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陈恭澍那样的三剑客四杀手只是小玩闹:戴笠手下三个战略特工,全是中将军衔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4-05-22 18:54:49

在电视剧《风筝》中,韩冰将“军统六哥”郑耀先评定为“战略特工”,也就是说,郑耀先能获此评价,前提条件是他属于军统特务,而且是级别相当高的特务。

我们细看军统将军级特务的回忆录以及相关档案就会发现,像郑耀先那样军衔只是上校的特务,连局本部处长和大区区长、省站站长都当不上,徐远举在谋求军统局行动处处长之位,也因为级别不够而没能如愿,那个职位最后落到了潜伏在军统内部的我方特工程一鸣手里。

徐远举因为只是上校军衔,所以不能当站长,后来是走了偏门才当了少将处长,沈醉在《人鬼之间·徐远举的特务生涯》中毫不客气地揭老底:“毛人凤以副局长的身份代理局长期间,徐远举投其所好,经常到重庆陪毛人凤或他妻子向影心赌钱打牌,而且总是变相贡献一些黄金美钞,徐远举也由毛人凤保举晋升为绥靖公署第二处少将处长。”

所谓的“军统三剑客”都是浪得虚名,沈醉虽然同时入围“军统四杀手”,但是他跟陈恭澍、王天木、赵理君相比,还是要差上一大截——沈醉之所以能晋升少将,并不是他搞情报或行动有多出色,而是把戴笠伺候好了。

用一块木板和一条浴巾换来一顶少将处长官帽,这件事沈醉在《我的特务生涯·晋升少将》中有详细描述,过程就不用细说了,连沈醉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次仅仅为戴笠做了几件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就使自己能一下子跻身于局本部的八大处长之列,这对我这个年仅二十八岁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一步登天了。”

沈醉和徐远举、周养浩的晋升都不是因为立了多大功劳,所以他们之间也是明面上一团和气,暗地里互相鄙视甚至拆台,徐远举和周养浩的矛盾最后还公开到让毛人凤头疼。

“三剑客”算不上“战略特工”,沈醉之外的另外三个“杀手”,也是以行动为主,在戴笠、郑介民策划下搞刺杀比较在行,论起打入日伪内部搜集情报及进行分化瓦解,他们还真不行:陈恭澍、王天木日伪逮捕后叛变,赵理君因活埋中统大员而被老蒋下令枪毙。如果戴笠晚几个月坠机,陈恭澍和王天木也会被判处死刑——陈恭澍在回忆录《英雄无名》中写的很清楚,戴笠一直不承认陈、王二人是假叛变真潜伏,还授意毛人凤将其判处死刑。

戴笠坠机,已经准备越狱的陈恭澍逃过一死,又被郑介民起复委用——陈被捕前的很多锄奸行动,都是郑策划指挥的,两人关系很好。

郑介民和唐纵在军统时期就已正授中将,那是因为他们除了在军统担任主任秘书和帮办、书记长(戴死后,唐纵代理一段时间局长,然后老蒋就任命郑为军统正局长)之外,还在“军令部”、“国防部”和“内政部”另有职位:郑在1944年2月升任军令部第二厅中将厅长的时候,戴笠从步兵上校晋升陆军少将的铨叙令还没下来呢;唐纵在戴笠坠机前,就已经升任政府参军处中将参军、“内政部”政务次长。

除了郑介民唐纵,军统还有很多中将,这就是老蒋在用人方面的惯用伎俩——军统局副局长戴笠权力大军衔低,郑介民唐纵等人在军统局算戴笠部下,但是正授军衔却比戴笠高,这帮人互相不服气,才能对老蒋忠心耿耿。

有时候老蒋还故意大乱戴、郑、唐三人的上下级关系,这一点沈醉十分清楚:“当侍从室准备在第一处设立一个组专管情报时,蒋决定提升唐为组长,戴在军统局的局务会议上公开提出,唐任组长后,成了军统局的‘顶头上司’,要大家都尊重唐。”

军统局的将军级特务很多都在忙于争权夺利,干正事儿的不多,但也不是一个都没有,比如咱们今天要说的三个中将级特务,就都算得上“战略特工”。

首先一个算得上战略特工的,就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文强,电视剧《特赦1959》中的刘安国,就是以文强为历史原型的。

文强在军统时期就晋升中将,而且是老蒋亲批的,这件事文强在《口述自传》中有明确记载,笔者也多次引用,这就不再复述,大家只需要记住一点就行了:文强之所以离开军统,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有了竞争局长宝座的资格,而他又知道自己在受信任程度上比不过郑介民唐纵,搞阴谋诡计,也不是少将毛人凤的对手。

文强在《口述自传》中特意强调了一下他辞职时比毛人凤的军衔还高:“我又到毛人凤那里,毛人凤的资格比我低,我已经是中将,他还是少将。他 说:‘你要离开?我们这里分成三块(指郑、毛、唐各以籍贯为纽带结成三个小集团。沈醉当时是站在毛人凤一边的,同时也向郑介民和唐纵示好,和毛人凤联手坑郑介民是后来的事情)了,还不晓得鹿死谁手,你也不参加到这里 头来占一份?”

读者诸君可能看过《文强传》和《文强口述自传》,对他的履历应该十分清楚,《特赦1959》中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所长王英光说刘安国来头极大资历极深,说的其实就是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文强。

文强在军统的地位,远高于陈恭澍、王天木和赵理君,他一直作为戴笠的副手,在上海筹备并建立了“忠救军”和“别动总队”,在搞战略情报方面,文强在军统也是数一数二,郑耀先在《风筝》中的某些“战绩”,其实原本应该属于文强——笔者前两天写过一篇稿子,说的就是这件事。

文强在战略情报方面很有一套,所以杜聿明在徐州指挥作战的时候,就通过老蒋把文强调去当了副参谋长、代参谋长。

文强在淮海战役被俘,在整场战役中,他面对过去战友的神机妙算,几乎是一筹莫展,给杜聿明出了几个主意,最后也因为所谓的“徐州剿总前线指挥部”一团乱糟而毫无成效。

文强搞战略情报可能是把好手,但是让他筹划大战役,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在人生道路选择上,文强也出现了致命失误——他调往淮海之前,是“长沙绥署”办公室主任兼第一处处长,如果他再拖延一段时间,就可以跟程潜和陈明仁一同起义了,起义归队的文强最后会授什么军衔,读者诸君或许都能猜到。

文强一招失错满盘皆输,最后进了战犯管理所,在那里,他还遇到了军统的另外一个战略特工——1946年3月升任军统局本部中将主任秘书的张严佛。

军统更名为保密局,其“设计委员会”一直保留,张严佛长时间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后来我方级别最高的叛徒,张严佛的本家当主任委员的“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跟张严佛做得工作差不多,这样大家就知道这个委员会的工作是怎样的了。

沈醉在《我这三十年》中回忆:“亲自策划杀害宣侠父(八路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的张严佛情绪很不好,他在解放前夕已当了毛人凤的副手,可算是军统被俘人员中职位最高的一个。他在湖南参加了程潜领导的起义后,因有人说他是潜伏特务而被拘捕,前不久才从东北战犯所转到北京来的。”

张严佛这段经历,跟郑耀先倒是有几分相似之处,不同点是郑耀先最后基本恢复了身份,而张严佛没有能像文强一样走出战犯管理所。

张严佛卒于何年不好考证,但另一位战略特工的名字,大家肯定都十分熟悉:“国防部”中将部员、“总统府”中将参军、第一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唐生明,《伪装者》中的明楼,身上就有几分唐生明的影子。

沈醉在回忆录中说:“我与唐生明相识五十多年,做过他的朋友、部下、同事。他在沦陷区掩护过国民党的电台,后来又在国民党区掩护过共产党地下电台。他这一套比我这专搞特务的还高明。我承认他的确有一套,很不简单,要比我高明很多。”

唐生明是几重间谍,老蒋和戴笠搞不清楚,也不想搞清楚,他们只知道唐生明这个人很有用,小打小闹别去麻烦他,再大的事情,都可以交给他去处理,至于他是哪头儿的,根本就不重要。

唐生明在担任中将部员、参军之前,也挂过军统(保密局)设计委员会中将主委(跟张严佛一样)的虚衔,但是据沈醉回忆,他不但不去上班,连工资都不去领,每次沈醉亲自送上门,唐生明接过后随便往桌子上一丢,数都懒得数。

有一件事情让沈醉一直大惑不解,那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唐生明都没受过太大委屈:“我得到特赦后,总认为原国民党人,不管是起义的,还是被俘的,在和共产党人之间的往来,不可能和过去一样随随便便,彼此之间有一层无形的隔阂,可是我在唐家看到他和解放军一些高级将领往来时的亲密无间,使我感到意外。有一天,陈赓大将去看他,两人谈话那么随便,并不断开玩笑。陈赓大将走后,我问他为什么与陈这么好?他说:‘我们感情和兄弟一样。’”

1987年10月24日,八十二岁高龄的唐生明安然辞世,参加告别仪式的领导人级别高得本文不能罗列,沈醉那首《悼唐公生明》,精炼地概括了唐生明的一生:“悼唐公生明亦友亦师五十年,惊闻噩耗泪涟涟。热情豪爽英雄色,报国忠诚意志坚。大是非前真胆略,小糊涂处假痴癫。一生享尽人间福,到老终能晚节全。”

跟唐生明相比,郑耀先这个“战略特工”实在是有些名不副实,所谓的军统“三剑客”、“四杀手”,在唐生明面前也只不过是小玩儿闹而已,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军统局中将和中将加上将衔(比如军统历任正局长)的特工不是没有而是很多,并不能仅仅因为戴笠只是铨叙少将职务军衔中将,就断言军统无中将。

军统有很多特务都挂着中将军衔,但是能称得上战略特工的还真没几个,比上校郑耀先和少将、上校级别的三剑客、四杀手更厉害的也不是很多,于是留给读者诸君最后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在您看来,哪些军统特务能算得上“战略特工”?郑耀先当然无法跟文强唐生明相提并论,那么唐生明和文强,谁才是当年中将级战略特工中最厉害的一个?除了本文所说的三个人,军统还有哪些战略方面的厉害角色?

1 阅读:1077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