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商学院怎么样?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成长,师资能力更强!

有何高教 2025-04-28 10:56:42

教师能力是高校最重要的资源,存在于所有的教育基础之上,高校的科研水平由教师决定,教研资源为教师服务,学生培育更是依赖于教师能力。因此,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高校的教育资源需要提升,教师的新科技运用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当下,广州商学院以敏锐的触角抓住了时代脉搏。这所高校将人工智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通过持续半年的五场专题培训,悄然完成了一场教师队伍的数智化启蒙。这种对教师发展的战略性投入,正在为学生的成长铺设一条通向未来的智能跑道。

当多数高校还在讨论是否引入AI技术时,广州商学院已经构建起完整的教师数智能力培养体系。从知识图谱构建到AI课程平台操作,从智慧教学设计到教学评价优化,学校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研讨、实操培训的阶梯式培养,帮助教师跨越技术焦虑期。

这种系统性培育既不是简单的工具培训,也不是技术堆砌,而是以教育逻辑重构为核心,引导教师用AI思维优化教学全流程。教师们在学习如何用AI梳理课程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在重新思考教学本质——当机器能完成知识传递时,教师更需要强化教学设计、个性化指导等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场静悄悄的能力革命,正在课堂中转化为看得见的学生红利。当教师能够运用知识图谱精准定位学习难点,通过AI学情分析实现分层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更清晰的知识导航,更是个性化的成长路径。

那些原本淹没在统一进度中的认知盲点,在智能诊断下得以显性化;传统课堂难以捕捉的思维过程,通过AI辅助实现可视化追踪。更重要的是,教师将更多精力转向高阶能力培养,通过AI赋能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出虚实融合的实践场景,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锤炼创新思维。

广州商学院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始终将技术应用锚定在教育本质之上。学校推动的AI课程试点不是机械的技术移植,而是以OBE理念重构课程生态。当教师运用DeepSeek、Kimi等工具生成教学资源时,关注点始终在于如何支撑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

这种以终为始的设计思维,使得技术应用始终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获批的15门“人工智能+”试点课程,正逐步形成可复制的智慧教学模式,这些课程中的学生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更在项目实践中形成AI思维和数字素养,这种复合能力恰是未来职场竞争力的关键。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设备升级的军备竞赛,而是育人方式的深层变革。广州商学院通过持续半年的教师能力提升工程,让教师真正掌握数智化教学的核心能力,技术才能转化为教育生产力。最大的受益者,正是那些在智慧课堂中获得精准指导、在虚实融合中拓展能力边界的学生群体。

0 阅读:4