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多是“拖”出来的?医生:出现“1痒2红3痛”,早做肝癌筛查

界嘉谈养护 2025-04-27 18:39:14

在健康的众多威胁中,肝病往往以“沉默的杀手”姿态出现,很少有疾病像它这样,在早期时毫无声息,而一旦发现多已进入危重阶段。许多人对肝脏的状况缺乏警觉,总认为没有明显不适就不需担心。实际上,许多严重的肝病,尤其是肝癌,往往就是在人们反复忽略、拖延中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关于肝病是不是“拖出来的”,医生的回答几乎都是肯定的。从医学角度来看,肝脏的代偿能力极强,即便部分已经受到损伤,仍能支撑身体的运行,这样的特点使得肝病早期往往不易被察觉。然而,肝病的逐步发展并不会停止,它会在漫长的“拖延”中悄悄积累,到一旦进入不可逆的阶段,治疗难度和后果将大大增加。

人们之所以容易拖延肝病的检查和治疗,主要源于对临床症状的不了解。许多患者以为肝病只是肝区的疼痛,实际上,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只有当病变累及肝包膜或周边组织时才会出现明显疼痛。因此,即便并没有剧烈的疼痛感,也不能说明肝脏健康无恙。肝脏疾病的信号更加隐蔽,有时仅仅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症状。例如,“1痒2红3痛”正是医生总结出来的典型信号。这三种表现,看似平常,却是肝病侵袭身体的警示。

所谓“痒”,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肝脏损伤、胆汁代谢受阻时,血液中胆盐、胆红素等物质不能顺利排出,会刺激皮肤导致瘙痒。许多人把皮肤瘙痒当作皮肤病,盲目外用药膏,殊不知这有可能是肝病的第一信号。如果排除了皮肤表面疾病,长期皮肤瘙痒不能缓解,就应考虑肝脏、胆道等内部器官的问题,不可掉以轻心。

“红”则表现在多个方面,最典型的是手掌出现发红,被称为“肝掌”;或者鼻翼、脸颊发红。这些红润并非健康的“好气色”,而更多是体内雌激素代谢失调、血管扩张等与肝脏功能异常有关的反应。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牙龈肿胀,都是肝脏损伤后凝血功能减退造成的。这些平日里容易忽略的小症状,实则可能是肝病早期发出的警报。

“痛”虽然出现得较晚,但一旦出现,往往意味着疾病已经进入了较为严重的阶段。例如右上腹隐痛、胀痛或持续性不适,甚至放射至右肩背部。部分肝癌患者还会出现身体局部的隐痛或钝痛,在体检时才偶然发现肝脏肿块。这个时候不但病情进展较快,治疗难度以及预后也因此大大降低。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肝病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比如肝炎病毒携带者、长期大量饮酒、肥胖、脂肪肝、家族中有肝癌史的人都属于高危人群,这些人更应定期筛查。但现实中,不少高危人群没有做到定期体检,甚至因为工作忙碌、经济压力或侥幸心理而一拖再拖,等到症状明显时,病情往往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医学发展至今,早期发现与及时筛查被证明是防止肝病恶化、降低肝癌死亡率的关键,目前肝癌筛查技术早已成熟。通过血液检测甲胎蛋白(AFP)、肝功能检查、腹部彩超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发现早期肝脏病变。特别是对于有上述“1痒2红3痛”表现的人群,或有高危因素的群体,周期性肝脏筛查应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不要等到“感觉明显不舒服”才行动,否则为时已晚。

肝病的绝大多数悲剧,并不是突然发生,而是拖延与忽视的必然结果。只有正视肝脏健康,认识到“1痒2红3痛”等蛛丝马迹的意义,警觉身体微妙变化,并主动定期体检和筛查,才能守住健康的底线。肝脏不会无故“抱怨”,等到它发出信号时,已经是在向人们求救了。与其把疾病拱手让给“拖延”,不如用科学和行动筑起最后的防线。

1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