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九分落实”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人民法院报 2024-05-25 11:29:22

4月17日至1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率调研组围绕脱薄争先、诉源治理工作来到甘肃法院调研。调研组一下飞机,便马不停蹄赶到这里,同甘肃省另外两家薄弱法院——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法院、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负责同志一起研究脱薄工作。张军院长在甘肃法院调研脱薄争先、诉源治理工作时要求:“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要把质效放在第一位”“要把管理放在第一位”。这三个“第一位”中,学习是基础,管理是手段,质效是目的。我们要抓学习提素能、抓管理提质效,用“九分落实”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依靠学习跟上审判工作现代化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面对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重任,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我们要坚持以学促干,依靠学习跟上、适应审判工作现代化需要。

一是要学懂理论明方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党的全部理论的“两个基本点”。法院干警要时刻铭记,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人民”二字规定了法院的基本性质。学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入脑入心入魂入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裁判导向和价值取向。

二是要学深业务提素能。审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必要的实践历练。司法审判实践没有止境、法学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国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社会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时俱进,法律法规因时因势立改废释,打铁还需自身硬,办案务必勤学习。每一名法官,不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能力大小,都要不断学习司法审判业务。要围绕主责主业、主题主线,通过组织培训和自主钻研,不断提升公正司法的专业素能。

三是要学好法纪守底线。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来说明司法不公的危害性:“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我们要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切实把纪律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深化“三个规定”落实,靶向整治突出问题,跟踪通报正反典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

依靠管理做强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我们要牢牢抓住审判管理这个“牛鼻子”,做到敢抓善管、精准施策,做强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保障。

一是要压紧“管理者”责任。审判管理作为业务中枢,是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院庭长作为审判管理者,首要任务是抓管理,要扛起主体责任,不能靠审管办“包治百病”。要及时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完善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从严从实明晰院长、副院长、专委,庭长、副庭长,合议庭及审判长、承办法官、其他成员,独任法官等审判人员和审判组织的权责,照单履职、缺位必究,有效解决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通过有序有度、有力有效地管理,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二是要规范“阅核制”落实。提出庭领导阅核全部案件、院领导阅核重大案件,是压实院庭长监管职责、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提高审判质效的重要举措。要客观评估总结,加强分类指导,逐步提升为统一的制度规范,实现有序放权与有效监管有机统一。

三是要对照“施工图”发力。2024年版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是各级法院抓管理的“施工图”。新指标体系坚持质量为本、兼顾效率、注重效果。要在学习研究上下功夫,弄通指标背后的考虑、体现的导向、相互的关系,知其所以然,增强行动自觉。要在靶向整治上下功夫,对照趋劣指标倒查原因、责任和作风,以实的措施、严的责任、好的作风夯实管理。要在全员考评上下功夫,考评公正服众可激发动力,反之会挫伤积极性,做好分类精准考评,方能把大家的干劲鼓起来。

依靠质效书写审判工作现代化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人民法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狠抓提质增效,建设法治中国。

一是要砥砺初心抓质量。案件质量是司法审判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如我在诉”的意识站在诉讼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就会发现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一种最起码的要求;若以一分为二的态度反思上诉、再审、赔偿、信访案件背后诉讼群众的感受,就会发现案件质量距离党的要求和人民期盼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要把初心使命写在办案质量上,要以“头拱地”的决心抓案件质量。

二是要锚定时间提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务院紧锣密鼓推动“一件事一次办”“高效办成一件事”,核心就是减时间以提效率。“案-件比”的“案”限一审、“件”限范围,其实一审二审都是为了解决“一件事”,若从当事人角度看“事-件比”,则件数更多。

三是要跳出法院看效果。司法审判囿于法律效果,容易一叶障目。要悟透每一个案件都事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事关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站在田间地头找感受,心系每一个裁判都关乎人民利益、愿望、权益、福祉,厚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张俊峰(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