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第四跳“摔”丢金牌!陈芋汐玩心跳逆转,教练黑脸转身那刻看得人揪心

一、第四跳“摔”出冠军?全红婵207C又栽跟头,陈若琳当场脸色一沉转身就走
北京时间4月13号,加拿大温莎的跳水馆里,全红婵和陈芋汐的冠军争夺战打得难解难分。前三跳全红婵还领先18分,谁能料到第四跳她选了207C这个“魔鬼动作”——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难度3.2。
跳板上的全红婵像平常一样绷直身体起跳,可刚翻到第二圈就感觉不对劲,身子有点甩不开,入水时“啪”地拍在水面上,溅起的水花比平时高了一大截。比分出来64.35分,现场解说都忍不住惊呼!再看陈芋汐,同样是207C,人家稳稳地转完三周半,入水时就像一根针插进水里,直接拿到92.40分。这一跳分差整整28分,全红婵从领先变成落后10分,金牌就这么没了!
场边的教练陈若琳盯着记分牌,嘴角往下一耷拉,脸色一下子就黑了,转身就走,助理赶紧拿资料袋挡住脸,估计心里也跟着难受。要知道,207C简直成了全红婵这两年的“麻烦动作”,去年墨西哥站也是这一跳失误丢金,没想到今天又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了。

二、陈芋汐玩“心理战术”?先跳207C给全红婵设套,这招够狠
别看陈芋汐表面文文静静,决赛里的战术打得相当精明。预赛的时候她第二跳407C失误了,决赛直接改变策略:第三跳626C本来是她擅长的动作,平时能拿90多分,这次却故意没使全力,只拿了80分,就是为了留着力气拼第四跳。
轮到第四跳,陈芋汐第一个上场,干净利落地完成207C,拿到高分后,眼神特意往全红婵那边看了一眼。这招简直是“心理战”——你不是擅长拼难度吗?我先把高分摆这儿,看你敢不敢跟着拼。全红婵果然被影响了,为了追分拼命想做到完美,结果动作变形失误。
其实陈芋汐这招就是“求稳”,就像打游戏先攒技能,前面先稳住,关键时刻再放大招。再看全红婵,前三跳都稳稳拿到80多分,就是第四跳想“秀操作”,结果出了差错。赛后有网友说:“陈芋汐把战术琢磨透了,全红婵还是太实在,有啥本事都提前亮出来了。”

三、身高窜17厘米体重涨30斤!全红婵撞上“发育难关”,跳水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输掉比赛后,很多人发现全红婵变化真大——东京奥运会时还是个瘦瘦小小的“小陀螺”,现在身高从1米43长到1米6,体重从66斤涨到96斤,整整重了30斤!身子变高变壮,跳水的难度也跟着直线上升。
以前她做207C,空中转得像陀螺一样快,入水几乎看不到水花;现在身高长了,重心变高,转体速度慢了0.23秒,入水角度偏了2度,得分直接从95分跌到64分。为了适应身体变化,她每天训练8个小时,光207C这个动作就练上百次,胳膊和腿上的肌肉越来越明显,体脂率也降了1.5%,但还是跟不上身体发育的速度。
更难的是遗传因素——全红婵的妈妈和哥哥姐姐都是高壮体型,天生骨架大。跳水这行最怕身高体胖,以前的奥运冠军掌敏洁就是因为发育后体型变了,慢慢退出了赛场。现在全红婵就像撞上了一堵看不见的“发育墙”,每天都在和自己的身体较劲。

四、陈若琳急得用高速摄像机抠细节!全红婵该学陈芋汐“留一手”吗?
输掉比赛后,教练组马上开始“魔鬼复盘”。陈若琳用每秒800帧的高速摄像机一帧一帧看全红婵的动作,发现她起跳角度差了0.5度,就这么一点点偏差,导致空中转体不够。接下来的训练计划也改了:每天增加核心力量训练,专门练腰腹和手臂,让身体更听使唤。
但更关键的是心态调整。陈芋汐的策略其实给全红婵提了个醒:比赛不是每跳都得拼满分,该保守的时候就得保守。就像打扑克,不能把手里的好牌一下子全打出去,得留一张“王牌”关键时刻用。全红婵现在就是太追求完美了,每跳都想做到100分,反而容易出错。
其实陈芋汐自己也经历过发育期,2019年世锦赛后她身高涨了10厘米,也是靠调整战术才挺过来。现在全红婵的机会还有很多,5月2号的北京站就是她的“翻身战”,能不能把207C练稳,能不能学会“该收就收”,就看这两个月的训练了。

五、双子星大战看得人热血沸腾!全红婵像“孤胆英雄”,陈芋汐是“稳扎稳打军师”
从2021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全红婵和陈芋汐就成了跳水台上的“双子星”。全红婵像个“孤胆英雄”,靠一身天赋和高难度动作征服观众,随便一跳就是“名场面”;陈芋汐更像个“稳扎稳打军师”,不追求极致完美,但每一步都算计得很准,用稳定战胜一切。
这两年两人在国际大赛上各有胜负:东京奥运会全红婵拿金牌,陈芋汐银牌;2023年世界杯陈芋汐夺冠,全红婵第二;2025年墨西哥站、加拿大站,陈芋汐又连续两次逆转夺冠。但要说双人跳,两人搭档简直是“无敌组合”,拿过世界杯六连冠,只要她俩一起上场,金牌基本跑不了。
现在的局面就像一场马拉松,全红婵暂时被发育期拖慢了脚步,陈芋汐靠经验和策略领先。但跳水的魅力就在于永远有变数,说不定下一场比赛,全红婵调整好状态,又能甩出一个漂亮的“水花消失术”。

六、网友吵翻了!全红婵该“一门心思死练技术”还是“学玩战术”?
比赛结束后,网上热闹极了。有人说全红婵太可惜了,明明前三跳都领先,就因为第四跳太想赢才失误,“还是太年轻,没陈芋汐有经验”。也有人觉得陈芋汐的战术有点“保守”,“跳水就该看高难度动作,老是求稳没看头”。
但更多人在心疼全红婵:“小姑娘这两年长高这么多,身体变化这么大,能坚持下来就已经很厉害了。”“发育期对跳水运动员太残酷了,看看以前的掌敏洁,直接退了,全红婵还在硬撑,已经很勇敢了。”
其实争议的核心就在于:当两个高手水平差不多的时候,到底该拼技术还是拼策略?全红婵的天赋没话说,但陈芋汐的“稳”确实给她上了一课。就像打游戏,操作再厉害,要是没点战术意识,也容易被套路。

小编有话说:全红婵,咱别老想着拿满分,先稳稳跳完每一跳
看完这场比赛,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想起2021年东京奥运会,全红婵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五跳三个满分,像个从水里蹦出来的“天才少女”。现在不过三年过去,她就像突然从“小苗”长成了“小树”,身体的变化让她在跳板上有点不适应。
但换个角度想,这就是成长啊!谁能一直待在巅峰期呢?陈芋汐也是从发育期熬过来的,当年她身高猛涨的时候,动作也变形过,心态也崩溃过,现在不也成了“稳定担当”吗?全红婵现在需要的不是责怪自己,而是给自己一点时间——身体适应需要时间,战术调整需要时间,和自己和解更需要时间。
咱普通观众看比赛,总喜欢看“水花消失术”,总盼着她每跳都拿满分,但忘了跳水运动员也是人,也会有成长的烦恼。与其说这是一场输给对手的比赛,不如说是全红婵和自己身体的一场“硬战”。只要她不放弃,慢慢调整,把207C这个“拦路虎”变成“垫脚石”,未来还有无数场比赛等着她逆袭。
最后想说,全红婵你听着:别老想着“完美”,咱先稳稳地跳完每一个动作,等身体适应了,技术练熟了,那些曾经摔过的坑,都会变成你往上爬的台阶。咱们不怕输,就怕不敢再跳上跳板,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