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在湘潭·榜样的力量丨这家企业“硬实力”频频出圈的背后……

湘潭在线 2024-01-30 17:51:32

一片丹心创一流

——记湖南韶力集团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俞铭丹

在国内甚至国外矿山装备制造行业,湖南韶力集团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韶力)的名声都是响当当的。它是业内唯一具有电机车整机及三大核心部件电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实现国内电机车制造行业“四个首创”。其自主研制生产的窄轨工矿电机车在全球及国内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2023年,该项产品荣获“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湖南韶力“硬实力”频频出圈的背后,有着公司执行董事俞铭丹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不懈追求。

矢志创新

“家乡是值得我们奋斗一辈子的地方。”2013年,在国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后,俞铭丹满含深情地回到湘潭,在父亲的公司开启成长蜕变。

初入公司,学金融专业的俞铭丹显然就是一个“门外汉”。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她一头扎进车间,从了解产品工序流程开始梳理企业脉络,先后经历财务、人力及供应链管理等不同业务的历练。“工作时眼观六路,时刻留心师傅们的工作流程。下班后分秒必争学习专业书籍。”那段时间,俞铭丹常常是公司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

经过几年的基层锻炼,俞铭丹褪去青涩,变得更加成熟干练。2021年,俞铭丹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担任湖南韶力的执行董事。

这份责任远比她想象的更加沉重。当时,公司的管理方式比较传统,大部分环节仍然是手工核算,产品创新能力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俞铭丹在车间了解最新研发的锂离子蓄电池无人驾驶电机车。(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只有创新!”俞铭丹坚定地作出选择。一场公司内部的转型升级战随即打响。在她的带领下,湖南韶力优化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大力培养青年核心技术团队,陆续推出一系列新产品以满足市场变化和用户需要,有效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韶力的研发投入占比达8%。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5月,湖南韶力生产的国内第一台65吨三轴超准轨无人驾驶电机车出口蒙古国。这是国内第一台轨距达到1520mm、三轴传动的电机车,采用无人驾驶技术。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井下地上,驾驶员都可以坐在舒适的调度室,安全地进行远程监控、远程驾控。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产品促使生产效率提升4倍。

65吨三轴超准轨无人驾驶电机车的成功交付让俞铭丹深受鼓舞,在创新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湖南韶力先后实现国内电机车制造行业“四个首创”:国内首创高速窄轨电机车,提高运输效率50%;国内首创适合高海拔、高寒气候使用的特种电机车;国内首创永磁直驱电机车,首次将永磁直驱电机电传动一体化综合传动系统用于电机车;国内首创窄轨多功能工程电机车,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性能水平。2021年,湖南韶力成为国内拥有最全井下无人驾驶系统生产资质和安全资质的厂家。

2023年初,俞铭丹带领团队开始研发永磁直驱电机,经过10个月的反复研究实验,企业成功攻克智能外转子永磁直驱系统、智能永磁驱动传动系统等关键技术,并于2023年11月成功实现设备交付。目前,湖南韶力已与云南、山西等矿山企业签订300多万元的购机合同。

锐意改革

企业家精神是什么?俞铭丹的回答是,“顽强拼搏、知难而进的创业精神,勇于创新、志存高远的进取精神。”

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俞铭丹将目光投向公司的数字化改造,谋划着以数智化赋能矿山装备制造行业迭代升级,将“韶力”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为有效打破公司各部门数据“孤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俞铭丹全力推动公司“上云上平台”,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快推动智能化改造步伐。

采访时,只见俞铭丹轻点鼠标,电脑屏幕出现跳动的数字,当天产能产量、产品生产成本、各工厂库存量等信息跃然眼前。“这是我们开发的韶力移动智能云平台应用系统,可以随时收集公司运营数据以及产品交付情况,助力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俞铭丹自豪地介绍。

这一数字化平台将公司各层级系统间数据资源集成共享,实现订单从销售到采购、生产、入库、出库全过程闭环管理。“产能不平衡、品质管控难、即时协同作业难等问题迎刃而解,生产运营效率提高30%。”俞铭丹说。

俞铭丹介绍公司研发的锂离子蓄电池无人驾驶电机车。(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除了推动“企业上云”,加快管理变革也是推进湖南韶力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2023年9月,湖南韶力成功完成股份制改造。俞铭丹希望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势,以企业股份制改造为实现路径,通过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推动科技及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上市工作,湖南韶力将抢抓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机遇,加速科技与金融高度融合,力争在2至3年内在国家‘新基建’领域争取更大发展。”俞铭丹说。

传递爱心

从跻身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俞铭丹在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不忘反哺家乡,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是社会的,为社会承担相应责任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俞铭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近日,湘潭县易俗河镇吴家巷社区居民小尹在参加湘潭县助残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技能培训会后兴奋不已。“像这样的小组件,我一天能加工50个,按每个3.8元加工费计算,一天能够赚到近200元!”小尹说。

这是湘潭县助残志愿者协会从广东引进的一个代工项目。由厂家提供原材料,协会组织残疾人加工,产品验收合格后由厂家负责回收,并支付代工费用。残疾人培训合格后,与协会签订协议,就可以在家里生产,获得报酬。

2023年10月,俞铭丹与其他4名企业家发起成立湘潭县助残协会,协会通过开展公益项目,为有创业或就业需求以及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帮扶。目前协会已经服务残疾人100余人次。

湖南韶力还成立了韶力爱心基金,每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等。截至目前,湖南韶力累计帮扶60余名贫困学生及困难人员,发放补助金30余万元。作为湖南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单位,湖南韶力每年助残投入各项经费达360余万元。

对俞铭丹而言,做公益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谈及未来发展计划,俞铭丹表示将用公益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传递爱心和正能量,为更多困难群众带去温暖和希望。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杨阳 陈颖

0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