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种了一辈子地,突然被种子公司告上法庭。这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转折,也让许多人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种植行为会构成侵权?
秦大爷站在法庭上,满头大汗。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种了大半辈子的地,有朝一日会因为留种的事情被告上法庭。窗外正值盛夏,蝉鸣阵阵,而他的心却如坠冰窟。
法律故事秦大爷坐在自家的老旧电视机前,听着天气预报说最近雨水充沛,正是个播种的好时节。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想着去年收获的那批“南粳9108”稻种长势喜人,今年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多年前,秦大爷还只是个普通农民,种着祖辈留下的十来亩地。那时候,留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可随着年岁渐长,他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土地,外出打工。村里的荒地越来越多,他的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与其让地荒着,不如我来种。”秦大爷开始流转周边的土地。从最初的几十亩,到后来的数百亩,一转眼,他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承包了整整973亩地。
他像往常一样,用去年精心筛选的稻种开始播种。 谁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决定,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
某个闷热的下午,几个陌生人来到他的田边,说是种子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告诉秦大爷,他使用自留种子的行为侵犯了公司的权益,要求赔偿50万元。
“我种了一辈子地,头一次听说自留种子还能侵权。”秦大爷不服气地说。当地法院的判决让他更加困惑:因为他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经营近千亩土地的种粮大户,所以他的自留种行为确实构成了侵权。
案件一路打到最高院。最终,考虑到秦大爷并没有销售种子的行为,赔偿金额被降到了10万元。可这个结果依然让秦大爷难以接受。
回想起当初,秦大爷坐在自家的老藤椅上,望着远处绿油油的稻田。他还记得第一次买“南粳9108”稻种时,种子公司的推销员信誓旦旦地介绍这个品种如何优良。可谁能想到,自己精心培育的种子,竟然成了侵权的证据。
深刻教训网友热议:“这不是把老农民往绝路上逼吗?种子都不让自己留了,那以后种地的成本岂不是要翻倍?”
还有网友说:“ 这个判决其实是在保护创新。种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品种,如果人人都自留种,谁还愿意去搞育种研究?关键是要看规模,小农户自留种和种粮大户自留种,性质是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