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编辑:嵌入式大杂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02年,中国急需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却受制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压缩机技术,每日需支付2亿元专利费。

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崔连顺科学家出现之前,我们只能在技术封锁面前无奈叹息,但她带头自主研发的压缩机如今却在戈壁滩上发出轰鸣,每天为国家节省2亿元运营成本。
美国的技术敲诈西气东输,一条贯穿中国东西的能源大通道,肩负着国家能源发展的重任,也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来自于网络
它把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运往东部,可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东西部共同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意义十分重大。
这项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需要一种关键设备——高精度压缩机,它像“心脏”一样,驱动天然气在漫长的管道中流动。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可当时只有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掌握着这项核心技术。他们企图利用技术优势获取高额利润,控制中国的能源安全。
通用电气公司一方面限制对华技术出口,另一方面又收取高昂费用,这种做法不仅让中国在经济上蒙受损失,更阻碍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不利于中国整体发展。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因此双方在北京展开了谈判,而这场谈判足以决定国家的能源供应,但美国公司依然没有丝毫松口的想法。
通用电气公司高管态度强硬,将一份合同甩给中方代表,合同条款显示:每天必须支付两亿元的专利费用,否则无法使用他们的压缩机技术。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件事情引发国内强烈反响,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经济勒索,更是对中国技术能力的轻视和挑衅。
沈阳实验室的战斗号角
图片来自于网络
美国的技术封锁和高昂的勒索,并未让中国工程师们退缩,他们选择自主研发,迎难而上。沈阳鼓风机集团,作为中国压缩机制造业的先锋,毅然承担起这项重任。
总工程师崔连顺,一位在工程领域出类拔萃的女性,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展开技术攻关,与时间赛跑。实验室灯火通明,成了工程师们第二个家,也成了他们攻克难关的战场。

图片来自于网络
行军床、冰冷的饭菜、堆积的文献、复杂的公式图纸,记录着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崔连顺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研究基础理论,深入分析压缩机核心部件“三元叶轮”的工作原理和失效原因。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他们广泛查阅国外资料,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自主技术路线,崔连顺在黑板上写下“材料、工艺、测试”这三个关键词,作为团队研发工作的核心方向和目标。
研发之路并非坦途,团队面临着重重困难,实验屡次失败,方案多次被推翻,成员们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图片来自于网络
37个叶轮原型相继报废,绝望的情绪开始在团队中蔓延,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哭诉:“是不是美国人给我们下了咒?”崔连顺拿起一个报废的叶轮,用砂纸细细打磨,坚定地说:“咒是别人下的,命得自己挣!”
戈壁滩上的胜利凯歌
图片来自于网络
2003年春天,内蒙古的试验场格外寒冷,崔连顺穿着厚实的军大衣,目光紧紧锁定那台三层楼高的压缩机组,心情非常沉重。
这是西气东输工程的关键测试,已经进行了107次,这次是第108次,工程进度落后两个月,每天的延误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图片来自于网络
随着启动按钮的按下,整个大地都开始震动,仪表盘上的指针剧烈摆动,叶轮转速突然超过设计最高值,达到了110%,刺耳的金属摩擦声让人非常担心,情况十分危急。
有人喊:“停机!快停机!”崔连顺立刻阻止操作员,紧紧按住他的手:“坚持10秒!”

图片来自于网络
她把自己的工作前途、整个项目的成败,全部押在这短短的10秒钟里。这10秒,既充满了希望,也可能面临失败,是胆识与能力的较量。
10秒过去,压缩机组稳定运转,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崔连顺无力地坐在沙地上,捧起一把滚烫的戈壁石敷在脸上,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眼泪里,凝聚着九个月来夜以继日的付出,也凝聚着突破技术壁垒后的激动与骄傲,从此中国在这方面也不再受美西方限制。
中国制造的响亮声音国产压缩机成功运行后,通用电气公司的专家团队前来考察,目光中带着审视,他们带着一丝怀疑,绕着机器仔细查看,希望能发现瑕疵或找到抄袭的蛛丝马迹。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位金发碧眼的专家指着叶轮,忍不住问道:“你们……真的没有偷技术?”崔连顺自信地笑着,递过检测报告,语气坚定:“这是我们独创的热处理温度曲线,要不要了解一下?”
这句话有力地回击了对方的傲慢,更让通用电气公司意想不到的是,中国产压缩机的价格只有他们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而且耐用性还提升了40%。

图片来自于网络
面对如此显著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五年后,通用电气公司悄然退出了中国市场,崔连顺团队开发的叶轮技术走向全球,广泛应用于俄罗斯北极油气田和沙特沙漠管道等重要的国际项目。

图片来自于网络
2023年,沈鼓集团的展厅里,那个经历了无数风雨的第38号叶轮原型,被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它默默地讲述着当年艰苦创业的故事。
叶轮旁边,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工程师崔连顺退休前的话:“饿肚子时,窝头比蛋糕实在。”这句简单的话,体现了中国科研人员不怕苦、不作假的优良传统,也鼓励着年轻的工程师们继续努力。

图片来自于网络
现在,西气东输的管道已经超过两万公里,让几亿中国老百姓用上了干净方便的天然气。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像崔连顺一样的科研人员的付出。
在新疆的加压站里,年轻技术员小刘指着轰鸣的叶轮,骄傲地向徒弟介绍,他说,这台设备每天能节省2亿元运营成本。徒弟难以置信,觉得小刘在夸大其词。

图片来自于网络
小刘笑着拿出手机,向徒弟展示一条新闻报道,标题是《九个月打破五十年垄断》,戈壁滩上狂风怒号,叶轮稳定旋转,发出的声音是自主创新的强大体现,是中国崛起的时代象征。
西气东输是中国科技进步的一个耀眼成就,讲述了从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从技术封锁到走向世界的历程。它展现了中国工程师的聪明才智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核心技术不能依赖购买或乞求,只能通过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将会创造更多令人瞩目的奇迹,继续坚持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为国家繁荣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信息
美国垄断关键技术50年,我国女专家9个月打破,为国家一天省2亿
烽火杂志2022-01-2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464429420738693
好样的[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