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很少戴机械式手表?网友的回答让人感到既扎心又现实

轩江说商业 2024-05-20 10:31:17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在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2022年11月,一则关于手表的社交媒体话题突然引爆网络。一位网友发帖询问,为什么感觉中国人很少戴机械表?大家都喜欢戴智能手表吗?话题一经提出,立即引发热烈讨论。

因为机械表太贵了,动不动上万,太奢侈了!

还不是因为大家都买不起,月薪5000的表表示只配得上几百块的石英表。

一个月工资才多少,还要养家糊口,哪儿来的钱买机械表。

网友们七嘴八舌,将责任归咎于机械表昂贵的价格和自身有限的收入。言语之间满是无奈与自嘲,每一句话都似乎在给当代中国社会贴上一个物质至上的标签。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机械表在中国的现状

在我国,现在机械表的市场份额是非常小,甚至可以说机械表是很小众的产品。根据20121年的报道统计,中国的智能手表在全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450万,同比增长了21.5%,几乎把整个手表的市场都侵蚀完了。

相比之下,机械表的销量仅为600万只,增速也远不及智能手表。而在中低端市场,石英表凭借价格优势,同样抢走了大量份额。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机械表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在社交媒体上,关于机械表的讨论常常伴随着一股悲凉的调侃之风。

你竟然买了一块万元的机械表?还不如买苹果手表,还能测心率打电话,生活中很多人总喜欢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去指点别人。

二、网友们的各种看法

机械表太贵,性价比低 在网友的吐槽中,机械表太贵是出镜率最高的词汇。一个普通打工人,月薪只有五六千,还要负担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等各项开支,哪儿有闲钱去买动不动上万的机械表?

而同等价位的智能手表,功能丰富,还能彰显科技感,对他们而言显然更有吸引力。

这背后,是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限制”。尽管近年来大家的收入在不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对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机械表奢侈的定位让他们“望而却步”。

而在消费观念上,实用主义占据主导,花大价钱买一块只能看时间的手表,很难获得认同。

机械表不够便捷实用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恨不得分秒必争。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手表凭借其丰富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迎合了现代人的需求。相比之下,机械表就显得有些笨重和低效了。

天天盯着手机,还要看什么表?机械表又不能测运动数据,还不如小米手环。出门还要带两个表,换表带也麻烦,干脆就戴智能表得了。

网友们的吐槽折射出科技发展带来的观念变迁。在智能化和快节奏成为主旋律的当下,机械表的魅力正逐渐褪色。

和国际的著名钟表品牌比较,我国的机械表在营销推广的费用支出显然预算不够,所以大家对于我国机械表品牌的认知普遍都比较低。。

很多国人对浪琴、欧米茄如数家珍,对北京、海鸥、依波等国产品牌却知之甚少。而近年来,智能手表品牌的崛起,更是抢走了大量关注,进一步加剧了国产机械表的尴尬处境。

我们的国产机械手表在面对各大品牌的夹击,仍旧处于很艰难的地步。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是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机械表是小众爱好,大众难以接受。

由于价格高昂,加之文化积淀不足,机械表在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小众市场。

很多人将其视为专业收藏家的玩物,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即便是在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中老年群体中,机械表的认知度也并不高。

同样,这样的低认知度情况也表现了,机械表文化在我国面临的“困境”。

现在时代什么都讲究快,快餐式的文化成为了当下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了工匠精神,很多人很难停下来,认认真真的欣赏机械表的魅力。在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之间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墙壁”。

三、幕后的文化与历史原因

说起中国制表业的发展历程,还真是一波三折。但是,千万不要小瞧祖国的表学文化,早在明朝,就有了自鸣钟这种高精尖产品。到了清朝,更是出现了不少技艺精湛的制表大师,那手艺,真叫一个巧夺天工!

新中国成立后,制表业却走了些歪路。计划经济时代,国营钟表厂是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别看产量不少,可品种单一不说,质量也不咋地。那时候,大伙儿戴的手表,不是鬼子表,就是苏联表,哪有机会戴上国产的?

改革开放后,洋品牌来了。浪琴、欧米茄、劳力士,一个比一个洋气,直把国人的眼球抢了去。

这些大牌,在营销上下足了功夫,打广告、请明星、办活动,把贵族的形象树得笔直。国货哪里斗得过,只能望“绝望地呐喊”。

90年代,海鸥、上海等国产品牌曾短暂地崛起,靠着性价比,抢了不少市场。但随着经济的腾飞,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品牌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国货的小聪明,再也没了市场。

进入新时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悄然发生变化。国货当自强的呼声越来越高,民族自豪感与日俱增。不少人开始追捧国产品牌,力挺国潮。但机械表似乎错过了这波红利,仍在苦苦挣扎。

说到底,还是创新不足。智能手表风靡,国产品牌却反应迟钝,没能抓住先机。当苹果表横空出世,啥小寻、小天才才姗姗来迟,哪里还有机会?更别提那些还在靠山寨维生的小厂,早就被市场淘汰了。

传统制表工艺,也面临失传的危机。老一辈的制表大师凋零,年轻一代却无心恋战,宁愿去码农网红。制表学校招不到学生,不少企业后继无人。这门手艺,再不重视,怕是要成为绝学。

不过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希望,现在我国的海鸥、飞亚达、北京都推出了非常具备设计感和文化气息的产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品牌一定会有所成就。

一些新锐设计师,也开始尝试将传统美学与现代风格结合,推出了颇具特色的国风腕表。这些新生力量,或许正在酝酿一场变革。

四、变革的可能

机械表在中国,真的就这样穷途末路了吗?

未必!国货这几年不是嗖嗖嗖地往上窜,从爆款lipstick到网红手机,制表业只要肯动动脑筋,未来还是可期的!

有的品牌从来都不懈怠,宝珀、积家都在往智能化上靠,咱们也不能落后。前阵子,海鸥就推出了一款智能机芯,据说能自动上链,走时还更准,与时俱进才能“标新立异”!

但光靠黑科技也不行,品牌形象也得升升级。看浪琴、欧米茄,请的都是什么流量明星,广告拍得那叫一个高大上。

国货也不能土里土气,得请些有逼格的代言人,拍点有格调的硬照。让大家看看,戴国表的,也可以很有型!

得多培养点表迷,这帮人都是真爱粉。人家为了买块心仪的表,能省吃俭用几个月。这种粉丝经济,国表品牌绝不能错过。多办些线下活动,建个论坛社区什么的,让表迷们切磋交流,说不定还能挖掘出不少潜力股。

还得多开拓点细分市场。现在不兴大而全了,专注一个小领域,反而更容易做出名堂。比如做潜水表、飞行表,专供运动爱好者;或者做个国风系列,走文艺复兴路线。总之要找准自己的独门绝技,别总跟人撞衫。

这一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时间,需要毅力。国货迟早能“杀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不是什么痴人说梦,而是大势所趋。咱们有五千年灿烂文化,有工匠精神传承,有亿万消费者支持,有什么理由不成功?

结语

机械表承载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这个浮躁的时代所缺少的。与时俱进的同时,结合智能科技,但也要根植传统,坚守匠心。

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实现文化的生生不息,基业常青。

对于国货品牌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国人越来越自信,民族品牌正迎来崛起的黄金期。

制表业若能抓住这一契机,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间找到平衡,在本土文化与国际潮流间实现融合,一定能重塑辉煌,再创传奇。

毕竟,手表是一件实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每一块表,都凝结着制表人的智慧与匠心。懂表、爱表的人,在意它的功能,更欣赏它的美学与文化内涵。这是智能手表无法比的。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转发、点赞支持我们哦!

参考连接:

为什么中国人很少戴机械式手表?网友的回答让人感到既扎心又现实

2024-05-11 13:36·小邢谈谈为什么中国人很少戴机械式手表?网友的回答让人感到既扎心又现实

2024-05-14 22:30·咩小羊试试为什么中国人很少戴机械式手表?网友的回答让人感到既扎心又现实

2024-05-15 20:37·小湫讲故事

0 阅读:1

轩江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