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喊出“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的法官,17年后,他过的怎样?

维京晋州梦 2023-12-22 10:00:33

相信很多观众都对2014年央视春晚的一个名为《扶不扶》的小品记忆犹新,小品的内容是一个年轻人见义勇为,因为扶了一位被撞的老太太而被其讹诈的故事。

小品演员的精彩演绎让观众们捧腹大笑,艺术来源于生活,《扶不扶》这个小品确实有原型,小品播出后迅速引发广大观众热议,人们又想起多年前的“南京彭宇案”。

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

2006年庭审法官王浩的一句“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引起很大争议,大家都在讨论作为一名法官说出这样的话究竟是否合适,因为这句话让王浩遭到舆论攻击,大家都说他冷血、罔顾是非。

当年这起案件究竟是如何宣判的?王浩为什么会说出引发争议的言论?17年过去王浩如今过的怎么样?

彭宇

一、小伙见义勇为,却被当成肇事者?

2006年11月20日,冬天的早晨天亮的比较晚,64岁的徐寿兰和往常一样,来到公交车站准备坐公交车,当时她已经退休,所以每天都会早早起来,上菜场去买菜,这一天也不例外。

徐寿兰几乎每天都是这个时间,来到南京水西门广场公交站坐车,徐寿兰还没走到站台,就看到一辆公交车进站,她加快脚步想赶上这辆车。

徐寿兰和彭宇

徐寿兰心中着急只顾着赶公交,根本没来得及看到后方驶来的车辆,当天早上弥漫着不小的雾气,驾驶员视线受阻,也没太看得清徐寿兰,司机想躲避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一个没留意就把徐寿兰撞倒在地。

眼看自己撞了人司机内心惊恐万分,并没有停下来救人,反而开着车扬长而去,只留下瘫倒在地上的徐寿兰,老年人腿脚本就不太利索,加上被车辆撞击,徐寿兰当即就昏倒了,由于当天时间尚早,路上还并没有太多行人,所以并没有人及时发现徐寿兰出了车祸。

图片来自网络

过了一会徐寿兰在疼痛中醒来,她的意识逐渐恢复,这才想起来自己是被车撞了,而撞她的车早就不见了踪影,她试着想站起来,可是腿部的剧痛让她放弃了,徐寿兰此时只希望有人可以从这里路过及时发现她。

这时候一个叫彭宇的年轻人,正巧骑着自行车路过水西门广场公交站,他听到站台上传来一阵痛苦的呻吟声,于是彭宇定睛一看原来是位上岁数的阿姨,看到这样的场景,彭宇先是朝周围看了一圈,并没有发现任何人和车辆。

图片来自网络

彭宇毫不犹豫上前查看徐寿兰的情况,想把她从地上搀扶起来,可是却发现她的腿,似乎受了很严重的伤,根本动弹不得,为了防止老人的伤势再次加重,他只能动作轻缓的把老人扶起来,坐在公交站的座椅上。

彭宇询问徐寿兰:“阿姨你是不是被车撞了,我送你上医院吧。”徐寿兰只觉得浑身疼痛难忍,并没有回答彭宇的话,彭宇看到徐寿兰脸上痛苦的表情,就知道她伤的不算轻,这样待着也不是办法,于是热心的彭宇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图片来自网络

没多久救护车就赶到现场,载着彭宇和徐寿兰一起来到医院,随后医院便和徐寿兰的家人取得联系,彭宇得知已经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于是便放心地离开医院上班去了,临走前他还留下200元钱。

彭宇帮助老人本来是出于善意,可是因为他的见义勇为,却给自己招来祸患,原本以为这件事情就此结束了,可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是他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图片来自网络

两个月后彭宇接到了法院的传票,原来是徐寿兰把他告上法庭,对此他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自己做了好事,怎么反倒吃了官司?他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以德报怨的事情。

为了配合调查,彭宇和徐寿兰同时来到法院,而他们对当天发生的事情各执一词,徐寿兰称当天就是彭宇骑车撞到了她,因为他心虚才再次折返回来查看她的情况,因为彭宇导致她的右腿严重骨折,甚至需要一大笔钱换关节,所以他们才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共计14万元。

图片来自网络

彭宇完全没想到对方会提出这样无理的要求,他完全否认了徐寿兰的说法,彭宇告诉法院工作人员,他之所以将徐寿兰送到医院,纯粹是因为看到老人家受伤于心不忍,没想到见义勇为还给自己惹来一身麻烦,可是当年的监控系统,不像现在这样覆盖大街小巷,即使双方各有说辞,却都拿不出确凿的证据能证明自己所说的真实性。

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负责案件审理的法官王浩,一时间也无法判定究竟谁说的是真话,正是因为缺乏证据,才使得这起案件引来诸多争议,而另一争议则来自于法官王浩的一句“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

彭宇

二、法官“不当”言论,置身风口浪尖

王浩1975年出生在南京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里条件一般,父母却十分重视王浩的教育,他们为培养王浩付出了很多精力,王浩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他们盼望有朝一日孩子能成才,而王浩自己也很争气,读书的每个阶段他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王浩在读书上面一直都很自律,几乎从来不用父母操心,他知道今日的勤奋努力都是在为日后打基础,其他同学一下课就跑出去玩,王浩就坐在教室里读书,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成绩在班级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家人都很为他感到骄傲,可是他并没有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图片来自网络

同学们知道王浩十分乐于助人,所以经常向他请教问题,每一次王浩都耐心地帮大家解答,对于王浩这样的学生,老师们更是打心里喜欢,王浩不仅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其他事情一样能游刃有余。

王浩从小就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看到一些不公平事情,他都想去帮一帮,他一直有个理想就是从事和法律相关的职业,帮助有困难的人伸张正义,同时也让违法之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老师和家长知道他的想法后,都表示了极大的支持,感叹于他小小年纪就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清晰的规划。

图片来自网络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南京大学法学院,他的理想终得实现,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王浩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要求没有丝毫松懈,他总是把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所以专业成绩一直是拔尖的,只要是他想做的似乎都能做的很好,他深知只有学好专业知识,将来才可以为更多人带来公平正义。

法学院经常会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法庭练习,这样的方式最能锻炼专业能力,所以王浩总是积极练习,还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国模拟法庭大赛,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比赛一等奖。

南京大学

王浩在校期间通过了难度极高的司法考试,当然这些都是他努力勤奋的结果,在学校的学习为他日后成为法官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后他被南京中级人民法院录用,终于实现了他的“法官梦”,成为法官以后,王浩并没有放松,反而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要对得起心中的理想。

王浩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人,他们希望得到法律之外的“照顾”,所以拿钱贿赂王浩,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从来都不会因为这些诱惑而迷失自我,而是坚持公正执法,绝不会偏袒任何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得罪过一些人,可是王浩并不在意,他身正不怕影子斜,外界因素从来都不会影响他的判决。

图片来自网络

对待工作他“宠辱不惊”,做法官理应如此,经他审理的案件越来越多,王浩的办案经验日渐丰富,处理起棘手的案件更加得心应手,他耿直的性格以及审理案件时的严谨,得到领导们的认可,上级经常交给他一些难度颇高的案子,他对工作始终保持热忱,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

直到王浩接手了“彭宇案”,这起案件看起来并不复杂,可是由于缺少证据,案件变得格外棘手,不仅改变了彭宇的命运,在舆论的压力下,王浩也因为“不当言论”而置身于风口浪尖。

图片来自网络

三、案件判决引起强烈争议,当事人深受影响

2007年4月26日是“南京彭宇案”一审的日子,彭宇当天并没有出现在法院,他的妻子代他来到庭审现场,庭审的时候徐寿兰和家人仍然坚持是彭宇撞了她,要求对方赔偿其医疗费和精神损失费14万元。

彭宇的妻子也没有丝毫动摇,她坚称彭宇是见义勇为者并非肇事者,做了好事不应该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如果法院判决不公,就是助长不正之风,以后谁还敢帮助他人呢?法官经过权衡,一审判决彭宇赔偿徐寿兰13.6万元,对于这样的判决彭宇表示不服,随后他选择上诉。

彭宇

接下来王浩再次梳理了案件经过,从而对案情有了新的判断,徐寿兰和彭宇各执一词,可是他们都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能证明自己的言论,出于严谨法院还是寄希望于现场的目击证人,因为当时时间尚早,周围没有人看到彭宇是否撞了徐寿兰。

经过不懈努力,法院真的找到了一位证人,他们来到陈大爷家中了解情况,本以为案情会有新的突破口,谁知还是没有任何进展,陈大爷虽然当天就在现场,可是他并没有看到整个事件的完整过程,只是目击了彭宇搀扶徐寿兰,案件不得不再次回到原点。

彭宇一审败诉

二审开庭时彭宇来到庭审现场,王浩一直认为彭宇的行为不合理,他询问彭宇“既然人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去搀扶?”彭宇回答他完全是出于好心,谁成想善意之举却给自己惹来这么大的麻烦。

王浩的本意认为彭宇既然没有撞人,就不该去扶对方,而是应该联系她的家人,原话并不是“不是你撞的,干嘛去扶”,这句话其实是网友们根据王浩的意思总结出来的。

王浩

法院最终判决双方均无过错,徐寿兰承担责任60% 、彭宇承担40%,彭宇赔偿徐寿兰4.5万元,他很不满这样的判决,对于判决结果网友们表达了对彭宇的同情,众人在声援彭宇的同时,也质疑法院法院的公信力,以及对王浩冷漠态度的不满。

王浩没想到舆论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影响,他试图通过网络向人们解释清楚,他之所以这样判决的理由,可是网友们却并不理解他的做法,反而觉得他是在狡辩,他的言论似乎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有“越描越黑”的势头。

彭宇

还有一些极端的网友,对他进行电话骚扰,以及发邮件谩骂他和他的家人,舆论让王浩压力很大,此时他对自己的判决产生质疑,甚至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判决,外界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来,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王浩再次陷入绝望。

因为他的行为给单位造成了影响,所以上级决定把王浩调离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让他来到区里一个司法所工作,每天他只能处理一些家长里短的琐碎案件,王浩一直想不通自己明明是秉公执法,对双方都没有偏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徐寿兰

徐寿兰也因为这件事被网友质疑,她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因为不堪忍受舆论压力,她从原先的住处搬走。虽然“南京彭宇案”已经过去17年,对于老人该不该扶的问题,社会各界从未停止讨论,人们关注的点不是扶不扶老人,而是要先想一想自己是否会惹上麻烦。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监控系统遍布大街小巷,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遇到老人摔倒,不妨先留下证据,证明自己不是肇事者,毕竟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看到需要帮助的人,还是应该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这样社会才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0 阅读:15

维京晋州梦

简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