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1985年,军部小食堂被叛徒枪击前后

峻辉聊过去 2024-04-25 03:44:43

1985年6月,时值越南战争期间。

解放军67军中越前线驻地,突然传来阵阵枪响。

在戒备森严的的67军军部小食堂,竟有人持枪向军部首长射击!

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作为刺杀事件亲历者的黄新将军,又有着一段怎样的回忆?

军部小食堂突发枪击

1984年,中共中央做出调拨解放军大部队,轮番前往老山与者阴山作战的决定,史称“两山轮战”。

1985年春节不久后,解放军67军奉命开赴云南,参与对老山的轮战。

身为67军参谋主任的黄新将军,随部赴滇作战。

殊不知这一遭,黄新将军竟会与自己的父亲一样,遭遇刺杀。

6月30日晚上,67军军部首长在结束一天的作战任务后,齐聚军部小食堂。

接到作战命令后,很多首长到了饭点都会下到基层部队,与战士们同吃。

留在军部工作的将领们,也会同一时间在小食堂开饭。

然而这一次所有人都未料到,竟有人手持冲锋枪,在静静观察着小食堂的动静。

当晚的饭桌上,67军将领们尽数到齐。

张志军军长坐在饭桌中间,对着门口,佟宝存副军长、粟戎生参谋长、政治部刘主任、黄新参谋主任,分别坐在军长的两侧。

跟平时一样,饭桌上大家在不停讨论前线事宜。

可忽然间,一阵急促的冲锋枪点射声传来!

与此同时,一行子弹从黄新将军耳边划过,带起一阵冷风。

身经百战的各位将军,立刻反应过来有意外发生,赶紧卧倒在地,寻找掩体。

与此同时,又是一段长点射来袭,二十多发子弹打了过来,直到一梭弹夹打空。

趁着这个间隙,军部各处的人迅速冲出,黄新将军也夺门而出,跳出门外躲在附近一个土坡处,观察着外面的情况。

“砰砰!”

远处又传来两声枪响,就是不知道是我方追击战士所为,还是凶手仍在作案。

很快,黄新将军的警卫员侯卫东赶到身边,将其护送至不远处一间木板房,寸步守候。

在侯卫东之后,其他首长的警卫员们也迅速到位,弯着腰从四处靠近小食堂。

没多久,好几位负伤的首长就被抬了出来。

黄新将军赶紧跑了过来,检查几位首长的伤势。

张志坚军长右臂被子弹击中,好在没有伤到骨头,受伤不重。

刘主任右胸、手臂、手掌多处中弹,失血严重,好消息是没有被射到内脏。

还有一名炊事班的战士小于,身中两发子弹,脾脏、肾脏被击穿,失血过多陷入昏迷。

黄新将军赶紧指挥卫生部的人员,将伤员送往最近的142夜战医院,并通知院方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伤员。

此时,众人尚不知道作案凶手到底是谁,还以为是越南方面的特工来袭。

因此,佟宝存军长、粟参谋长迅速前往指挥所,指挥部队做好战斗准备,防止敌人趁此机会发动偷袭。

黄新将军一下子成了现场最高指挥,而捉拿凶手的重任,也落在了他的肩上。

凶手是谁?

黄新将军立刻召集军部人员,召开紧急会议。

战争期间,各部门效率极其高效,在没有任何布置的情况下迅速运转起来。

会议5分钟后,凶手就被初步锁定——炊事班战士王忠秋。

据悉,来自通信班的女战士孔红,工作期间亲眼目睹了王忠秋手持枪械,向军部小食堂射击的全过程。

事发时,孔红正在小食堂后方的通讯车中当值。

6月的云南,空气格外炎热,因此战士们进入通讯车后,都会把车的门窗打开通风。

当时,孔红正坐在车厢后方用餐,突然就听到一阵枪响。

下意识的抬起头,只看到一名身着解放军军服的士兵,正端着一把冲锋枪,通过窗户向小食堂射击。

孔红当场被吓懵,缓过神来时凶手已经完成刺杀,夺路而逃。

她很快将情况报告上去,孔红虽然叫不出那名战士的名字,但大家都在军部工作,她十分肯定的表示,那个人就是司令部炊事班的炊事员。

军部管理处赶紧查验炊事班人员,发现王忠秋的确不见了身影,配枪也消失不见。

基于此,王忠秋的凶手身份几乎可以被坐实。

接下来,就是对这个叛徒的全力搜捕。

王忠秋手里还有子弹,要是让他闯到别的地方,极有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亡。

黄新将军赶紧组织会议,与众人一起商讨捉拿凶手的方案。

他提出,从几次枪响和凶手几次露面的地点入手,以这两条线为线索,沿着两条方向进行搜捕。

各部人员,有的分析凶手逃跑路线,有的提供线索,众人很快就确定了一条抓捕方向。

据警卫连连长表示,他在听到枪声后立刻冲到外面,一边警戒一边顺着枪声观察,发现周围只有右边山坡上,有一道身影在往外跑。

当时正是饭点,战士们大多都在食堂吃饭。

因此可以大致锁定,这个人应该就是王忠秋。

警卫连连长直接追了上去,只可惜刚追出几十米,那道身影就忽然消失不见。

“他消失在什么地方?周围是什么地形?”黄新问道。

连长表示,王忠秋消失的地方,距离军直属分队驻扎地点很近。

并补充说:“我估计他不敢往那里跑,当时很多人都听到了枪声,开始往外冲。”

“你当时距离他有多远,他有没有可能穿过公路,跑到对面的山上去。”黄新又问道。

“我们相隔不过几十米,从我追出去到他突然消失,一共也就十几秒,应该不可能跑过公路,毕竟那地方距离他消失的地点,足有三四百米。”连长回忆说。

接着,黄新又让他仔细回忆,凶手消失的地方有没有可以躲藏的地方。

连长一拍脑门说道:“周围好像有一个蓄水池!”

黄新突然想到,凶手极有可能躲到了蓄水池中。

于是他赶紧命人将水池盖住,再派出人员严格看管巡视,一旦发现凶手,马上逮捕!

如有反抗,就地击杀。

随后,黄新将军又进一步作出部署。

首先,在我军驻地各处设立多个岗哨,防止凶手越境跑到敌人领土,或者悄悄溜到大后方。

其次,在内部展开严查,查明王忠秋身边是否还有作案同伙。

最后,对此事作出反省,查明事情的真相。

凶手落网,水落石出

命令下达,67军军部闻风而动,迅速行动起来。

黄新将军一行人,忙碌到次日凌晨4点多钟。

随后,他又赶往医院看望张军长等人。

军部的各位领导基本无碍,可炊事班的小于战士,却因为伤势太过严重,牺牲在了医院里。

而当黄新将军回到军部后,马上收到了来自看守人员的消息,王忠秋找到了!

7月1日早上五点半,战士们在清查蓄水池时发现,里面有异样漂浮物,打捞起来一看,正是已经死亡的王忠秋。

尸检发现,王忠秋是用冲锋枪自杀身亡。

将其从水中捞出来时,尸体已经僵硬,估计至少已经死亡8个小时以上。

猜测认为,他或许是认为被封在了蓄水池中,求生无望,这才选择饮弹自尽。

军事小食堂刺杀案件,凶手落网,接下来只剩查明真相。

在相关单位连续多日的突击调查后,发现王忠秋走上背叛犯罪道路的原因有三点。

首先,其性格本就十分极端。

据悉,王忠秋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加入军队的初衷就是为了谋一份职业,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随队来到前线后,他目睹了不少野战医院伤员的惨烈情况。

其中还有不少人,与他是同乡。

战争的残酷性让他颇为感慨,觉得加入军队这条路走错了。

与此同时,王忠秋军队之外的生活似乎也不顺利。

他和女朋友始终没能修成正果,原因是女方家里反对。

来到军队后,与女友的联系也越来越少,眼看这段感情就要无疾而终。

事业与爱情的双重打击,让他逐渐对生活、对前途失去希望,焦虑不满的情绪也逐渐演变为对军队的失望,最后酿成错事。

其次,王忠秋是一个猜忌心很重的人。

来到前线后,因为交通不便迟迟收不到家中的来信,他就觉得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从6月29日开始,部队将士开始轮番上阵,王忠秋不知从哪里听到的流言,以为像他这样表现不好的战士,都会被送上前线。

本就懒散怕死的他,悲观的以为自己马上就要上战场,因此格外焦虑。

最后,王忠秋对战争的恐惧,促使他踏出了犯罪的一步。

从6月中旬开始,67军部队开始轮流上前线,这是为了锻炼部队的实战能力,也是军队的要求。

为了鼓舞将士们,军队机关干部已经深入到前线,处处为战士们做表率。

可王忠秋却十分排斥上战场,认为军部领导好大喜功,所以才主动来到前线。

认为自己即将上战场的命运,是军方领导造成的,因此颇有怨气。

轮到上前线的那天,王忠秋谎称自己得了病,当了逃兵。

回到宿舍后,他写下一封遗书,然后开始计划对军领导的刺杀。

晚饭间,他看到小食堂桌子上摆了几幅碗筷,就知道今天会有领导在此用餐,于是早早做好了准备。

当张志坚、黄新等将领用餐时,他扣响了扳机...

结语

因为一己之私,因为对上战场的恐惧、对生活的不满,王忠秋走上了一条极端道路,险些刺杀掉67军的一众将领。

如此极端可怕的行径,着实令人后怕。

而落到走投无路、吞枪自杀的下场,也只能怪他自寻死路。

参考资料

人物专访文章回顾系列之卅四:黄新

0 阅读:70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