼进行搜索,包括对每一位女士的私人物品。”

这项工作,最后商定由具有不在场证明的孔主任和黄玲苑来做。

方守文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查找血衣,还希望能够找到密档的线索。

经过一整天的搜查,最后发现血衣和凶器并没有放在宿舍之中,而是藏在仓库的一个箱子里。

因为不久后就是国庆节,厂里用来做游行活动的彩旗全部叠好放在一个箱子之中,血衣和凶器就暂时放在了彩旗下面,打开箱子之后乍一看并不能看出什么端倪。

这个仓库就在李素芬的宿舍隔壁。

而根据冯佳的描述,李素芬的家境其实并不算差,也受过一定的教育,可能是家道中落不得已来上海做纺织女工。

也正是因为李素芬曾经家境不错,真丝手帕对她而言就并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血衣的大小,刀柄的指纹,都可以认证凶手,专案组三名刑警认为,手帕上可能还沾了一些迷药,这也在后面的证物检测之中得到了证实。

在所有的检测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李素芬已经扛不住心理压力,直接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李素芬本就是保密局的特务,她之所以千方百计进入纱厂,就是为了寻找密档。

为了显示思想进步,她和凌小凤故意走得很近。

李素芬出于这种见不得人的目的,对凌小凤嘘寒问暖,相处近一年,没有人怀疑过她们友情的真假。

但所有的一切都在凌小凤发现密档后开始变化,凌小凤偶然间发现自己宿舍的书桌有个夹层,从里面拿出一张薄纸。

这张纸上的字,凌小凤不能全认识,但百家姓她能认个大概,这不都是名字和代号吗?

想到这小白楼曾经是国民党的档案库,聪明的凌小凤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什么重要的名单,马上去找冯佳和李素芬。

正巧,冯佳不在。

李素芬当然不同意直接报警,她佯装无所谓的样子,说这就是一张无用的纸,赶紧扔掉算了。

可思想进步、和当时很多群众一样对敌特势力格外敏感的凌小凤坚持要送到公安局,还希望李素芬能陪她一同去一趟。

其实,李素芬完全可以将这张密档撕毁,但她又想要带着这张密档去找上级邀功,想要利用密档里所写的名单为自己铺一条后路,毕竟现在的她朝不保夕。

李素芬急于讨要密档的样子,凌小凤看在眼里,她冷不丁问了李素芬一句:“你这是为什么?难道你竟然是特务?”

李素芬只得硬着头皮说“不是”。

可凌小凤是何等聪明的人,她并没有立刻将这张密档送到公安,而是给开了李素芬10天时间考虑。

凌小凤很希望李素芬能够自首,这是作为朋友给与她最好的帮助。

没想到,这15天,李素芬想的只有怎么去杀了凌小凤。

杀害凌小凤的当天晚上,她等黄玲苑上班后,来到了凌小凤的宿舍,送她一方新手帕,说是亲戚刚刚从苏州买来的,还留着香味。

凌小凤虽然在密档上和李素芬有争执,但内心深处对这位好似姐姐一样照顾她的朋友还保留着信任,她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靠近了手帕,就这样晕了过去,被李素芬杀害。

李素芬看起来瘦弱,却是经过数年训练的军统特务,杀凌小凤对她来说并不困难。

06

确定凌小凤断气后,李素芬将她的衣服脱下。

当被问起为什么这么做,李素芬却笑了:“我出身书香门第,却只能像蛆虫一样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我躲躲藏藏,而凌小凤这个妓女,却能过着光明正大的日子,她有盼头有希望。我呢?我早就什么都没有了。”

然而,在脱衣服的时候,她突然注意到凌小凤还未闭上的双眼。

这些日子来李素芬和她还是相处出了情感,所以最后她将凌小凤的遗体面朝下方。

凌小凤死后,李素芬并不急着走,而是换好事先准备好的衣服,回到了宿舍。

半夜,李素芬宿舍的女工熟睡后,李素芬继续回来处理血衣和凶器。

她匆忙下楼,跑向仓库,却在路过窗口时,一阵风将最上面的手帕吹了下去。手帕在灌木丛深处,而灌木丛又长满了刺,李素芬要拿回来,深更半夜如果被人看见怎么都说不清,而且身上肯定会留下奇怪的伤口。

她见手帕在墙角处,不太起眼,就打算找机会再去处理。而没想到后来连出小白楼的机会都找不到。

王润泉问:“那么,密档现在到底在哪里?”

李素芬:“我找过她的房间,没有找到。”

张卫东不信:“你既然已经认罪,也没有什么值得继续隐瞒。若是交出密档,按照政策可以宽大处理。”

李素芬显得十分平静:“将死之人,有什么好隐瞒的,你们能找到也是你们的本事。”

此后,李素芬再不提密档之事,只求一个“速死”。

方守文三人将整个小白楼又翻找了个遍,甚至连活动的砖块都专门撬开来寻找,都没有找到。

正在三人一筹莫展之际,汪瑞泉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你们可还记得,凌小凤绣过一个荷包?”

张卫东眼神一亮,三人立刻赶往福利院。

功夫不负有心人,凌小晨戴着的荷包中果然藏着那份密档名单。

原来让李素芬找到发狂,让凌小凤拼命守住的,只不过是一张巴掌大的小纸片。

上面一共是19个人的名字,最终暴露出了3名潜伏大特务。

注:本篇包含虚构创作,内容为版权方所有。

0 阅读:52

温读pro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