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死后不久,39岁朱樉中毒身亡,朱元璋:让王妃观音奴为他陪葬

远悦说过去 2024-04-26 20:18:46

1392年5月7日,37岁的太子朱标,死了。

只可惜,他为了大明江山东奔西走,忙活了24载,却死在了继位之前。当然,他不是被他的兄弟们谋害的,他只是忍受不了他的父亲,朱元璋。

作为儿子,朱标很清楚朱元璋的为人,残忍、暴戾,为了稳固朱家天下,可以毫不犹豫的处死任何人。

因此,朱标在彷徨忧虑中,病逝了。

听闻朱标早亡,朱樉难过之余,还有一丝兴奋。难过的是,朱标是他的亲哥哥,从小到大都在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

甚至,在朱樉遭到朱元璋的“惩戒”时,也是朱标力保他无虞。

兴奋的是,朱樉坐镇古都西安,又是朱标之后,年龄最长的皇子,承袭皇太子之位,近在眼前。毕竟,他们都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

然而,朱元璋却一改往日“立嫡以长”的作风,竟扶持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入住太孙府。很显然,朱樉的皇帝梦,碎了。

江山还是姓朱,但与秦王一脉,彻底没了关系。

悲伤、失望之余,朱樉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1395年3月,朱樉突然暴亡于府中,年仅39岁。

得知朱樉被府中妇人毒杀,朱元璋并未有多少惊讶。他亲自下旨礼部,降低朱樉的丧葬规格,甚至,在说到朱樉时,朱元璋还咬牙切齿道:

“像他这样的藩王,亘古未有,猪狗不如,完全是死有余辜。”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说朱樉死有余辜呢?朱樉又为何未能以嫡次子的身份,承袭朱元璋的皇位呢?

内敛的朱樉

从史料来看,朱樉仅比朱标小一岁,可二人的人生境遇,却大得出奇。

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攻打集庆,得知马氏为他生下长子,大为高兴。当即在一块石头上刻下“到此山中,不患无嗣”八个大字。

而轮到朱樉时,不仅没有刻字了,就连初为人父的喜悦,也难以在朱元璋身上看到。

好在,朱元璋天生“护犊子”。

1370年,朱元璋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开历史倒车,恢复汉晋时期的“分封制”,将他的宝贝儿子和侄子朱守谦,分封为王。

于是,朱樉就成了九大塞王的一员,秦王。

当时,朱元璋是想把都城从应天迁往西安的,他也多次派人前往陕西考察。可见,他对朱樉是十分器重的。

不过,朱樉却没带给他多少“希望”。

朱樉性格偏激,不够洒脱,又常年生活在朱元璋的高压之下,对于马皇后和朱标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在年满二十岁就藩的时候,却出尽了“幺蛾子”,寻找各种理由不去。

相比他的弟弟朱棡、朱棣,甚至年龄更小的朱橚,朱樉的表现,可谓是丢尽了朱元璋的脸面。好在,朱樉23岁时,经过马皇后、朱标的苦苦劝说,终于动身了。

事实上,除了朱标以外,朱元璋的所有儿子,都是“多重人格”。他们在京城唯唯诺诺、仁义礼孝,到了藩地却成了脱缰野马,杀戮不断、淫人妻女,比比皆是。

就连朱元璋精心调教多年的侄子朱守谦,也在抵达桂林后,干起了杀人越货,诋毁朱元璋的勾当。

当然,朱樉也不例外。

不过,他与其他兄弟不同的是,朱樉喜欢钱,收刮民脂民膏,是他“快乐”的源泉,至于杀戮,他暂时还没有“开发”出来。

为此,朱元璋还不忘谆谆教导。

在朱樉尚未抵达西安时,他的圣旨就接踵而至:

“关中本属繁华之地,历经元代百年统治,民生凋敝,杂税丛生。你抵达西安后,应恪尽职守,切勿劳民伤财,大兴土木。”

然而,朱元璋的话音未落,朱樉就将九龙池拆了。

要知道,自唐以来,九龙池可是有“皇权”加身的,宋元以来的达官贵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朱樉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了。

更有甚者,朱樉拆掉九龙池的目的,竟是为了加固他的秦王府。当时,秦王府的修建工作已完成,可朱樉并不满意。

因此,才大费周章,动用军士、民力,二次加工。

朱樉的暴行

于是,收到密报的朱元璋再次开骂。他将朱樉比作“猪狗”,怒斥他为祸藩地,甚至指出,在他百年之后,朱标降罪于他,也是罪有应得。

可惜,朱元璋的话就像耳旁风,根本进入不了朱樉的脑袋里。他依旧我行我素,四处“整活”,玩的不亦乐乎。

值得一提的是,在徐达平定山西,击败王保保的时候,他曾俘虏了王保保的妹妹,观音奴。当时,朱元璋对王保保的才华,钦慕许久。为了拉拢他,就将观音奴许配给了朱樉。

不过,朱樉却不喜欢观音奴。

观音奴虽是蒙古人,却谨守礼议、规矩,在秦王妃的位置上,恪尽职守,时时劝谏,对于爱玩的朱樉,毫无吸引力。

故而,朱樉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他的侧妃邓氏身上。

邓氏也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他的父亲是大明开国六公之一的邓愈。只是,她并未继承邓愈的谨慎。相反的是,她非常爱玩,而且玩的很过火。

朱樉在西安大兴土木,修建亭台楼阁,都是为了跟她“潇洒”。此外,他们还在池塘中肆意羞辱、折磨下人,并以此为乐。

当然,这些不过是二人的“开胃小菜”。

邓氏爱吃新鲜的荔枝,朱樉就派人快马加鞭赶赴福建,挑选上好的荔枝,连夜送往西安。而为了得到几块上等的珠翠,朱樉又不惜迫害沿海百姓,只为博得邓氏一笑。

甚至,作为侧妃的邓氏对观音奴不满。二人就将观音奴囚禁在幽闭的暗室中,用破碎的碗筷,下人的剩菜剩饭,常年羞辱她。

1382年,马皇后崩逝了。朱元璋的儿子们纷纷奔赴京城,为母后守孝。

然而,朱棣、朱橚他们是来奔丧的,可朱樉却是来“听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朱元璋耳提面命,几乎时时刻刻都在规劝、训斥。

此时,朱樉又恢复了“老好人”的形象,他点头如捣蒜,“悉心”采纳了朱元璋的建议。

结果,回到西安后,朱樉再次本性暴露。他疯狂的收刮民脂民膏,逼迫西安百姓卖儿卖女,就连驻守西安的大明军士,也未能逃过他的魔爪。

很多忍受不了朱樉折磨的百姓纷纷逃离西安,前往应天“告状”。可尚未抵达山西、河南,就成了阶下囚,惨遭毒打。

原来,朱樉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竟在通往应天的各处关隘,设置密探,专门用来围追堵截赴京人员。

作为藩王,朱樉可以说是正事一点不干,“邪门歪道”信手拈来了。

正所谓:“好人没好报,祸害遗千年。”朱樉的一番瞎操作,唬住了西安百姓,也让朱元璋“上当”了。

不久后,朱元璋就任命“改邪归正”的朱樉为宗人令,管理大明所有的藩王。可是,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朱元璋就被“打脸”了。

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朱樉的爱妃邓氏。

原来,邓氏除了喜欢吃荔枝外,还有“皇后瘾”。为了讨好她,朱樉私下里命人制作了一件皇后服,还将自己的床做成了五爪龙床。

多年以前,朱元璋唯一的侄子,在洪都之战立有大功的朱文正,就因为“僭越”而被朱元璋活活打死。朱樉虽然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可在权力面前,哪有什么父子情。

于是,朱樉遭到了调查。

当然,能够调查的他人,并不多。除了朱元璋外,也就只剩下一个太子朱标了。作为“好哥哥”,从西安回来后,朱标是好话说尽,一句指责朱樉的话都没有。

尽管朱元璋选择相信朱标,没有处罚朱樉,可还是弄死了他的最爱,邓氏。

邓氏死后,朱樉的天“塌了”。他不再以“抢夺钱财”为乐,反而割人舌头,削人耳朵,将王府下人绑缚在雪地里,活活冻死。

总之,秦王府的官差、仆役,过上了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残忍的酷刑,会什么时候轮到自己。

然而,他们尚未等到死亡的来临,远在应天的朱标却离奇身亡了。当时,距离朱标离开西安,也不过只有短短数月的时间。

朱标的猝然离世,来不及让朱元璋细细思考他的死因。

毕竟,此时的朱元璋已年逾古稀,垂垂老矣,精心培育24年的接班人,说走就走了,除了难过,他还要为大明的未来着想。

其实,以身份来看,作为嫡次子的朱樉,最有资格入住太子府。可他暴行累累,又在朱元璋的心理早早打上了“蠢如猪狗”的标签,看似太子之位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而朱棡暴躁残忍,朱棣阴鸷狠毒,朱橚平凡中庸,都不是朱元璋心中的人选。因此,在刘三吾的建议下,朱元璋选择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

咫尺之间,朱樉梦碎。

中毒身亡

然而,梦醒之后的朱樉,却变了个模样。1395年,朱元璋亲自指定朱樉,为平定西番叛乱的统帅人选。

在明初九大塞王中,朱棡、朱棣都是统帅千军万马,征战沙场的宿将。可作为哥哥的朱樉,却成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他不仅惹是生非,没有起到表率作用,还未能立下战功,为自己证明。

因此,朱元璋为了平衡九大塞王的实力,也为了制衡朱棡、朱棣在北方的权势,硬生生的把朱樉推上了战场。

甚至,朱元璋还将能征善战的宁正安排到朱樉麾下。

不出意外,朱樉大获全胜。尽管战场的表现都是宁正的,可领取功劳的时候,谁又敢跟朱樉争夺呢。

不幸的是,朱元璋的开心,又是短暂的。就在他思考怎么奖赏朱樉时,刚刚平定的西番,又反了。

当然,原因还是在朱樉那里。

当时,朱樉在宁正的辅佐下,成功击败了西番。可在撤军时,朱樉竟强行掳走数百名貌美的西番女子。其中,还有多位孕妇和一百余名未成年的女性。

甚至,对于那些未成年的西番男性,朱樉竟实施“物理绝育”,残忍的将他们变成了“太监”。

可想而知,西番人有多愤怒。

于是,为了安抚西番,也为了“杀鸡儆猴”,朱元璋大发雷霆之怒,再次命人押送朱樉回京受审。

可惜,朱元璋并未能等到他的儿子来聆听教诲。

原来,实在忍受不了朱樉暴行的秦王府下人,竟在他最爱吃的樱桃煎中,下了剧毒,毒杀了年仅39岁的朱樉。

就像朱樉出生时未能带给朱元璋多少欢乐一样,朱樉的暴亡,朱元璋也并不伤心。甚至,他还亲自命令礼部和宗人府下调朱樉的丧葬规格,大骂他“死有余辜”。

然而,在朱樉下葬时,朱元璋却批准了王妃观音奴殉葬的旨意。可怜王保保之妹,一生未能享受恩爱之情,却不得不跟随朱樉长埋九泉之下。

0 阅读:1800
评论列表
  • 2024-05-18 11:15

    观音奴不就是赵敏吗

远悦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