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泽东写信,连续三次提及江青,李讷:可以看出爸妈的感情

江南明月照历史 2025-03-17 17:04:00

【前言】

在毛主席的孩子们里头,李讷是最小的,也是最受疼爱的一个。革命那会儿,毛主席东奔西跑,好多孩子都没能一直陪在他身边。可李讷不一样,不管毛主席工作有多繁忙,他都坚持亲自带着她,没舍得把她送到保育员那儿去。

【年纪最小,得到关爱最多】

1958年那会儿,李讷突然患上了盲肠炎,得赶紧住院动手术。而且啊,她小时候有过一次打针时针头留在肉里的经历,所以这次就打算一并把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阑尾手术挺顺利的,可就是在取那根断针时碰到了麻烦。因为时间拖得太长了,李讷体内的针头竟然移位了,医生找了老半天都没找到。没办法,最后只好把李讷抬到X光室,一边拍片子,一边慢慢找那根针。

后来,虽然针头最终是找到了,可手术并不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结果李讷手术后伤口发炎了,发起了高烧。

……决心能帮咱们战胜病魔,锻炼决心很重要……我妈急得不行,我心里也有点儿……她不踏实,特意打了个电话来,跟我聊了聊,这才放下心来。李讷,你再坚持几天,很快就能彻底好啦,有啥好怕的呢?

……你差不多十天后要去广东过年,没问题吧?到那儿可以悠哉地待上十多天,还能陪陪老妈。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李讷能同时得到爸爸妈妈的疼爱,说真的,她是兄弟姐妹里最享福的一个。就连那个不同妈但同个爸的姐姐李敏都坦言,她特别羡慕李讷呢。

【李讷的学生时代】

1949年,新中国诞生了,李讷那时候进了北京育英小学,直接上了三年级。那时候,不少干部的娃娃们也都在这儿念书。这所学校汇聚了北京顶呱呱的老师,特别看重孩子们的教育,老师们也都特别和善。所以过了好多好多年,李讷还是对小学那会儿的事儿记得清清楚楚。

小李讷受老爸的影响,从小就爱上了读书。毛主席亲手给李讷圈点批注过好多诗词,一共有1180首诗、378首词、12首曲,还有20篇赋,加起来足足1590首呢。上初中那会儿,李讷就能背下好多古诗。除了古诗词,她还读了不少国内外的文学、历史书。这事儿让她的中学同学们都惊叹不已:“李讷简直就是个小学霸!”

因为家里的特殊情况,李讷在学校对自己要求特别严,干什么都小心谨慎,怕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样一来,她就不太爱交朋友,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性格也就慢慢变得有点内向了。在年少那会儿,李讷长得特别好看,这都是爸妈遗传的。但她呢,却老想遮掩这份美丽,一门心思要建立无产阶级的思想和世界观。

慢慢地,那个原本活泼开朗的小女孩,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真的变得跟她名字相反了,变得“不善言辞”起来。

1961年夏天,李讷和她的堂弟毛远新又跑了一趟庐山,这回他们在那儿多待了好些日子。

李讷跟她爸爸一样,特别喜欢庐山。她说:“看那山,直直地立在大江边,爬上去得拐四百多个弯呢!”她觉得爸爸写的这首诗特别棒,“飞”这个字特别生动,“跃”这个字又特别威风。这些奇妙的文字,让本来就很壮观的庐山,又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上大学那会儿,李讷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上下都在忍饥挨饿,就连毛主席的女儿李讷也不例外。毛主席不光不让她带小零食,连多吃顿饭都不允许。后来,卫士李银桥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悄悄给李讷塞了点饼干。但这事儿还是让毛主席知道了,他大发雷霆。

1966年那会儿,李讷大学一毕业,就被安排到《解放军报》去做编辑工作了。

在解放军报社,李讷住在单身宿舍,屋里家具少得可怜,就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还有一个旧衣箱。这箱子是她从家里带来的老宝贝了。同事们挺纳闷,问她咋对这破箱子这么上心,李讷笑笑说,这是她爸以前用过的。

李讷打小就被毛主席教导,上学时不准坐小车,要么自个儿走路,要么跟大家挤公交,上班后这规矩也没变。有次下大雪,领导心疼她,想派车送她回家。李讷一听,连忙摆手:“好心的叔叔,真不用派车,我爸知道了准得说我!”

【二次婚姻,李讷感受到了家庭的幸福】

1966年5月份,李讷回到了北京。后来,在农场干活那会儿,她碰到了自己的头一任老公徐宁。

徐宁啊,原本是中央办公厅北戴河那边的一个服务员,地道的东北人。读书不多,但模样挺俊,人也机灵,待人热情。他瞅见李讷每天忙里忙外的,也不咋跟人打交道,心里就琢磨着帮帮她这个孤单的小姑娘。一有空闲,徐宁就主动凑过去,拉着李讷一块儿说说话,打打球。这么一来二去的,两人关系就慢慢亲近起来了。

打从1976年10月起,李讷的日子就变得孤单冷清了。中央办公厅给她安排了一间警卫局宿舍的四室房子,于是李讷就和儿子一块儿搬进去住了。

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李讷的工资连她和儿子的日常开销都维持不了。家里的被子得省着用,一半铺床上,一半还得盖。每天买肉的钱仅限一毛钱,结果儿子瘦得让人心疼。最拮据那会儿,李讷狠下心,把自己珍藏的书拿去旧书店卖了,那些书可是她的心头好,但那时候,能吃饱饭才是最要紧的。这样的苦日子拖了很久,直到后来给了她一些帮助和补助,李讷的生活才算有了点起色。

说起李讷过的那些苦日子,周围人其实都挺心疼她的。但那时候啊,大家心里也都有点犯嘀咕,生怕自己表现得太热心,会让人误会是想从她那儿捞点啥好处。而且说实话,就算真想帮忙,也真没那个能力。那会儿大家伙儿都是一穷二白,想帮也帮不到实处。

李银桥,以前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对李讷的生活特别上心。他老婆韩桂鑫,小时候还照顾过李讷,俩人感情特别好。毛主席走了以后,李银桥两口子老提起李讷,心里总琢磨着能给主席这个小闺女帮上啥忙。

有次,李银桥两口子到李讷家玩,聊着聊着就说到找对象的事儿了。李讷叹了口气,有点无奈地说:“谁会看上我呀?”李银桥夫妇连忙安慰她:“别这么想嘛,你爸可是个大人物呢!”

就在李银桥两口子正犯难的时候,一个挺合适的人选出现了,他叫王景清,以前跟李银桥在中央警卫团是战友,现在昆明军区的一个分区当参谋长呢。王景清之前结过婚,但因为老婆性格太强硬,俩人感情不和就离了。现在王景清单身有一段时间了,也想重新组建个家庭。李银桥两口子一看,这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啊!于是他们找了个机会,让李讷和王景清见了个面。

李讷初次和王景清碰面是在自个儿家中,聊着聊着,他俩发现性格挺合得来,也有不少共同话题。王景清虽说比李讷大了十多岁,但看起来挺显年轻。想当年,王景清在延安警卫团那会儿,就见过还是个小丫头的李讷,那时候的战士们都喜欢逗她玩儿。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人居然还能再见面。王景清是个过来人,生活经验一大把,对李讷特别体贴、照顾。就这么一来二去的,两人见面的频率越来越高,最后干脆就确定了关系,成了一对儿。

结婚后,李讷和她老公特别尊重对方,也深爱着彼此,小日子过得和谐又美满。

王景清提起过,李讷身子骨弱,家里大小事务他都得管着,买菜烧饭这些活计基本全揽下了。而李讷呢,对老公也是体贴入微,敬重有加。以前她从没碰过针线,但慢慢地也开始尝试给老公做衣裳,织毛衣啥的。

李讷晚年过得非常朴素,她身上的毛衣毛裤,全是以前的旧衣服,拆了再重新织的。朋友们常跟李讷说,让她去买点新潮的衣服穿穿,别再老穿那些老掉牙的了,但李讷总说,她舍不得花那钱。聊到现在的日子,李讷感慨道:“那些年,就我一个人赚钱,还得拉扯个孩子,过得紧巴巴的,还好老王来了,日子才宽裕点。”说着,李讷转头看向王景清,还开玩笑说:“现在咱们家,老王地位最高,他就是我们的财神爷。”王景清坐在旁边,咧嘴笑了笑,啥也没说。

李讷跟朋友聊天时,老提起各级组织和老百姓对她的关怀和喜爱。

1981年那会儿,李讷在中央警卫团上班,领导考虑到她的生活需要,就给她安排了一套有四个房间的房子住。

李讷和王景清喜结连理时,好多中央的大领导和以前跟着毛主席干事的同志们都挺上心的。结婚那天,杨尚昆还特意让秘书给他们捎去了一对特别好看的枕套,外加一盒巧克力糖,意思就是祝他们新婚快乐。

李讷动情地讲道:“这么多年,不光上面的领导和单位一直特别关照我,就连好多普通老百姓心里也一直惦记着我。有的人给我写了满满都是关心的信,还有的热心肠直接给我寄东西、寄钱。有的是直接寄到我手里的,有的是通过别的方式转给我的。对于大家的这些好意,我们全家真是打心底里感激。还有位枣庄的工人大哥,通过毛主席纪念堂给我汇了3000块钱,纪念堂的工作人员给我送了过来,但我全给退回去了。大家的心意我收到了,真的很感激,但钱我不能拿,人家赚钱也不容易。”

李讷在北京有两个不是同一个妈生的哥哥和姐姐,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毛岸青和李敏。到了他们爸爸生日和忌日的时候,三人常常会聚在一起。但因为大家身体都不太好,平时家里走动不太频繁,不过他们还是会经常联系。李讷的姐姐李敏比她大四岁,这几年身体不太好,出门也不方便。所以李讷和她老公老王有时会去家里看她。可惜啊,到了2021年3月1日,老王,也就是王景清,因为生病没治好,在北京走了,享年94岁。从那以后,李讷就又过上了单身的日子。

【李讷的韶山情】

抬头看看天上那北斗星,心里就想起毛主席来了。

1984年夏天8月份,李讷和老公王景清一块儿回了趟韶山,这可是她头一回踩上这块红色的地界。她满心的新鲜劲儿,眼里充满了好奇,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就好像她本来就是这儿的人,从小在这儿长大的一样。

在韶山游客留言的地方,李讷没写自己的名字,而是写了老公王景清的名字。开始大家都没瞧出是她,直到她在爷爷奶奶墓前哭得不行,乡亲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毛主席的小闺女回来啦!

之后,李讷开始更频繁地来韶山了,她对这片地方情有独钟,感觉在这里能隐约触碰到父亲留下的痕迹。

李讷在老公还在的时候,俩人一起去了好多毛主席曾经到过的地方。1995年7月15号,他们再次踏上了延安的土地。两年后,也就是1997年,他们又去了井冈山。不光这些,李讷还老往西柏坡跑呢。

李讷在老爸生日和忌日那天,都会去纪念堂看看他的遗像。除非偶尔能搭个顺风车,不然她就是坐公交车去。虽然到了晚年,她身体不如以前,但大多时候她还是坚持要去。在那里,她就像是又见到了老爸,心里头还想着老爸长大的那片神奇地方——韶山。

1 阅读: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