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降温了?今年的港股行情和以往有哪些不同?

具光谈财经 2024-05-24 05:48:40

港股恒生指数近期自4月19日收盘的16244点涨至5月20日收盘19636点,期间累计涨幅惊人。然而,恒指于5月21日、5月22日连续收跌。港股的“春天”来了一个月便又“入冬”了吗?这波降温后,港股还能再度升温吗?后续的持续性如何?哪些板块更加值得关注? 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今年的港股行情和以往有哪些不同?

近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港股大幅上涨,国泰君安认为,本轮港股上涨与2023年港股反弹存在差异,2024年港股行情的可持续性更强。

具体来看港股在2023年和2024年的走势背后的逻辑:

1) 去年港股市场主旋律是强预期多次在弱现实中下修。

2) 今年是港股过度悲观定价持续修复,风险事件逐步出清。

国泰君安认为,港股在近期大幅走高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分歧和震荡,但随着中国在经济、政策领域不确定性的降低,海外流动性环境逐渐转向对港股市场更有利的方向,港股市场仍有上涨空间。此外,港股互联网行业季度业绩表现较好,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的营收普遍超出市场预期。

前期火爆的港股为何暂时降温?

近期或是港股行情的第一阶段,外资进行“高低切换”回流港股,短期内外资共振驱动港股走强。4月份以来,美债收益率在高位震荡,压制了美、日等估值较高的资产但未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海外机构投资者愿意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机会,回流港股“洼地”,推动港股的空头回补,进而吸引内资加仓。

值得一提的是,兴业证券认为,港股行情大涨之后可能会有一些震荡风险,过去数年形成的熊市思维使得港股风险偏好的改善不会一蹴而就:

l 历史经验看,每当内地买方和卖方一致看多的时候,港股行情至少会有震荡,牛市论和夺取定价权的情绪往往是反向指标。

l 2季度后期3季度初,美国高利率环境对商业地产、金融机构的压力增大,如果10 年期美债利率居高难下,或引发局部金融风险;叠加6、7月份是外资传统度假季,届时外资可能从高低切换的逐利模式转为避险模式。

下一波行情会如何点燃?持续性如何?

今年港股行情有望螺旋式上涨,港股行情第二阶段的驱动力,或将是核心资产基本面改善超海外投资者预期:

l 下半年中美经济相对动能更有利于中国资产,美国经济环比动能减弱,中国经济动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l 今年恰逢共和国75周年大庆,也是疫情之后彻底恢复正常的第一年,政策导向更加积极。

l 8月份港股上市公司中报季,港股龙头的业绩指引或更乐观,从而吸引更多的内资和外资做多资金增持港股。

总之,本轮港股行情的持续性关键在于中国经济改善的持续性,一旦短期行情因为情绪的波动而震荡,或可考虑逢低配置港股核心资产。中期来看,港股修复性行情、多头市场的格局将会在未来半年甚至一年内有望延续。

除了外资,还有哪些资金有望持续支撑港股?

从南向资金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

1)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人民币2464.39亿元;

2) 近三个月,南向资金净流入2174.06亿元。

(数据来源:Wind,2023-06-30至2024-05-20,华夏基金整理)

这意味着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流入港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近三个月。如果重点观察今年4月以来的日度净流入额,我们能够发现,4月中上旬港股市场经历了较大级别的资金回流,4月16日单日最高流入近百亿,且港股持续上涨的5月中上旬,南向资金也基本维持了净流入的趋势。国信证券认为,这表明资金持续看好港股市场后市的表现,市场关注度升温。

此外,通过公募基金一季报不难发现,主动权益基金正在加仓港股。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港股市场配置比例为9.33%,相比2023年四季度末提升了0.62个百分点。

(信息来源:《华西证券-投资策略周报:“南下资金”与本轮港股上涨的内因探究-240428》)

值得一提的是,受制于港股市场 21 年以来的持续回调,目前公募基金配置港股仓位仍然较低,普通股票型基金 24年一季度配置港股的平均仓位在15%以下,虽然相较于23年四季度出现了小幅提高,但相较20年一季度26.88%的历史高点仍有相当的距离;而偏股混合型基金配置港股的平均仓位不到10%,处于历史28.57%分位点。总体而言,公募基金配置港股仓位处在历史低位,未来有较高的上升空间。

如何布局港股的高胜率投资?

兴业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忆东认为,相比其他股市,今年港股高股息资产的性价比更高,不论未来有没有港股通的股息红利税减免,能源、电力水务等公用事业,还有地产、原材料、金融等领域的港股高股息央国企龙头,依然有较强的配置吸引力。

而第二类就是高质量盈利的核心资产。国内的基于老百姓新兴消费需求相关、出海相关、新质生产力相关等领域中,能够实现“赢家通吃”、持续保持高质量盈利的优秀公司,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新时代核心资产,涉及板块包括互联网、消费、出海产业链、先进制造等。

为什么说互联网龙头是今年港股核心资产的主战场?

第一,估值较高的性价比。

一些互联网龙头的估值在今年年初已经降至了价值股的水平,比如腾讯、阿里。过去两年,由于外资过度悲观,持续抛售,以至于矫枉过正,相关板块跌得太多。港股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和美股同类公司的估值对比,港股有一定的性价比。现在来看,若互联网后续的业绩能够有所企稳甚至改善,估值有望迎来向上的修复。

第二,有望受益于中国高性价比消费的兴起,而海外业务或成为新增长点。

互联网龙头或受益于中国经济的企稳以及高性价比消费的兴起。以电商为代表,该细分平台受益于居民部门追逐高性价比、追逐平替、追逐更加实用的消费:

1) 从数据来看,2024年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3万亿,同比增长12.4%,远远高于线下消费的增速。

2)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一季度是2.8万亿,增长了11.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以上。

微观经济层面看,低端消费和高性价比消费的增长更快,网上消费或受益于该趋势。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企稳复苏,互联网的广告业务今年也会重新恢复弹性。

海外新的增长点方面,当前无论是拼多多还是阿里、京东、美团,他们都在加大对于海外的布局,且在东南亚市场和欧美发达市场的增长较快。

第三,和股东股权文化有关。

这两年互联网上市公司,特别是龙头公司,不断改善股东回报,显著提升回购力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红。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知到互联网基本面的变化,特别是发布中报以后,空头回补的力量以及一些主观多头加仓的动能或将提升。所以,张忆东认为,现阶段互联网板块的行情或许只是一个前奏和预演,不排除六七月份会有一个显著的震荡调整,但到了中报之后,有望实现基本面和估值面双向改善的戴维斯双击。

如何配置港股?哑铃策略配置正当时

据悉,恒生科技指数弹性更大,偏向进取性,而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防御属性突出。剔除市场因素后的走势进行比较,两指数走势呈现负相关。

科技与红利分别为成长与价值风格的核心,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同时抓住科技与红利两大主线可以有效抵御风险、增厚收益。

国信证券实证表明,23年等权配置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录得6.39%的超额收益。科技红利双主线齐头并进,成长+价值哑铃策略配置正当时。

(以上信息及观点来源:《国信证券-恒生科技指数ETF及恒生红利ETF投资价值分析:港股哑铃策略的两端-240517》、《兴业证券-全球策略深度报告:新时代的港股核心资产-240514》、《国泰君安-策略研究报告:港股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240520》、《【首席声音】港股已快速入夏?最懂港股的钻石分析师独家分享!直戳最核心的十问十答》)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阅读:0

具光谈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