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断断续续重新看《玫瑰的故事》,这次更多把目光投向苏更生,并不是因为她更像普通人,对我而言,这里没有普通人,人人都不是普通人,人人也都是普通人,归根结底,是玫瑰的故事,苏更生的故事,你的故事,我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时而相交,时而岔开。
但“苏更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比“苏更生”还要超越我对人性底线认知的经历也不是个例。某几个瞬间,深深的无力感席卷过我,原来有些遭遇不止是个体的,还有可能是群体的,甚至是社会的……
很多瞬间想回复点什么,打了字又删除,一瞬间语言变得贫瘠,词汇变得困乏,多数时候只能勉强发一个拥抱或加油的表情,很怕自己浅薄的妄断,或廉价的怜惜会适得其反。
毕竟那条路太长、太难、太暗、太崎岖,很怕一个不小心会熄灭那一点幽闭的光亮。我是这样的太过普通,能做的又极其有限。今天,不过是想借“苏更生的故事”闲聊几句。
一开始她很抗拒黄亦玫的示好,哪怕是同性之间披个丝巾的身体距离,都会引起自己不适,黄亦玫靠在她肩上睡着了,她会本能地躲避。
被黄亦玫看到自己和母亲打电话崩溃,她第一时间不是想要发泄倾诉,而是紧张尴尬,努力强撑着转移话题来掩饰。
异性之间她更是躲闪远离。本来两情相悦发生关系后,苏更生悄无声息地离开,并且拒绝了黄振华的表白。鼓起勇气坦白了自己的不幸经历,甚至没有给黄振华反应的时间,直接否定了二人发展成恋人的可能性,说能做朋友就继续,不能就删了吧,紧接着逃跑似的走掉了。
当二人再次坐到一起时,当黄振华表示自己还是喜欢她想要在一起时,苏更生的第一反应是:“你是不是可怜我呀?”
经历过类似原生家庭伤害,尤其是从小接受“世上只有妈妈好”教育,可却被这世上公认最值得被信任的一种爱抛弃,落得孤立无援的境地,她们很容易产生【我不会、不值得、不配】被爱的心理。
现实中,不能说没这样的人,但是即便有,也未必很多,未必有那个运气遇到。
这世界很大,没有什么天然的应该与本来。任何关系都可以打破。哪怕是亲子关系,也有好有坏。
如果觉得现在是错的,那么至少先停止错误,然后,试着往反方向走走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试着停止被伤害的行为发生,试着远离伤害的行为,物理的,心理的。去重建自己普通的生活,去好好吃饭,一日三餐,去好好睡觉,每天八个小时,去好好学习或工作,去养活自己温饱,去养育自己向阳。
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珍视那里面超越了人性,愿意彼此付出,打破桎梏,彼此拥抱美好的部分。苏更生和黄振华在一起的那天,苏更生说:“我不需要男人。”黄振华说:“你不能因为一个男人就否定全世界的男人。”
男不男人的其实不重要,但重要的是,在自救的过程中,要记得“不能否定全世界。”警惕不要落入另一个极端——觉得全世界都欠自己,觉得全世界唯我独惨!
倒不是别的,可能是人到中年,越来越相信玄学,有时候人啊,期待好的未必发生,笃信的坏事一说一个准。不断给自己灌输【惨】没准真的会【很惨】。如果一定要给自己灌点什么,一定要念点咒语,不如就【好好活着】。
健康的,快乐的,一天比一天更好地【活着】。最后,分享《原生家庭》里的一段话。
如果不能改变父母,那么就自己做出改变。你的幸福没必要仰仗父母。即使他们一成不变,你一样可以战胜童年时期遭受的创伤,并摆脱他们对你成年后生活的控制。你只要坚持努力就好了。消除父母对你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最终你内心的力量将得以释放,你隐藏多年的自我亦会得到解放,你将找回自己本应成为的那个富有爱心、独一无二的人。
给每个准备、正在、已经、完成自救的人。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