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已经成功返回地球,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平安回家!在结束半年的太空任务后,航天员需要对地球上的环境进行再次适应。为了帮助航天员的免疫力尽快恢复,他们先要进行大约两周时间的隔离。然后再经过疗养,航天员就能恢复如初。
在神舟十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的步伐并不会停歇。预计在今年5月,我国将会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把新的物资送到中国空间站,为接下来神舟十四号航天乘组的到来做好准备。
在神舟十四号在轨期间,两个巨大的实验舱将会相继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我国的空间站建造将宣告完成。预计在10月,天舟五号又会把新的物资送上空间站,为年底到来的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做好准备。
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时,神舟十四号还没有返回地球,两个飞行乘组共计6位航天员将会在太空中会合,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时刻。两个飞行乘组将共同在空间站上待一周,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
中国载人航天能够取得如今举世瞩目的成就,都离不开广大航天工作者数十年兢兢业业地辛勤付出。这一路走来,我国航天科研人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才独立发展出自己的载人航天技术和空间站。
1998年,美国和俄罗斯共同主导了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早在建设之初,我国就表示过想要加入合作。但遭到了美国的拒绝,他们妄图封锁我们的航天科技。在那时,中国航天员还没有进入过太空。
到了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升空,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2005年,我国发射了神舟五号,两位航天员同时进入太空。在2007年,我国又一次表示希望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但最终仍遭到美国的拒绝。
2009年,美国更是通过了“沃尔夫条款”,直接禁止美国宇航局(NASA)与我国航天局开展任何科学技术合作。从此之后,我们彻底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
既然不带我们玩,那我们就自己造自己的空间站。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经说过:“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钱老前辈的这句话无疑极大地鼓舞着广大航天工作者。
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在两年的时间里,神舟八号、九号、十号相继与其对接,开展了一系列技术验证,我国成功掌握了手动和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2016年,天宫二号发射升空,用于验证航天员长期在太空中的飞行任务。在运行期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相继造访这个空间站。在圆满完成这些任务后,我国终于有能力开始独立自主建造中国空间站。
2021年,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迈出了我国建造空间站的第一步。此后,又经过了神舟十二、十三号的技术验证,我国将在今年全面完成空间站的建造。
虽然中国空间站是我们自主建造出来的,但我们对世界开放合作,包括美、俄、日、印、德、法在内数十个国家申请了中国空间站项目。在第一批空间站项目中,最终有17个国家入选。而美国因为技术不达标,被我们拒绝。
未来,中国空间站不但会进行外国科研项目,而且还会有外国宇航员造访。欧洲航天局(ESA)的一些宇航员为了早日能够飞上中国空间站,目前正在学中文,因为我国的空间站完全是中文环境。
倘若俄罗斯航天局退出国际空间站合作,老化的国际空间站很快就会面临瘫痪,预计最久只能撑到2024年。到了那时,中国空间站或将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绝对不能让美国人进入,要不然美国又说偷学的是美国的技术。
在空间站给打个洞咋办,,。
2003年神舟五号,2005年还是神舟五号。文篇严谨度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