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越军虽然已是一支实现正规化军队,但依然使用了很多当年打游击时用过的战法,除了地雷战之外,还有一种所谓的“竹签战”。越南境内多山,多丛林,在这样的地形下,非常适合散兵游勇的游击战,正因如此,越南在各个历史时期抗击日本、法国、美国军队时,将以竹签阵为代表的游击战法发挥到了极致。
越南军队开创竹签战,与其地理因素直接相关,越南北部盛产毛竹,得到竹签很容易,一抬手就有。越南军队就地取材,根据自己的需要布置竹签阵地。在与美军较量的过程中,越南军队布置了各种陷阱,并在陷阱中安放竹签。有的大竹签用来对付汽车轮胎,小竹签则是用来对付步兵。一旦步兵踩上竹签,靴子就会被竹签扎破。如果仅仅是竹签,还倒罢了,越南人还经常将竹签和地雷混合使用,地雷埋在竹签下边,一旦士兵拔除了竹签,就意味着触发地雷的开关,令人防不胜防。后来,我军后勤部门着手对解放鞋进行改造,鞋底增加了毡子,改善了鞋底容易被刺破的缺点,受到前线官兵的好评。
部队进入战区后,各连马上就投入了作战行动,由于此次参加轮战时间长达近一年。各连充分发挥独立性强,机动性大的优势。侦察兵们经常组成小队脱离建制单位,独立长时间地执行作战任务。越军对到达前线的第43军侦察大队已经有所警惕,对于解放军的传统战法也有所掌握,早早的就让越军前沿各部做好防偷袭防摸哨的准备,但是没想到43军的侦察兵们一下子化整为零消失在雾气弥漫的丛林里,让越军颇为紧张。
但是没有想到,我军战士为抢救越南“老百姓”而反被“越南老百姓”枪杀的开战事例第一天就出现了。后勤补给线被“越南老百姓”偷袭的事在开战第一天也有通告。伤员和担架队更是“越南老百姓”的射杀目标。越军的特点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化整为零,化军为民,只保留帽徽和军衔标志证明身份,钻进山林里、化装成老百姓,不断对我军发动偷袭。当时我军的很多高层指挥员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手,有些跟着老部队参加过当年的大剿匪。所以当越南战场出现这些特殊情况时,我军很快就反应过来。
后来在作战样式上,首先是组织开设观察所(哨)、照相、调查询问、抵近侦察等。让部队尽快熟悉战区的敌情地形。二是大胆实施伏击、袭击、诱俘等作战样式,曾一度令当面越军不敢再出来巡逻,又以香烟,食物等物资引诱其进入伏击圈。通过积极开展侦察作战活动,积累了从选择战机到确定方案和组织实施战斗的全过程的经验。三是积极探索战场侦察手段的运用。如1984年12月初,通过战场观察掌握了越军行动规律,实施伏击捕俘一举成功,取得了俘敌侦察班长1名,毙伤敌5名的战果。四是完善引导炮兵射击,以抵近观察的优势精确引导前沿炮兵火力对越军实施压制,遮断和拔点。
在轮战期间,大队共开设观察所59个,抵近观察4290余人次,渗透侦察122组次,组织各种战斗34次。共俘虏越军16名(押送中亡8名),击毙143名,击伤23名,攻占越军班防御阵地3个,摧毁越军驻兵点11个、仓库2个、桥梁1座;缴获机枪1挺、冲锋枪14支、单兵火箭发射筒12具,以及其他部分军用物资。全大队牺牲2人,伤20人,以很小的代价对当面越军造成强大威慑。
我军总结:自己面对的敌人是一支中国军队的“影子部队”。越军从战略战术到作战风格,都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军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